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1|回复: 18

邓稼先与杨振宁谁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7 2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稼先与杨振宁谁值?
邓稼先与杨振宁是好友,都是西南联大学生,一起赴美留学。杨振宁比邓稼先长两岁,邓稼先1924年生,杨振宁1922年生,两人都是科学界的泰斗,但价值观念的不同,两个人走了两条不同的路:邓稼先学成回国了,为新诞生的中国研究设计制造成功了两弹,从此中国成为一个不好惹的核强国;杨振宁留在了美国,获得了诺贝奖,从此成为华人的骄傲。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位务实?一位务虚?前者牺牲了个人荣誉换得了国家与民族的强盛,直到1986年去世后才公开身份,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后者努力为自己嬴得了荣誉,也带来给国人骄傲……但他的成果对于当时处于苦难的中国产生过生的作用,又该怎样度量呢?
杨振宁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回答:“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激动得流出泪水
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杨翁恋”足让国人振动,让世界热闹了一番,各地媒体竞相报道,被某报纸刊登上天下奇闻怪事之列。自由婚姻恋爱本当不可厚非?问题在于这太过于夸张:82岁高龄的杨振宁远远可以做翁帆的爷爷。一位可亲可尊可敬的爷爷在中国青年学生心灵中将产生怎样的阴影?对于整个民族的风气又会产生怎样影响呢?没有违背中国的法律,但却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不知翁帆的父亲当听到可以做自己父亲的杨振宁叫他岳父时,将作怎样的感想?不知当杨振宁以后给学生们上课时,学生们心里在想些什么(“老色鬼”)?老牛?嫩草?难道天下英雄真的难过美人关?
  两弹元勋邓稼先
  
   张爱萍悼
   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当年大漠上腾起蘑菇云的谜底终于揭开。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时,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而党和国家授予他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永远闪耀着光芒。

邓稼先生平: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当时的副总理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发表于 2004-12-27 2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haowuyiwen ,dang ran shi deng jia xian
发表于 2004-12-27 2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价值观不同...

毫无疑问,两个人都值..
发表于 2004-12-27 21: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和李政道的事情还没说清呢
发表于 2004-12-29 1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虽然晚节不保,但是大家也必要痛打落水狗。
发表于 2004-12-29 19: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何止是晚节不保,他早就大节有亏啦
发表于 2004-12-30 1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dou zhi
发表于 2005-1-3 1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杨振宁贴吧的回复

  因为,邓稼先虽然和杨振宁一样,出生在一个父亲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学术家庭,也一样幼年在清华园的环境中成长为兼具中西文化素养的出色少年,比杨振宁小两岁的邓稼先和杨振宁在同一中学因同样来自清华而结为好友,同样在23岁考上流美的出国进修之路。可是他学成之后他毅然回国了,从此过上清贫而充实的一生,他短暂的一生,没有象杨一样考虑生活的情趣、身份的表现,而是逼迫着自己要把中国的科研尖端技术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他永远没有想到原子弹带给中国这么大的作用,中国凭着原子弹加入了核俱乐部,也因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是核俱乐部的国家,所以中国在被联合国排除在外23年之后,一举重回联合国并同时加入常任理事国,而1972年当时,中国是什么国力?文革前的政治风暴与自然灾害、政治原因的生产力破坏让我们的国力孱弱不已,如果没有原子弹,我们怎么在国际社会上站得住脚?当时世家子弟的杨振宁在干什么?1971年他回国之后见到当时已经为国家研制出原子弹的邓稼先居然问他:国家给你什么奖励呢?邓坦诚的回答,没有什么,20元而已。为此杨立即劝邓稼先跟随其去美国发展,邓回绝了。临回美国之前,邓稼先转告杨振宁周恩来总理恳请其留下来报效祖国的请求,杨的回答是:国内的科研水平太差,没能给他良好的发展空间。请问,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面对在戈壁滩(从58年)已奋斗13年并在大西北的核试验基地奉献其一生才华的邓稼先,是否感到汗颜?也许他永远不会感到对祖国的愧疚,可是在国内经历从无到有建设过程的中国人民是会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的,特别是今天三联生活周刊把这当作世家子弟和贫苦出身的科研分子生活品质追求的区分。我觉得出身并不代表一个人的一切,很多世家子弟的一生,特别是经历抗战、建国、文革的考验之后,太多过得没有贵族的味道了,如果你一定要区分袁家兄弟、吴家兄弟、陈省身、杨振宁……和圈外人的华罗庚、李政道,那么,你看到的只有对科学、对人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各个层面不同的态度。三联周刊列举了“吴大猷,曾瞒着妻儿在台湾收养了24岁的义女吴吟之,直到80年代,吴吟之的身份才被公众所知。”如果真的要从生活作风上讲,那么我要推崇的是李政道,他回国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了不少事,其中最然我感动的是与夫人秦惠君1998年设立的基金会,这是二人倾尽所有拿出三十万美金资助优秀大学生假期到研究所进修的“秦惠君-李政道基金”。请问,杨振宁会这样纪念他的亡妻吗?李政道在其妻子去世后的岁月,一直以他的妻子的名义建立资助国内优秀学生出国留学的基金,并多次亲自到场颁奖,以这种行动延续夫妻二人一生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愿望,杨振宁做得到吗?且不问他能否做到捐出所有积蓄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亡妻去世之后执著地延续这一种两人共同的报国意念,低调地生活并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尽其所能。杨振宁的作风,如果按三联周刊所说的是贵族的生活方式,那么,我要说,李政道才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对国家、对民族的真正感情的回报,而杨振宁,大家自己想想他在做什么,因为我实在不想列举。
发表于 2005-1-5 20: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事情有多少人能说得清呢
发表于 2005-1-23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西方思想的话
科学研究的目的首先是为寻求真理
追寻第一推动
其次才是为了实用
科学无国界就是这么个意思

有人说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但我真不知道
是该怪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还是怪美国人研制出了原子弹

杨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不是邓可以比拟的
这么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度
一个缺乏纯科学家的国度
我们应该提倡什么?
发表于 2005-1-23 23: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绝对的反战者,我不赞同邓研制杀人武器的行为,
但是我承认他的个人气节风骨远在扬之上.
发表于 2005-1-25 14: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偶不敢苟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背后靠的是你要有强于对手的实力。
邓无论从个人成就还是品格都是无愧于任何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12 20:10 , Processed in 0.07219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