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回复: 0

事势可为 当求进益 ——从詹天佑到凌鸿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势可为 当求进益

——从詹天佑到凌鸿勋

? 马陵合

 
  






   科学技术一旦打破了观念上歧视,它的引入、消化、创新则是一个自然的历程,并不会出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一历程是清晰且单纯的。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引入以及与之相应的自主化努力,对于改变中国的落后状态、提升国家的独立性具有明显的功用。

   1881年8月,在耶鲁大学饱学四年的詹天佑取道旧金山回到祖国,迎接他的并非英雄凯旋式的欢迎,相反,登岸后就被上海道派兵看管起来。第二年,他又不得不在水师学堂重新学习,并学非所用地到海军中服役,直到1888年才在开平铁路局做外国工程师的助手。1902年,他才独立承担起仅二十八英里的新易铁路总工程师的职责,1905年至1908年,詹天佑通过京张铁路的修筑声名鹊起,成为近代由留外归来成为杰出科技人才的楷模。

   然而,詹天佑的一生在引进和消化西方科技的历程中面临着两大困惑:一是工程人才的极度匮乏,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十分有限。国内尚无系统的铁路教育,他为了培养工程人才,在铁路局中设立工程练习生六级制,许多京张铁路时代詹天佑之助手,如俞人风、沈琪、邝孙谋等,后来在中国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作为铁路工程师的个人成就无法改变中国铁路建设被列强控制的局面。在詹天佑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出席了协约国监管远东铁路会议,这是列强对中东铁路的一次分赃会议。他在给女儿的信中,曾无奈地言及:“现在东三省,中国要争回管理,非有曾经当过工程师并须有外国所认为有本事经验之人前往,方免外国推辞不允。”〔1〕

   1961年,曾因成功修筑粤汉铁路而获得詹天佑创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奖章的凌鸿勋,为了纪念前辈,编著了《詹天佑先生年谱》,胡适、罗家伦分别为之作序。胡适在序中称“詹先生是回国后能有机会充分运用所学的专门学术而建立伟大成就的唯一的一个人”〔2〕。怜惜之意跃然纸上。詹天佑在武汉一次演讲中,曾呼吁中国工程师应当“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是以自立于地球之上”〔3〕。1918年,在詹天佑逝世前一年才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凌鸿勋却面临着一种新机遇,已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者,而是现代工程师的培养者和工程师团队的领导者。

   凌鸿勋(1894~1981),字竹铭,中国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1910年,他考取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的粤省官费生,1915年毕业于土木工程科。毕业后,被选送到美国桥梁公司实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选读铁路工程。他被称之为“中国铁路先驱者”、“一代工程巨子”,是继詹天佑之后将西方铁路科技引入到中国,并逐步实现铁路设计与建设自主化的又一重要人物。高宗鲁在评价近代中国铁路技术发展历程时曾言:“詹天佑将现代铁路工程技术移植在中国土地上,他用信心实干来灌溉,加上千万中国工程师的前仆后继,已使各种现代科技在中国土地上遍处开花,结实茁壮。”〔4〕

   我国铁路建设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铁路兴建之初,它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重要工具,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方面,反不如一些如兵器工业、轮船公司、工矿企业为人所重视。随着铁路的一天天延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10:15 , Processed in 0.08561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