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opaque

有关 JAZZ 的一篇文章 (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②《“天气预报”乐队音乐礼赞》(“CELEBRATION THE MUSIC OF WEATHER REPORT”)
编号:TELARC DVDA-734735


这是2001年秋季TELARC出版的一张相当棒的DVD-AUDIO致敬唱片,以“‘天气预报’乐队音乐礼赞”为主题,由马科斯·米勒(MARCUS MILLER,贝司手)、乔·桑帕(钢琴手)、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OFIELD,吉他手)、大卫·桑波恩(DAVID SANBORN,中音萨克斯手)、迈克尔·布瑞克(萨克斯手)与兰迪·布瑞克(小号手)兄弟、斯蒂夫·盖德(STEVE GADD,鼓手)、杰森·迈尔斯(JASON MILES,键盘手,也是本碟的制作人和编曲人)、维克多·拜利(VICTOR BAILEY,贝司手)、汤姆·舒曼(TOM SCHUMAN,合成器独奏)等共25位一流爵士名家合作演录。“天气预报”是爵士乐迷们所熟知的一支老牌爵士乐团,乐团的灵魂人物、黑人萨克管大师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至今仍在乐坛上十分活跃。本碟中收录的11首乐曲都是“天气预报”的经典作品,怀着对这支老牌名团的深深敬意,乐手们倾情演奏,《鸟岛》(“BIRDLAND”)、《上等人》(“ELEGANT PEOPLE”)、《加农炮》(“CANNONBALL”)、《羽帽妇人的追击》(“PURSUIT OF THE WOMAN WITH THE FEATHERED HAT”)、《神秘的旅行者》(“MYSTERIOUS TRAVELLER”)、《丑角》(“HARLEQUIN”)、《穿绿衬衣的男人》(“THE MAN IN GREEN SHIRT”)、《年轻与美好》(“YOUNG AND FINE”)···一曲曲经典流水价奏来,编配新颖,录音精美,很是耐听,纵使您手头冗务再多,恐怕您也会抛开不顾,一心一意沉浸于这美乐之中,品味那至上境界呢!与前碟不同的是,因为是1999年完成的“新”录音,所以本碟可以在音频上做足功夫,备有DTS 5.1声道环绕声、DOLBY双声道立体声甚至MP3这3种目前比较“主流”的音频格式供人选用,前两种格式可以直接在DVD影碟机上选中菜单进行播放,而MP3格式则只能用电脑上的DVD-ROM读取播放。在DVD机上播放本碟,可以先后看到“TELARC SURROUND”的动态片头、静态主菜单(有多个选项)、静态曲目资料(曲名、作者、演奏者等)等视频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DVD-VIDEO


①《1998年爵士开放音乐节精选》(“BEST OF JAZZ OPEN 1998”)
编号:ARTHAUS MUSIK 100197
音频:PCM立体声
屏幕:4:3
区位码:2 – 8
制式:NTSC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碟由近两年崛起的德国音乐DVD厂牌ARTHAUS MUSIK即“艺术殿堂”制作出版,收录的是1998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爵士开放音乐节演出的实况。参加演出的爵士音乐家和乐团各具特色,音乐颇有实验性:年过半百的女音乐家乌尔斯祖拉·杜德扎克(URSZULA DUDZIAK)开场即运用口舌快速发声,发声的同时用一台小型的电子采样器进行人声采样处理并马上在现场播放,结果采样机发出的人声与之后乌尔斯祖拉即时发出的人声交织重叠,编配复杂却又紊丝不乱,营造出了一个单纯而又极为丰富的人声音响“魔幻”世界,真是匪夷所思,非亲见难以令人相信会有如此绝妙的音乐;来自印度的马哈拉吉(MAHARAJ)三兄弟身着传统服装,操上印度传统的西塔尔(SITAR,弹拨乐器)、坦布拉(TAMBURA,弹拨乐器)和塔布拉双鼓(TABLO)与盲人萨克斯手约翰·亨迪(JOHN HANDY)合作,演奏了一曲极具东方韵味的“HINGLAJ”;爵士吉他大师约翰·麦克拉夫兰(JOHN MCLAUGHLAN)的5人乐团以电吉他、电贝司、键盘、长笛和鼓编成,一曲《社会风气》(“SOCIAL CLIMATE”)调性自由、音色绚烂,体现了约翰·麦克拉夫兰毕生所追求的实验意义···其它乐曲还有曾经来华参加过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演出的尼尔斯·兰德格伦“疯克”组合(NILS LANDGREN FUNK UNIT)演绎的《直入其中》(“INSIDE STRAIGHT”)、罗伯特·马尤斯基(ROBERT MAJEWSKI)五重奏演绎的《黑夜白昼——安魂曲》(“NIGHT TIME DAY TIME——REQUIEM”)和阿尔伯特·曼杰尔斯多夫(ALBERT MANGELSDORFF)乐团演绎的《小麦之歌》(“WHEAT SONG”),音乐中洋溢的新意真是很符合音乐节的“开放”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②《著名的爵士二重奏》(“FAMOUS JAZZ DUETS”)
编号:ARTHAUS MUSIK 100335
音频:PCM立体声
屏幕:4:3
区位码:2 – 8
制式:NTSC

本碟也是由ARTHAUS MUSIK制作出版的,收录了两支优秀的爵士二重奏演出现场的实况。这两支二重奏,一支由融合爵士大师齐克·柯里和铁琴大师加里·伯顿(GARY BURTON)组成,另一支则由钢琴家卡拉·布雷(CARLA BLEY)和贝司手斯蒂夫·斯瓦洛合作,都是素享盛誉的组合。齐克和加里二重奏的演出是在1981年,当时的齐克还真是显得很年轻,有一头浓密的卷发。他们演奏了《镜子,镜子》(“MIRROR,MIRROR”)、向已故波普乐派大师致敬的《巴德·鲍威尔》(“BUD POWELL”)、《孩子们的歌》(“CHILDREN’S SONG”)系列、《老鼠先生》(“SENOR MOUSE”)、《盖尔之歌》(“SONG TO GAYLE”)等乐曲,都是齐克自己的作品,两位乐手趋向一致,钢琴柔和黏连的音符与铁琴玲珑剔透的音粒融合无间、相得益彰。卡拉与斯蒂夫二重奏则有些不同,似乎更加讲究彼此之间的“对话”,特别是斯蒂夫,手中的低音吉他和他的眼神积极不断地与卡拉交流“问答”,速度不快,但琴音中的意念变化却端的其快无比!《引子》(“INTRO”)、《不久我就会惹上世上的麻烦》(“SOON I WILL BE DONE WITH THE TROUBLES OF THE WORLD”)、《草地》(“LAWNS”)、《非常非常简单》(“VERY VERY SIMPLE”)4首卡拉创作的乐曲在1988年的这次演出中奏将出来,不由人不凝神细听、用心揣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XRCD

XRCD即“延伸分析力CD”,作为日本JVC公司开发的一种非常先进的唱片制作技术,其特点是在CD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独创的主时钟系统对时基进行控制,使CD制版的抖晃失真系数以及玻璃母模的组误差系数有大幅降低,制版精度相应地则有大幅提高,从而使CD制作中的保真度有了很大的保证。XRCD的制作技术贯穿于从母带处理、母盘制作到压片生产的全过程中,因为JVC没有向业界开放XRCD的技术专利,所以目前全世界能够制作生产XRCD唱片的只有日本横滨的JVC公司XRCD中心和设在加州的JVC美国分公司,其它任何公司要制作生产XRCD唱片都只能委托JVC来进行。XRCD制品市价都很昂贵,但从其音质改善程度来看,它也明显要比普通CD胜出许多,而且它播放的时候不需要专门的解码器。得地利之便,日本唱片厂牌采用XRCD技术的非常多,JVC自己的唱片公司以及前文提到的TBM、GML等厂牌更是对XRCD情有独钟。下面我就给乐友们简要推荐几张日本厂牌出版的XRCD爵士靓碟:

①《晨岛》(“MORNING ISLAND”)
编号:JVC VICJ-60089f
演奏:渡边贞夫(中音与高音萨克管,长笛),戴夫·格鲁辛(钢琴,键盘,打击乐),埃里克·盖尔(ERIC GAYLE,吉他),杰夫·米罗诺夫(JEFF MIRONOV,吉他),弗朗西斯科·森特诺(FRANCISCO CENTENO),斯蒂夫·盖德(鼓),鲁本斯·巴西尼(RUBENS BASSINI,古巴CONGA鼓、打击、铜管、弦乐)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1933年、被誉为“日本萨克管之父”的渡边贞夫堪称是日本爵士乐的一根标杆。本碟是于1979年3月在美国纽约录制的,与渡边贞夫合作的西洋乐手都是爵士乐坛的佼佼者,演奏的8首乐曲中除《家庭聚会》(“HOME MEETING”)和“PETIT VALSE POUR SADAO”两曲是由戴夫·格鲁辛谱写的以外,其它都出自渡边自己之手。本碟洋溢着渡边所喜爱的拉丁风情,轻松跳跃,引人入胜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②《纯洁心灵》(“PURE HEART”)
编号:JVC XR 0009-2
演奏:国府弘子(原声钢琴),迈克尔·兰度(MICHAEL LANDAU,电吉他),查克·芬德雷(CHUCK FINDLEY,小号与夫吕号),拉里·威廉斯(LARRY WILLIAMS,合成器),奥斯卡·卡斯特罗-内夫斯(OSCAR CASTRO-NEVES,原声吉他),阿贝·拉博里埃尔(ABE LABORIEL,电贝司),加里·赫比格(GARY HERBIG,萨克管与长笛),阿历克斯·阿库纳(ALEX ACUNA,鼓与打击)*^

国府弘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日本爵士键盘手、作曲家和编曲家,在日本本土和美国都享有很好的声誉。她一直走的是融合爵士的路子,经常与西洋乐手合作。本碟于1992年在美国洛杉矶录音,收录的《赤脚踏步》(“BAREFOOT STEPPIN’”)、《雨中的幸运》(“LUCK IN THE RAIN”)、《从前与永恒》(“ONCE AND FOREVER”)、《太酷了》(“IT’S COOL”)、《最快乐的你》(“HAPPIEST YOU”)、《周末》(“WEEKEND”)等全部11首乐曲都是由国府弘子创作和编配的,织体丰美可人,节奏跳跃多变,拉丁气息十分浓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③《黑水仙》(“BLACK DAFFODILS”)
编号:JVC VICJ-60552
演奏:益田干夫(钢琴),郎恩·卡特(RON CARTER,低音提琴),路易斯·纳什(LEWIS NASH,鼓)

这支临时组合成的钢琴三重奏体现出了极高的水准!相对于成名已久的低音提琴大师郎恩·卡特和鼓手路易斯·纳什来说,日本钢琴家益田干夫的名气似乎颇有不及,但他的演奏娴熟雅致,甚至带有一种神秘的迷离色彩,信手点染之间自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黑水仙》、《我希望我知道》(“I WISH I KNEW”)、《我曾经爱过》(“ONCE I LOVED”)、《蓝色“修士”》(“BLUE MONK”)···翻奏的11首爵士名曲无一不耐听。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④《接触》(“TOUCH”)
编号:TBM XR 0057
演奏:铃木勋(低音提琴)和他的朋友们

这是日本TBM公司旗下著名的低音提琴手铃木勋和他的朋友菅野邦彦、小原哲次郎、渡边香津美、伊势昌之、小川庸一合作于1975年11月底在东京演录的一张专辑,4首乐曲中只有标题曲是铃木的原创,其它都是老曲翻奏。本碟演录俱佳,体现了70年代日本爵士乐的不俗成就以及爵士乐唱片的高超制作水准。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⑤《在彩虹上》(“OVER THE RAINBOW”)
编号:FIM XRCD 024
演奏:托尼·奥佛沃特(TONY OVERWATER,低音提琴),尤里·霍宁(YURI HONING,次中音萨克管),马尔丁·沃恩斯坦(MAARTEN ORNSTEIN,低音单簧管与次中音萨克管

演录本碟的实际上是以低音提琴和萨克管组成的二重奏,只是其中的萨克斯手由两人轮换担任而已。收录的10首乐曲中有经典老曲,也有托尼·奥佛沃特自己的作品,甚至还有加拿大摇滚女歌手阿拉妮斯·莫里塞特(ALANIS MORISETTE)的成名曲《讽刺》(“IRONIC”)。虽然编配极简单,但萨克管与低音提琴之间构成了明与暗、高与低、疾与缓、流线化与颗粒化的鲜明对比,内中妙处让人越听越过瘾!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CD

①《’99赌场之光》(“CASINO LIGHTS ’99”)
编号:WARNER BROS 9362-47466-2
双碟套装,收录1999年瑞士蒙特雷克斯爵士音乐节多场演出实况,包括由不同编成的12支著名爵士乐团演奏的14首原创乐曲,涵盖了多个爵士乐派,录音很棒。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4: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②《传奇四人组》(“FABULOUS FOURSOME”)
编号:GML-30281
由米尔特·杰克逊(铁琴)、雷·布朗(低音提琴)、塞德·沃尔顿(CEDAR WALTON,钢琴)和米奇·罗克(MICKEY ROKER,鼓)组成的“传奇四人组”在日本GML留下这款珍贵录音,24K纯金镀膜,增田一郎亲自制作,所有9首乐曲是优雅与激情、浪漫与力量的奇妙融合体。


③《奈特·金·科尔和金·科尔三重奏的黄金年代:1943-1946》(“NAT KING COLE AND THE KING COLE TRIO GOLDEN YEARS:1943-1946”)
编号:STARDUST CRCL-88435

由日本STARDUST唱片公司出版的这张CD精选了于1965年去世的美国杰出的爵士男歌手兼钢琴家奈特·金·科尔和他的三重奏在1943到1946年间演录的16首歌曲,对于只听过奈特50年代与60年代录音的乐友们来说,本碟显得尤为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5-30 01:57 , Processed in 0.05993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