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ime

来,开个帖子说说朝鲜战争的伤亡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8 22: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比较专业
发表于 2006-3-28 22: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曾想做飞机设计师,不过现在觉得做个fans更轻松
发表于 2006-3-28 2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中国至少死了200多人
发表于 2006-3-29 0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字啊,没看完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7: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力的差别是火力投放水平,这也是基本常识的问题了。一把鸟枪和一把ak47是1:1的关系么?火炮看口径不看数量,圆周率是怎么算来的?具体数字我懒得找了。志愿军的运输能力能达到美军的20%,美军早就被赶下海了。说朝鲜战争,说的就是谁更有智慧的问题。一个肌肉超级强壮的人,和一个肌肉较弱的人打架,打了一个平手,本身就说明智慧问题了。另外,南朝鲜军队多半是日本时期伪军的架子,北朝鲜军队是跑到苏联/中国游击队的架子,都是有点经验的,但受人民支持的程度不同。美国的数字也幽默,在朝鲜的军队是当时全部军队的40%以上,另外60%平时训练就是死掉1-2万人,有意思哦。飞机的问题我补充一点,5次战役的时候,我们基本都没有飞机的,僵持阶段才稍微有点。
发表于 2006-3-29 18: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军的飞机可以忽略不计,中朝这边的空中力量主要考虑苏联的秘密支援
发表于 2006-3-29 19: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朝鲜军队多半是日本时期伪军的架子,北朝鲜军队是跑到苏联/中国游击队的架子,都是有点经验的,但受人民支持的程度不同"
这个说法太武断了吧。

虽然两边都想统一,但是朝鲜人民军很受支持么?呵呵
发表于 2006-3-29 2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力这类的事情我已经说了,朝鲜战争大多数时候的战场环境是不利于美军的火力配置的,而火力差别不能不考虑火力实际效用的差别,所以差距并不非常悬殊,火力的差别在整个战争中绝对数量的比较没什么价值,具体到运用才有价值,这个也是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美军是不是会被赶下海,请注意战争后期是互有胜负的僵持,一味夸大中方的发挥而不考虑实际两方所处的态势是不对的(中方是以不宣而战的袭击方式出现的,所以战争前期占有一定的突然性优势,美军的伤亡数字因为考虑美国的政治体制,肯定要比我们国内的可信,这在当时美国国内对于战争的反应就知道,而我们国内到现在也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韩战档案公布,所以,我取信取信国际通行的数字,至于怀疑,那先要有证据,韩军问题上,韩军的组建要晚于朝军,而且在仁川登陆之前处于受袭状态,这是正史记载的,至于飞机,前期,中方很长时间内没有成为美军空中打击的主要目标,加上苏联因素起的巨大作用,中朝一边技术上不能只参考他们自己的工业力量,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冷战的一个开端,而不是一次单纯的民族战争,说不上对错
朝鲜战争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战争,可以认为两方双败,都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中方取得的成就十分伟大,但是有它实际的背景,根本不能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通则,一味夸大它的地位,甚至直到现在还拿来做对于一支落后军队的辩护,不合理
另外说飞机的问题,我做的飞机比较并不是基本性能的比较,而是基于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情况,苏联武器的设计思路是建立专门化综合系统,一套武器不仅包括飞机,还包括武器系统,地面系统等一系列部分,各部分是高度专门化的,最有名的就是隶属于原来防空军的一系列高空高速截击机所属的国土防空系统,但这是对苏军而言的,苏军的武器基本上主要在第三国战争中得到表现,比如韩战和越战,而这些战争里苏军的武器系统基本没有发挥它们原来的设计目的,而大多数以一一对抗的形式作战,加上又多是守势,所以一一比较没什么问题,因为当时实际运用就是这样的,米格15在设计上首先作为陆基飞机,对空性能就强于海基的f86,而且出现的早。加上它的参战基本是出其不意,加上它的参战环境,所以在防空中期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制空权不像制海权和陆地控制是绝对的(后两者也不绝对,海权就曾经因为潜艇的出现而重新定义),会因为某个突然因素而被打破,韩战中后期空中力量并不是一边倒的,这个双方都承认,米格走廊的说法虽然有宣传之嫌,但还是说明了米格15的参战一定程度改变了空中局势
还有,米格21即使对于苏军自己来说,也是重要的基础机型,米格21的适用性是比较强的,不是单纯的高空高速歼击机,它同时是很多武器系统的载体子系统,空中力量不是一味就高精尖的,有一个高低搭配问题,大量基础机型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的,当然,f5这种纯外贸机型除外
发表于 2006-3-29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派出航空兵,但是不想公开作战.为了避免飞机击落后飞行员跳伞落到敌人阵地暴露身份,所以限制了飞机的战斗范围,而且派出的只是歼击机,没有对地攻击能力.在考虑朝鲜战争制空权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中朝方面的这个不利因素.
至于冷战时期的苏联飞机,在设计时总是分工明确的,这和美国的思路不一样,比较一下双方飞机型号的数量就很清楚了,苏联明显多于美国.mig21是由于本身在细节设计上的成功,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是一开始,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万金油机型来设计的.
发表于 2006-3-30 0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得我手软..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simoncat2006-03-29 19:18发表的“”:
"南朝鲜军队多半是日本时期伪军的架子,北朝鲜军队是跑到苏联/中国游击队的架子,都是有点经验的,但受人民支持的程度不同"
这个说法太武断了吧。

虽然两边都想统一,但是朝鲜人民军很受支持么?呵呵
又一个基本常识的问题了,南朝鲜的军官都是什么人,北朝鲜的军官都是什么人,网上到处都能查到的。google一下喽:)


火力的问题也幽默,美军的火力不是很有效是事实,天才的美军制度为啥没有让美军的火力配置有效才是问题。另外,美军死亡的高峰可不是早期哦,这也是基本常识的问题了。不宣而战?周恩来反复放话,美国国务院当耳旁风,这个也是到处可以google到的。啥叫国际通行标准,给咱讲讲,符合什么样的格式的,是通行的标准?看样子有一个阵亡数字ISO,现在到那个版本了?另外,我国民政部有相关的统计,而且那个数字是各个省报上来的,为了多拿抚恤,向来夸大数字重复统计。

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结构的问题:)
发表于 2006-3-30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给你讲讲什么叫国际标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在战争问题上有一系列国际公约,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日内瓦公约体系,这里面就包括了伤亡数字的统计与互相通报机制,这个正好也是常识,美国作为原始缔约国是很难绕过这些公约体系的,而中国当时没有进入国际社会,也就没有公约约束,在操作上也就不符合通例,中国的统计数字失准是向来的事情,说到民政部门,你可以查一下中方官方公布的被俘人数与联合国公布的双方被俘人数的差别就知道失准问题了,这个正好也可以google,国际上宣战是有明确的外交程序的,放话是在什么途径上放,有没有明确的参战申明都很重要,即使是德国的闪击战也是经过这些程序的,这个你可以查有关记载,这正好到处都有,而当年的史实我没有看到这些,仁川登陆之前的韩战史实两国都有专著,韩方受袭,仓促建军都是很明确的史实,至于火力,我说了很多次这是一场特殊条件下的战争,本来就对适合大规模作战的美军不利,战场态势的发展也体现出了战争模式转型时期的特点,你见过一夜之间改变全军成建制几十万人的火力配置的吗,如果要求这样的制度,那你可以写小说了

归根结底,是个听力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15 20:19 , Processed in 0.12521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