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1

说诗祸谈腰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5 1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明太祖腰斩诗人高启



明初诗人高启《题画犬》:“a儿初长尾茸茸,行响金铃细草中。莫向瑶阶吠人影,羊车半夜出深宫。”《题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这是二首题画诗,从一个侧面描绘了皇帝的夜生活,形象鲜明,景色如画。诗写的不赖,想不到由此种下祸胎,诗人在刀斧下结束了他38岁的年轻生命。



高启(1336--1374),字季迪,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国史编修,授户部侍郎,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乃赐白金放还。回乡后授书自给。他这一拒绝作官的态度,已引起明太祖的不快。接着有人告发他写了上引二首诗,“泄漏宫禁秘事”(不好说讽刺皇上好色),明太祖怒火中烧,但隐而未发。恰巧机会来了,苏州知府魏观兴建学校,推行教化,聘请高启校订经史;又在原来张士诚王宫旧址上兴修府署,被人检举是“复兴既灭之基”,这罪名非同小可.明太祖下诏彻查,确有其事,还发现了高启所作《上梁文》,一派颂词.于是龙颜大怒,将魏观枭首,高启腰斩.后来有文学史家说,高启在诗人中“死得惨酷极了!”(见杨荫深《中国文学史大纲》)



       (二)汉武帝腰斩文武大臣



腰斩,是古代施行死刑的一种酷刑,即将犯人剥去衣服放在砧板上,用刀斧拦腰斩为两截.刑具叫斧质.斧,即斧头或铡刀;质,即砧板,有木砧、铁砧等,铡刀的垫座.



这种酷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如《战国策·秦一》记载纵横家张仪游说秦王:“张军数千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走,不能死.”《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这或许是商鞅的创造,户籍以五家为“伍”,互相担保,十家相连,叫“什伍”.要互相检举、监督,有一家为非作歹犯法,不举报者,一律处以腰斩之刑.这一坐法是十分严酷的.



汉承秦制,腰斩成了执行死刑的重要形式.它不仅用来对付老百姓,连侯爵、丞相、将军也不例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晚年动辄施行此刑,仅《史记·武帝纪》及有关人物列传记载: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乐通侯栾大坐诬罔腰斩.天汉三年(前98年)秋,匈奴侵入雁门,太守坐畏懦腰斩.太始元年(前96年)春正月,因b将军名敖者有罪,腰斩.征和二年(前91年)秋七月,巫蛊祸起,戾太子兵败突出长安.司直田仁坐失纵;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皆腰斩.次年六月,左丞相、澎侯刘屈牦与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之兄)密谋,欲立昌邑王刘髆(李夫人所生)为帝,事发,以大不逆不道罪下狱腰斩。



仅在22年内对高级文武官员执行5起6人腰斩。刘屈牦还是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也就是武帝的从侄,“有诏载屈牦厨车以存,要(古腰字)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把犯人载在装运食物的车上游行示众,最后到了东市了结。说明汉武帝把屈牦当牲蓄一样处置,是六亲不认的。



      (三)汉宣帝腰斩霍氏杨恽



汉宣帝刘询,戾太子之孙,巫蛊之祸后,生长在民间,昭帝死,他为大将军霍光所立。霍光自辅佐昭帝起,执政二十多年,族党满朝,权倾内外。宣帝表面恭顺而内心惮之,若有芒刺在背。霍光之妻名显,溺爱小女成君,欲使之尊贵。正巧宣帝结发之妻许后临产,霍显勾通乳医将她毒死,劝霍光立霍成君为后。不久霍光去世,宣帝逐步削夺霍氏兵权,弑许后事又泄,霍氏惊恐。地节四前(前66年)秋七月,霍显与子霍禹、从孙霍云、霍山等阴谋发动宫廷政变,想立霍禹为帝。结局是悲惨的。刘向《列女传》八《霍夫人显》云:“欲废天子而立禹,发觉,霍氏中外皆腰斩。”霍后废黜,自杀。“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霍光传》)



彻底拨掉了背上霍记这根芒刺以后,宣帝心情舒畅了,施政强调“霸道”、“王道”杂治,重视吏治,综核名实。即使如此,执法也有罚不当罪的,尤其是滥施腰斩之刑。



赵广汉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为民除恶。迁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终于得罪了当朝宰相魏相,于元康二年(前65年)冬判处死刑。“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甚至有人哀求:“臣生无益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但是感动不了宣帝,“广汉竟坐要斩”。后来班固评道:“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识。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杨恽,司马迁的外孙,钻研《太史公书》。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迁中郎将,封平通侯。后与太仆戴长乐相互指责过失,同被免为庶人。他一肚子怨气,写了一封《报孙会宗书》,有人告他怨谤,并引书中“南山种豆”诗为证。五凤四年(前54年),以“大逆无道,要斩”。杨恽以诗得祸,汉宣帝因诗诛杀,开创了“诗祸”的先例。后来因诗文而受折磨、甚至遭杀身之祸者,代不乏人,尤以清朝为甚,汉宣帝实在开了个恶例。



      (四)清世宗腰斩俞鸿图



清世宗(1678--1735)44岁时以阴谋取得帝位,在位13年,采用高压手段加强君主专制。对待知识分子,改变康熙时以笼络为主的策略,大兴文字狱。凡咏诗作文言史有触犯忌讳者,在他朱笔下,一概送上断头台。



李觏《送王都曹》诗:“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通过科举考试,历来是知识分子走问宦途的通道。然而名额有限,竟争激烈,不免营私舞弊、夤缘贿赂丛生了。统治者虽然厉行整肃,包括动用刀斧,也难根除。



清代每届乡试前,各省学府巡回所属举行考试,叫“科考”,也称“岁考”或“岁试”。科考合格的生员才能应本省乡试。筛选严格,应试人多,科场成了士子进入官场的“瓶口”。雍正年间,俞鸿图督学闽中(治今福州市),防范颇严,守操亦谨慎。每在考试之日,锁闭试院门户,告戒其仆从分别在内外值班,各守岗位监视,不得擅自出入,以此杜绝传递之弊。未料他的小妾与仆从勾通作奸犯科,每将传递之文,即贴在俞鸿图背后补褂之上,仆人轻轻地揭去授给应试者,而他一点也没觉察到。久之考取也滥了,于是舆论大哗,为言官所弹劾。这下惹怒了清世宗,立即派遣侍讲学士邹升恒赴福州代其任,并将俞鸿图处以腰斩极刑。邹即是监斩官,人到宣旨,立既执行,刻不容缓。



不知是巧合还是雍正皇帝的有意安排,邹升恒与俞鸿图是儿女姻亲,偏偏叫他去执行任务。邹慑于君威,不敢泄密。俞鸿图仓猝受刑,及赴刑场方才知道身受腰斩,要求死的痛快爽利也来不及了。原来刽子手对于腰斩犯人,一向索取规费,得了钱则刀斧锋利快下,可令其速死,以免长受痛苦;不得钱则故意缓缓而下使其迟死,血肉之躯寸寸受割其痛楚可想而知了。《清朝野史大观》卷五《腰斩之惨》描述:“俞君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连书七‘惨’字。其宛转未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恐怕连铁石心肠也难以忍受的。果然,“邹君据实奏陈,上亦为之恻然,遂命封刀。从此除腰斩之刑者,盖自俞君止也。”



连性格刚戾的雍正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可见腰斩之酷烈实在悖于天道人性了。如果野史记载不误的话,从春秋战国起,到雍正年间止,施行了约2400年的腰斩刑罚,算是废止了。这该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清世宗命令“封刀”这一点还是可取的。



附:a为左“犭”右“呙”;该字为生僻字,打不出。


发表于 2006-5-6 0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

楼主转载我的文章,应标明转帖,为楼主的所为,我表示强烈抗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19:45 , Processed in 0.10030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