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回复: 0

引领科学创新的是科学家还是官员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1 1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强调,科学技术说到底是非常具体的工作,年轻同志应抓住精力充沛的时候多做具体科学工作,而不是学而优则仕,但现在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态浮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非学术活动上。



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曾经指出,“有些学人在追求官位,想当系主任、院长、校长的教授现在越来越多,一旦在学术上取得一点成就,就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发展,似乎仕途发展成为对学术成就的肯定”。前任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一次座谈会上,也对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痛斥。

在我们这样一个弥散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的国家,科技界也有官本位现象本不足为奇,但是官本位之严重,可以说于今为烈。大量科研工作者千方百计要混个官当当。例如,大学里搞科研的教授、博导宁愿牺牲自己从事科研的宝贵时间,而去竞聘需要坐班的副处长,并在自己的名片上将副处长印在首位,然后才是教授、博导。

为什么现在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态浮躁?某些科技工作者思想里确实有炽热的官本位意识,驱使他们竞走于仕途。但推究起来,现在什么都和行政级别挂起来,科研系统里严重的官本位体系,导致的资源分配本末倒置,才是根本原因。如另外一位院士所说,现在青年人才创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很多大的项目都是所长、主任通过行政方式成为负责人,青年人申请不到研究项目,只能给所长、主任他们打工;二是评奖是按照申请项目时的排序来评,年轻的科学家即使做了最关键的工作,评奖的时候也只能排在第十位、第十一位,甚至连署名的机会都没有。正是因科研系统内部充斥着严重的官本位风气,才导致一些科技工作者将做官当成追求的目标。

中国的科研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假如不能从根本上革除科研系统内部的“行政管理”,那么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创新型人才得不到社会承任,他们就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激情。没有创新的动力与激情,往往意味着科学精神丧失,必然导致科研行为不端,释放科研“卫星”,制造科学“泡沫”。

要引领年轻人创新,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引导科学家们想要做官。在科研体制里破除官本位,改变官本位导致的资源分配本末倒置,是最重要的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02:48 , Processed in 0.05816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