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9|回复: 5

萬潤南:我的學長胡錦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16: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6/05/09 出处:早报网
胡錦\濤是我的學長。四十年前,我們同在清華文藝社團,作為集中隊員,我們吃在同一個食堂、住在同一棟宿舍、組織生活在同一個支部,有過一段相當親密的接觸。聽到他在耶魯演講開篇的一段話,別有一番感慨在心頭。他說:

「進入耶魯大學的校園,看到莘莘學子青春洋溢的臉龐,呼吸著書香與空氣,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在北京清華大學度過的美好時光,學生時代對於人的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當年,老師們對我的教誨,同學們給我的啟發,我至今仍受用不盡。」

文藝社四名政治輔導員中的大帥

老師們的教誨,首先是蔣南翔校長的教誨。我們剛進學校,在迎新會上,蔣校長就教誨我們:「清華培養的學生,要在二十年後的國家政治生活中起骨幹作用。」當時我們很不理解,現在我們有點明白了。耶魯三百多年來培養出了包括五名總統在內的許多英才,清華二十年內培養出了包括胡錦\濤在內同時上崗的四名政治局常委,就單位時間的產出而言,清華還更勝一籌。

蔣校長是如何做到這些的?主要是在培養學生幹部時採用「政治輔導員」制度。當年文藝社團有四名輔導員:印甫盛、胡錦\濤、李桂秋、任麗翰。他們當中,印和李冷峻、胡和任溫柔,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聽話、出活。他們的暱稱很有意思:那三位同他們的姓名有關,分別叫老印、李桂、小翰,只有胡錦\\\濤,大家叫他「大帥」。為什麼稱他「大帥」?我曾請教過老印,他也說不清楚。看來這個名字叫對了。從文藝社團的「大帥」,到共青團的「大帥」、貴州省的「大帥」、西藏自治區的「大帥」,一直到全國的「大帥」。

但從當時文藝社團的四位輔導員來看,表面上老印更像「大帥」。他們四人當中,老印是支部書記,一把手;胡是團長,二把手。他們配合得很好。老印這個人很強勢,說一不二;胡卻謙虛隨和、善解人意。開會的時候,定調做總結的,是老印;補充說明、完善細節、思路縝密的,是胡錦\濤。

文革初期,他們四位輔導員聯名寫了一張保衛校黨委的大字報,題目是「清華黨委是延安、不是西安」。也是由印來主導,胡只是在上面簽名。後來清華文革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老印都有所涉及;胡卻非常低調,不再參與。老印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壁壘分明;胡卻基本上沒有反對他的人,謙遜、平和、與人為善,使他廣結人緣。論長相,老印與胡錦\濤一個黝黑英俊、目光銳利;一個白淨端正、溫文爾雅。剛者易折,柔能克剛,所以最後胡錦\\\濤一路過關斬將,成就了真正的「大帥」。

同胡錦\濤南下串聯沿江而下

但在當時,做事情,我更願意跟著老印;業餘活動,我更願意跟著胡。文革期間,寫大字報、搞戰鬥組,我都跟老印在一起;外出串聯、遊山玩水,我就同胡在一起。我一共串聯過兩次,一次是獨來獨往,從北京 -- 廣州 -- 海南島 -- 湛江 -- 南寧 -- 桂林 -- 上海;另一次是同胡錦\濤,我們兩個人一起從北京 -- 西安 -- 成都 -- 重慶,然後一起乘船從重慶沿江而下。一路上我們很少談文革,而是沉迷在沿途的景觀:西安的古樸;成都的繁華、重慶的山城、三峽的險峻、大江的遼闊 ...... 他在南京下船,應該是回了泰州老家;我則是在上海下船,也是回家看看。一路上,都是他照顧我。他出面安排一切,又讓你感覺受到了尊重,很細心也很周到,處處讓你覺得舒服。

胡錦\濤是水利系五字班的,應該在一九六五年畢業。因為當政治輔導員,按規定延後一年畢業。這一延就到了文革,所以一直拖到一九六八年才離校。記得他是分配到甘肅劉家峽。離京前,他請老印和我吃了頓飯。老印說要敲他一下,點了晉陽飯莊。我是第一次進北京的大飯店。晉陽飯莊的店址原來是紀曉嵐的書齋「閱微草堂」。院宇幽靜深邃,樑柱雕漆描畫,號稱正宗山西味、京都第一家。我很喜歡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所以在這裡吃飯,還能感到一種書香。記得那天還喝了點小酒,三人不勝唏噓,因為今日一別,就是「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了。

這一別,就是十四年。一九八二年,他從甘肅省建委的任上調中央黨校學習,我當時已在中科院計算中心上班。他從火車站乘公共汽車到黨校報到。途經三三二路黃莊車站,他特地下車和我匆匆會了一面。後來他到團中央工作,各方反映和口碑都不錯,我也莫名奇妙地覺得與有榮焉。

再一晃又是五年。一九八七年民辦科技實業家協會在貴陽開會,我創辦的「四通」已小有名氣。他正在貴州省當書記,約了時間去拜訪他。會客室溫馨而簡樸,比我那個已經十分簡樸的總裁辦公室還要簡樸。他還是那樣謙和謹慎,談話中能感到他同省裡方方面面的關係都相處得不錯,這是他的強項。省科委的人在邊上作陪,聊了一些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企業的事情。臨走時,特地讓我帶走兩瓶茅台。我相信,這兩瓶一定是真貨。

八九之後人生軌跡趨於兩極

然後就是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風波,從此我們的人生軌跡趨於兩極。但在我內心深處,還是默默地祝福他。先是祝福他能順利接班,然後是祝福他能有所作為。當有消息說他曾派人去歐洲瞭解社會民主黨的發展情況、剛上台組織政治局學憲法、面對 SARS 的施虐公開出來講話,力排眾議紀念胡耀邦,都讓人對他燃起某種希望。然而,關於學古巴、北朝鮮的講話,又讓人極度失望。

其實希望和失望,都是我自身的問題,同他並沒有什麼關係。佛家禪宗有言,是心動,而不是旗動。他還是那個在共產黨體系裡「聽話、出活」的胡錦\濤。我畢竟還是凡心未泯,最近一連寫了三篇文章:《和共產黨分道揚鑣》、《為什麼共產黨氣數未盡》和《山坳上的共產黨》,一是對已逝的長者的悼念,二是對自身思路的梳理,三也是對在朝在野雙方的建言。至於別人是否聽得進去,那就不是我能關心的問題了。

今後我大概不會再寫此類文章。那麼多人在寫,並不缺我這一個。我想寫點自己想寫、也只有我能寫的東西:說我自己的故事。我計劃寫大約一百篇《清華歲月》、一百篇《四通故事》、一百篇《流亡生涯》。算是對自己的一生有一個交代。

有人讀了我最近的文章,說:「萬潤南,你大概是不想回去了?」是的,除了我年過八十的老父老母,那邊已沒有什麼是我可牽掛的了。前一段,母親急性肺炎連續發高燒攝氏三十九度六,醫院發了病危通知。許多至誠\的朋友幫忙安排我回去。我也說得很明白:違心的話,我是不會講的。這個年齡了,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了。雖然沒有結果,但是朋友的情誼,我是點點滴滴,都在這裡心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6: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介绍下,万润南:四通利方(新浪前身)创始人
发表于 2006-5-11 16: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讀了我最近的文章,說:「萬潤南,你大概是不想回去了?」是的,除了我年過八十的老父老母,那邊已沒有什麼是我可牽掛的了。前一段,母親急性肺炎連續發高燒攝氏三十九度六,醫院發了病危通知。許多至誠的朋友幫忙安排我回去。我也說得很明白:違心的話,我是不會講的。這個年齡了,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了。雖然沒有結果,但是朋友的情誼,我是點點滴滴,都在這裡心領了。\n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báo),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为人者孝道本也,齐家先也。此二者不能成,国家天下终究虚妄。为人当学胡锦涛,生子不能万润南~~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没到那个境界,楼上滴没看懂万的话
发表于 2006-5-11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莫非太上忘情不成。搞政治的,无非讽,雅,颂而已。。。。。。。
发表于 2006-5-31 13: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润南:我的学长胡锦涛

时间:2006/05/09 出处:早报网
胡锦涛是我的学长。四十年前,我们同在清华文艺社团,作为集中队员,我们吃在同一个食堂、住在同一栋宿舍、组织生活在同一个支部,有过一段相当亲密的接触。听到他在耶鲁演讲开篇的一段话,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他说:

「进入耶鲁大学的校园,看到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脸庞,呼吸著书香与空气,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在北京清华大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学生时代对於人的一生都会產生重要影响。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同学们给我的啟发,我至今仍受用不尽。」

文艺社四名政治辅导员中的大帅

老师们的教诲,首先是蒋南翔校长的教诲。我们刚进学校,在迎新会上,蒋校长就教诲我们:「清华培养的学生,要在二十年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中起骨干作用。」当时我们很不理解,现在我们有点明白了。耶鲁三百多年来培养出了包括五名总统在内的许多英才,清华二十年内培养出了包括胡锦涛在内同时上岗的四名政治局常委,就单位时间的產出而言,清华还更胜一筹。

蒋校长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干部时採用「政治辅导员」制度。当年文艺社团有四名辅导员:印甫盛、胡锦涛、李桂秋、任丽翰。他们当中,印和李冷峻、胡和任温柔,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听话、出活。他们的暱称很有意思:那三位同他们的姓名有关,分别叫老印、李桂、小翰,只有胡锦涛,大家叫他「大帅」。为什麼称他「大帅」?我曾请教过老印,他也说不清楚。看来这个名字叫对了。从文艺社团的「大帅」,到共青团的「大帅」、贵州省的「大帅」、西藏自治区的「大帅」,一直到全国的「大帅」。

但从当时文艺社团的四位辅导员来看,表面上老印更像「大帅」。他们四人当中,老印是支部书记,一把手;胡是团长,二把手。他们配合得很好。老印这个人很强势,说一不二;胡却谦虚随和、善解人意。开会的时候,定调做总结的,是老印;补充说明、完善细节、思路縝密的,是胡锦涛。

文革初期,他们四位辅导员联名写了一张保卫校党委的大字报,题目是「清华党委是延安、不是西安」。也是由印来主导,胡只是在上面签名。后来清华文革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老印都有所涉及;胡却非常低调,不再参与。老印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壁垒分明;胡却基本上没有反对他的人,谦逊、平和、与人为善,使他广结人缘。论长相,老印与胡锦涛一个黝黑英俊、目光锐利;一个白净端正、温文尔雅。刚者易折,柔能克刚,所以最后胡锦涛一路过关斩将,成就了真正的「大帅」。

同胡锦涛南下串联沿江而下

但在当时,做事情,我更愿意跟著老印;业餘活动,我更愿意跟著胡。文革期间,写大字报、搞战斗组,我都跟老印在一起;外出串联、游山玩水,我就同胡在一起。我一共串联过两次,一次是独来独往,从北京 -- 广州 -- 海南岛 -- 湛江 -- 南寧 -- 桂林 -- 上海;另一次是同胡锦涛,我们两个人一起从北京 -- 西安 -- 成都 -- 重庆,然后一起乘船从重庆沿江而下。一路上我们很少谈文革,而是沉迷在沿途的景观:西安的古朴;成都的繁华、重庆的山城、三峡的险峻、大江的辽阔 ...... 他在南京下船,应该是回了泰州老家;我则是在上海下船,也是回家看看。一路上,都是他照顾我。他出面安排一切,又让你感觉受到了尊重,很细心也很周到,处处让你觉得舒服。

胡锦涛是水利系五字班的,应该在一九六五年毕业。因为当政治辅导员,按规定延后一年毕业。这一延就到了文革,所以一直拖到一九六八年才离校。记得他是分配到甘肃刘家峡。离京前,他请老印和我吃了顿饭。老印说要敲他一下,点了晋阳饭庄。我是第一次进北京的大饭店。晋阳饭庄的店址原来是纪晓嵐的书斋「阅微草堂」。院宇幽静深邃,樑柱雕漆描画,号称正宗山西味、京都第一家。我很喜欢纪晓嵐的《阅微草堂笔记》,所以在这裡吃饭,还能感到一种书香。记得那天还喝了点小酒,三人不胜唏嘘,因为今日一别,就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了。

这一别,就是十四年。一九八二年,他从甘肃省建委的任上调中央党校学习,我当时已在中科院计算中心上班。他从火车站乘公共汽车到党校报到。途经三三二路黄庄车站,他特地下车和我匆匆会了一面。后来他到团中央工作,各方反映和口碑都不错,我也莫名奇妙地觉得与有荣焉。

再一晃又是五年。一九八七年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在贵阳开会,我创办的「四通」已小有名气。他正在贵州省当书记,约了时间去拜访他。会客室温馨而简朴,比我那个已经十分简朴的总裁办公室还要简朴。他还是那样谦和谨慎,谈话中能感到他同省裡方方面面的关係都相处得不错,这是他的强项。省科委的人在边上作陪,聊了一些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企业的事情。临走时,特地让我带走两瓶茅台。我相信,这两瓶一定是真货。

八九之后人生轨跡趋於两极

然后就是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风波,从此我们的人生轨跡趋於两极。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默默地祝福他。先是祝福他能顺利接班,然后是祝福他能有所作为。当有消息说他曾派人去欧洲瞭解社会民主党的发展情况、刚上台组织政治局学宪法、面对 SARS 的施虐公开出来讲话,力排眾议纪念胡耀邦,都让人对他燃起某种希望。然而,关於学古巴、北朝鲜的讲话,又让人极度失望。

其实希望和失望,都是我自身的问题,同他并没有什麼关係。佛家禪宗有言,是心动,而不是旗动。他还是那个在共產党体系裡「听话、出活」的胡锦涛。我毕竟还是凡心未泯,最近一连写了三篇文章:《和共產党分道扬鑣》、《为什麼共產党气数未尽》和《山坳上的共產党》,一是对已逝的长者的悼念,二是对自身思路的梳理,三也是对在朝在野双方的建言。至於别人是否听得进去,那就不是我能关心的问题了。

今后我大概不会再写此类文章。那麼多人在写,并不缺我这一个。我想写点自己想写、也只有我能写的东西:说我自己的故事。我计划写大约一百篇《清华岁月》、一百篇《四通故事》、一百篇《流亡生涯》。算是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交代。

有人读了我最近的文章,说:「万润南,你大概是不想回去了?」是的,除了我年过八十的老父老母,那边已没有什麼是我可牵掛的了。前一段,母亲急性肺炎连续发高烧摄氏三十九度六,医院发了病危通知。许多至诚的朋友帮忙安排我回去。我也说得很明白:违心的话,我是不会讲的。这个年龄了,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了。虽然没有结果,但是朋友的情谊,我是点点滴滴,都在这裡心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05:08 , Processed in 0.1001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