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0|回复: 1

南斯拉夫浪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7 17: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



进入“地下”的若干个入口

入口1:拉伯雷的门徒

    也有人想用“大师”来把他称呼,可又发现有欠妥当,因为这个有着野草般的乱发和混杂血统的导演,从来就没有真正严肃过,他钟爱制造一些喧闹的狂欢场面让你永不得安宁,用怪诞的影像和狂乱的音乐掐捏你的神经。和细腻深沉的欧洲艺术电影相比,他是欧罗巴大地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他的电影像他本人一样不修边幅,因为他终归是拉伯雷的忠实门徒,只有他才会说“电影是现今惟一的专政”。
    他总把电影整得像一个五花八门的水果拼盘。滑稽的表演、夸张的情节、浓烈的色彩、放旷的音乐全都被搅和在癫狂运动的镜头中。在[地下]的轰炸动物园那场戏中,大象、狮子、老虎在废墟上任意游走,两只受伤的白鹅还在不知死活地互啄,而“革命英雄”布瑞吉却正在酒后嫖妓,在炮火连天中自慰达到了高潮!接着他来到冒烟的废墟,在燃烧的木头上点燃一根雪茄,还信手拈来一只黑猫擦亮他的皮鞋——布瑞吉对战争的习以为常让人惊讶不已。整个段落一气呵成,疯狂,荒诞与讽刺全纳其中,让人看得五官张扬四肢舒坦。
    但是库斯图里卡并不以玩弄形式来哗众取宠,在奇巧乖张的影像中显露出大智若愚的隐喻,因此他的电影才那么情感充沛而张力十足。在[亚利桑那之梦]的结尾,亚里克斯又在梦中回到了爱斯基摩人的营地,和叔叔一起钓到了那条会飞的鱼;[黑猫白猫]中葛加老爷总爱品味[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反复念叨“那是伟大友谊的开始”,最后自己也死而复活地和路易重叙当年友谊……因此,不管主题如何残酷,他最后总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就像拉伯雷,貌似肤浅实则深沉,并充满了诡谲的欢乐。大仇大恨大喜大悲,又随时都能将一切轻松抹平消解。审慎细腻的中产阶级眼光,显然是无法卒读的。

入口2:讲述战争是一种责任

    1941年南斯拉夫被德国占领,1945年解放并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亚、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组成,可自从这个国家成立以来就一直被民族问题所困扰,战争频仍,终于在九十年代土崩瓦解。因此在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南斯拉夫”的灾难深重,总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战争”与“家园”是他从没停止追问的两大主题,可两者在一部电影中相遇的结果只能是流离破败的辛酸。
    库斯图里卡的很多影片都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人们在政治阴影下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比如[生命是个奇迹]等。用他的话说,“拍摄讲述前南战争的影片,是一种责任”。但是他很少直接描述战争的惨烈场景,只是让故事在战争中发生,让战争背景使人物的性格冲突更加激烈。有点像海明威,在描写战争的短篇名作《大双心河》中只字未提“战争”二字,却使战争对人的创伤跃然纸上。
    库斯图里卡的态度是坦然的,他在影片中尽量避免去分辨哪一方是对的,哪一方是错的。也极少出现彻底的正面或反面人物,温存与冷酷、正直与邪恶总是在人性中同时并存,“欢喜冤家”也成了他影中人物的一大特征,像[地下]中的布瑞吉和马尔科,[黑猫白猫]中的葛加和路易,[亚利桑那之梦]中的那对母女。没有撕心裂肺的控诉,也没有明目张胆的号召,只是当字幕缓缓溢出,才揭示出这一切笑闹背后所藏的乡愁与痛惜:“从前有一个国家,他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他的超越姿态也招来了误解,连故乡萨拉热窝人也指责他将祖国人民刻画成了小偷与强盗。因此他愤而宣布息影,并发誓再也不回萨拉热窝。其实,这和政治立场没有关系,库斯图里卡只是在用他个人的方式,来重温那个“前南斯拉夫”之梦。他曾经说过:“家庭是基础,是神话性的因素。我的所有人物,大家都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知道他们的家庭。”20年来,尽管影片风格有些变换,但库斯图里卡都着力展现“家庭的毁灭及其启示”,因为他就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一个巴尔干半岛上步履沉重的流浪者。

入口3:危险的理想主义
     
    库斯图里卡很固执,浑身上下浸润着理想主义的气质,尽管他咒骂好莱坞的“白痴”,自以为是地守护他们的票房“圣经”,但他又欣赏弗兰克·卡普拉拍电影的方式,认为他的类型片曾鼓励一种特定风格的理想主义,而他自己则是“冒着某种愚蠢的危险,来再现一种理想主义。”
    他电影中的人物都痴迷于梦想,梦想,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理由。[爸爸出差时]中的利马克哥哥患有梦游症,一天晚上居然梦游到了女朋友的床上;[亚利桑那之梦]里的阿历克斯与艾琳虽然年龄悬殊,但飞翔之梦将他们牢牢牵系;[生命是奇迹]中工程师路卡的理想是建造一条旅游路线,为此不惜离开城市,和妻儿在某个山区定居,即使爆发战争也无法使之动摇……
    这种理想主义还体现在库斯图里卡的爱情观上。在这个性情张扬的导演作品中,惟有爱情被处理得相对谨慎。他说“爱情更难处理,最困难的是如何让两人彼此亲近,然后令人信服地坠入爱河。还要让两位主角成为影片中优美风景的一部分。”在这里,爱情不是一种野性的欲望,而是一种拯救的力量。它们都来得那么突然,可一旦认定就不容拆散,就连[黑猫白猫]中那个女侏儒,也矢志要嫁给自己的真命天子。
    “曾有这样一个时代,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曾是惟一的集体,之后,分歧来了,变成了地狱。但是,在混乱中,在这种明显的无法解释的另人大失所望的世界里,爱情却能使我们重生。”爱情真的有如此大的力量吗,也许不能,但是库斯图里卡试图让我们相信,“相信”才是这个世界最后的价值。

入口4:自然无所不在

    库斯图里卡喜欢在电影的各个角落都放上形形色色的动物。像[生活是奇迹]中的那头“驴”;[亚历桑那之梦]中格蕾丝自杀前放生的“乌龟”;[黑猫白猫]中那头啃噬汽车的“猪”;甚至连纪录片[巴尔干庞克],结尾时也不忘在火车上安放一只吃报纸的山羊。动物是种滑稽的隐喻,它们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种种,都无意地构成某些暗示,其功用最终都是指向人的。“我想表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动物、幻想和滑稽,而是强调人类的价值。”这是库斯图里卡所推崇的“高贵的表达”。
    此外,库斯图里卡也很擅于用自然环境为影片的人性造势。布瑞吉父子从[地下]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跳进一个泛着阳光的湖泊里游泳,在坚硬的地洞里禁闭了那么多年,水是他们惟一触碰到的柔软的东西;[黑猫白猫]中的鸟女士躲在大树根里,邂逅她的身材伟岸的真命天子,也符合她对浪漫爱情的想象;还有[亚利桑那之梦]与[生命是奇迹]中的故事,分别发生在空旷的原野和偏僻的山区,有着典型的梦想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垦荒心态。
    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库斯图里卡都会执着地为影片寻找一些不同凡响的外景地。[黑猫白猫]的成本只有450万美元,但它却看起来却制作昂贵,原因在于他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又只能选择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拍摄。这时候太阳总在照耀,以至于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每种事物都显得富丽堂皇,且比平时盛大很多。同样,拍摄[生活是奇迹]的地方,也有一片欧洲独一无二的森林,那里有三种不同的植被,正常来讲这些树是不可能长在一起的,但在这里它们却完美地共存着。
    “环境有一种直接的影响力,这也是我第一次明确地表达我对于大自然的爱。我想要表现出来并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没有听到也没看到战争,它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之中,又如同在外部将他们围绕一样,它无所不在。”就像他承认的,这正是他越来越“泛神主义”的原因。

入口5:音乐是电影的节奏

    很多电影都因音乐而更加出色,库斯图里卡这里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缘于他本身就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人。低诉的手风琴把他所有的故事都渲染得伤感,而高亢的圆号又把这一切阴霾驱散。在我的印象中,整个[地下]仿佛就是一支管弦乐队的表演,马不停蹄的旋律让你浑身奔跑着快感;[黑猫白猫]中老路易把孩子们捆在一棵大树上来训练乐器,可能意在启发他们真正的音乐都发自自然;而当艾琳终于升起了飞行器时,轻柔的音乐也随风而起,跟着机翼在天空中起伏旋转,若闭上眼睛还以为我们自己在飞。
    此外,库斯图里卡十分懂得用乐感来控制电影的节奏,调制幽默的氛围。对此,他自己也曾经这么解释:“当我年纪越来越大,经验越来越丰富,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电影就是你的乐感。因为是你自己接收了讯息,自己剪辑。但问题取决于你的耳朵期待着什么样的音乐,然后,你自己又如何把你听到的声音排放有序、组织起来……”难怪[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和[爸爸出差时]都改编于薛维的长诗,因为库斯图里卡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把握力。
    在他看来,没有情感的电影只能是肤浅之作。那么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如此,看了[巴尔干庞克]你就会知道,他们的乐队不仅在小酒馆里进行节奏,还曾在葬礼上给亡灵安魂。他们的音乐和生命一样经验丰富知冷知热,既懂得爱与生,也明白死与痛。

附稿:
库斯图里卡基因

1、每次看到查理·卓别林[马戏团]的最后一场戏,库斯图里卡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卓别林孤独地站在那里,看着马戏团的大篷车慢慢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卓别林把喜剧和悲剧融合在一起,用“笑中带泪”感动观众的方式深深影响了库斯图里卡,在[巴尔干庞克]的结尾也有一段乐队赶火车的黑白默片,就是寄给卓别林的问候。
2、他一直希望可以像弗兰克·卡普拉那样拍电影,因为他喜欢弗兰克·卡普拉电影中的理想主义气息。他的[生命是奇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弗兰克·卡普拉电影[生命是美丽的]的某种应答。就是想重新考验一下好莱坞时代的理想生活理念是否对我们的时代仍有效。   
3、他因看到维斯康蒂[不贞洁的女伯爵]和费里尼的[大路],而完全改变了对电影的理解和看法,让他得以开始新的尝试。新现实主义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来源,在它的激励之下,他拍摄了第一部短片[回到山林](Back to this hill)。把库斯图里卡称作“巴尔干的费里尼”毫不为过,因为早在1999年的一次访谈中,他就曾坦言费里尼对自己的启示:“我发现了费里尼是怎样拍电影的,而我也用同样的小技巧来拍我的电影。这让我很自豪。”所以在[流浪者之歌]中,从婚礼到宴会甚至到一只火鸡的催眠,库斯图里卡都再现了费里尼[想当年]中的喜剧元素;此外,罗马的废墟和一群孩子追赶汽车的镜头也与费里尼的[罗马风情画]那么相似;[地下]中那只闯入窗口的大象则在费里尼的[访谈录]里出没过……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库斯图里卡把自己的电影公司,也取名为“卡比利亚”,那是来自费里尼的早期电影[卡比利亚之夜]。
4、在[巴尔干朋克]中,他的乐队模仿了伯格曼[第七封印]中山头的“死亡之舞”;[亚历桑那之梦]中库斯图里卡则引用了更多人的电影片断,有[猎鹿者]、[愤怒的公牛]、[西北偏北]、[西部往事]……近一点好莱坞导演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亚历桑那之梦]中,那个戏痴躺在床上模仿[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地下]中布瑞吉父子冲进了“马尔科回忆录”的拍摄现场大开杀戒,这与[现代启示录]中那段拍战斗场面的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5、库斯图里卡还受许多文学大师的影响,他说他那些“人性至上”的电影其实受到莎士比亚与契诃夫的双重影响,如果他选择的话,他宁愿看一些50、60甚至70年代的电影,因为那里面有很多人性的东西。他还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希望他写小说时所受的罪和我拍电影时的一样多。


库斯图里卡的六个奇迹

[爸爸出差时] 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  1985年
主演:莫伦诺·戴·巴尔托利  米基·马诺耶洛维奇
导演阐述:“生活中存在很多谬误,很多无辜的人,例如米沙。”
剧情及评论:1948年,铁托与斯大林决裂,一时间风声鹤唳,对于许多南斯拉夫的共产主义骨干分子来说,这标志着一个混乱而危险时期的开始,不少人就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劳改。马利克的爸爸米沙不小心对报纸上的漫画发表了一句评论:“他们太过分了!”就不幸被嫉妒的情妇检举而逮捕,从此饱受分离。他的家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等待他从监狱获释。而马利克还一直相信妈妈那句话:“爸爸出差去了”。影片通过一个穆斯林小男孩马利克纯真的视角,道出五十年代南斯拉夫的政治气候,专制跋扈,甚至连感情和思想都不自由。导演侧笔批评了该段时期的历史,对集权下的扭曲人性极尽讽刺揶揄。同时由于一个六岁小童的见事观点并不完整,对事件的评论往往有些稚气天真,相形之下,也就益加显得诙谐辛辣。这令人想起另一部“反铁托主义”的影片[铁托与我],都是关于铁托统治时期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都面临家庭矛盾和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从而使得他们都以对抗体制为使命;还令人想起[美丽人生],把生活的苦难化为一句美丽的谎言,再去相信它,因为这样至少还有希望。此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三十八年來,南斯拉夫首次获得该奖。

[亚利桑那之梦]Arizona Dream,1993年
主演:约翰尼·德普,杰里·刘易斯,费伊·达纳苇
导演阐述:“这部电影中的所有人物都很任性,甚至形形色色的动物也是那么自行其是”
剧情及评论:亚里克斯原来在纽约的一艘渔船上工作,虽然生活清贫却也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直到有一天,他的叔叔派人来把他“骗”到自己郊外的家里,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在自己的汽车交易市场里做事。虽然亚里克斯十分厌恶这样的工作,但最终还是答应了。谁知道刚开始工作,他就结识了一对经常争吵有点歇斯底里的母女,并对风韵犹存的母亲爱琳一见钟情。而为了实现她要飞翔的梦想,亚里克斯又干脆搬到了她在野外的家里,一边沉浸于爱情之中,一边制造飞行器进行各种飞行的试验。但由于年龄的差异,先是爱琳对这份感情表现出了不自信,接着又是亚里克斯和爱琳的女儿格雷丝,由原先的互相厌恶开始渐生情愫。但就在亚里克斯准备与格雷丝一起远走的雨夜,格雷丝却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杀。亚里克斯回到了死去的叔叔留下的车行里,而这里的灰尘已经变得很厚。疲惫的他在此歇息,忘记了一切凡俗的困扰,在梦里飞回到了爱斯基摩的冰天雪地……这是一部由美法投资的库斯图里卡的异域影片,多了许多浪漫的爱情戏,画面也变得十分的精致考究。但却明显缺少一种吉普赛式的疯狂热情和异想天开。只是这里的人物大都还是那样的偏执,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的情绪变得不可收拾。譬如老是想着自杀的格雷丝,一心想着飞翔的爱琳,和一有机会就要模仿经典电影片段的保罗。或许还得算上那只执着地站在银幕旁的狼,和一头四处乱窜的小猪。当然,最悬乎的还是亚里克斯意识里的,与爱斯基摩人冥冥之中的原始亲源。那条极地鱼代表了梦想,它从飞形器的上飘然游过,就嘲笑般地把人类的智慧结晶,无声无息地弄得支离破碎。而用它的膘做成的泡泡,则把故事带回到了现在,又带回到了过去。

[地下]Underground,1995年
主演:拉扎·里斯托维奇、米拉佳娜·乔科维奇、米克·麦诺乔洛维奇
导演阐述:“[地下]可以说是拉伯雷式的,有点怪诞,带有很强的隐喻特征。” 
剧情及评论:1941年的南斯拉夫动荡不安,城市随时都会遭到德军的轰炸,但是投机商人马高,却为庆祝好友黑仔加入游击队,请来乐队一路鸣枪高歌。马高的口吃弟弟伊万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但在一次轰炸中,动物园毁于一旦,他只救出黑猩猩宋妮。黑仔迷上了漂亮的话剧演员娜塔莉,对她的德国情人军官法兰斯嫉恨无比。终于有一次,冲上了舞台把娜塔莉劫走,但很快被德军抓住。马高乔装潜入大牢,勒死法兰斯救走黑仔。德军展开了大规模搜捕,大批革命家属躲进马高家的地窖。重伤的黑仔被送了进来,马高成了他们和地上的唯一联系。黑仔的妻子难产死去,娜塔莉却投入了马高的怀抱。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共和国,马高作为其战友身居高位。他设计让地窖里的人相信战争还未结束,从而继续生产武器,为自己赚取金钱。在黑仔独子祖凡的婚礼上,黑猩猩宋妮误开大炮,黑仔趁机带着祖凡回到地面,但错把电影外景地当成了敌军阵地,大开杀戒。祖凡失足落水而亡,宋妮和伊万误被带往了西德,马高和娜塔莉则炸毁地窖潜逃出境。数年后,伊万无意看到通缉马高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哥哥欺骗了自己。他从地下隧道走回了故乡,但南斯拉夫早已土崩瓦解。黑仔成了革命领袖,马高还做着军火生意。愤怒的伊万将哥哥打死,接着在教堂中自尽。娜塔莉被士兵射杀,黑仔则跳入了水井,似乎将同妻儿幸福地相聚……只看剧情介绍,你便可知[地下]的结构该是如何的繁复。除此而外,它还是库斯图里卡所有作品中最疯狂又最沉重的一部。一方面生命还是那么的粗陋而顽强,音乐还是那么的鼓舞人心。另一方面,欺骗又是那么的信手拈来,道德又是那么的被随意撇弃。欢呼进行了几十年,谎言也就维持了几十年。历史的前台总是光辉动人,地下的人存在却依然不为人知。地下出生的孩子,回到地上后却分不清月亮和太阳。地下笃信的革命者,回到地上后则仍然把电影当成了现实。也许,地下就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荒诞才能和解一切的美与丑,善与恶。

[黑猫白猫]Black Cat,White Cat,1998年
主演:巴耶拉姆·塞瓦德赞、瑟丹·托德诺维奇、布兰卡·凯蒂奇
导演阐述:“我想表达对所有自然事物的热情和仰慕,现在我重返生活、色彩与光影,摒弃了所谓拍摄策略。吉普赛人懂得享受爱情,崇拜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他们的激情与活力在整部影片中迸发。”
剧情及评论:影片讲述了一心想着发财却又缺心眼的吉普赛人马特高,意外打听到一个挣钱的大好机会,即通过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的列车走私汽油。由于缺少资金投入,他就带着儿子去父亲以前的好友,现在吉普赛人的“黑帮教父”格加·皮泰那里去筹款。不想刚到手的七万马克就被自己的同伙,歹毒又狡猾的年轻匪徒达丹设计骗走,还蒙在鼓里倒欠人家一大笔钱。为了还债,马特高被迫答应达丹的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和达丹的妹妹成亲。但是扎拉暗地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个出身一般但美丽泼辣的姑娘艾达。而达丹的妹妹虽然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却也反对这样的包办婚姻,一心想着遇上一见钟情的男人。结果,在婚礼那天,尽管达丹实施了严密看守,新娘还是机智地钻在油桶和树根里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她遇到了格加·皮泰的孙子,并产生了“落差最大”的爱情。而扎拉则带着艾达和爷爷藏在手风琴里的钱,登上了客轮沿着多瑙河一起顺流而下。最有趣的是,失落的马特高和达丹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产生了友谊。复活的两位老人看着这样的情景,微笑地在夕阳下开怀对饮……虽然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大都是疯狂喜剧一类,但是[黑猫白猫]的搞笑和轻松还是相对比较的纯粹。没有过多地牵扯到南斯拉夫动荡的历史和民族背景,有的只是随时随地不分物种的狂欢和激情,和吉普赛人处理生死、善恶、爱情、友情时癫马又单纯的一面。此外,该片简直可以看成是一次动物大赏,它们的热情一点不比那些演员逊色,也许换个角度,把它们当成影片的主角来看也未尝不可。

[生命是个奇迹]Life Is A Miracle ,2004
主演:塞拉维科·斯提马奇
导演阐述:“我想说明生活是能够抵制战争的一个精彩证明。[生命是个奇迹]更加接近我本人,它是一首歌谣,通过它,我试图同时探索戏剧、诗歌和喜剧三个领域。”
剧情及评论:卢卡是一位塞尔维亚工程师,他讨厌电视和广播,喜欢一个人闷在阁楼里研究地形沙盘。儿子米罗斯一心想去贝尔格莱德踢球,妻子伽尔丹卡则时常在自己高亢的嗓音中昏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搅乱了这一切,伽尔丹卡跟情夫私奔,米罗斯则代表塞尔维亚族参战,被俘。卢卡意外从塞尔维亚士兵手里救出了一个年轻的穆族姑娘萨巴赫,以此作为与穆族武装交换儿子的筹码。不想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两人却坠入了爱河。但由于萨巴赫没有如约向穆族武装写信换儿子,无望的卢卡又气愤离开萨巴赫,来到自己出生的田园。萨巴赫则在衣物的引领下也来到这里。于是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他们拥有了一段短暂而甜美的生活。但妻子的来访让两人再次逃离,维和部队同意交换人质,而此时的卢卡却又变得不愿失去自己的爱人。在远去澳大利亚的途中,他们受到了阻击,受伤的萨巴赫虽然死里逃生,却没能避免被交换回克罗地亚的命运。原本应该是欢喜的结局,却凭生了一些爱情的伤感。卢卡绝望地来到自己设计铁轨上,但在生命将要终结的关头,奇迹出现了……作为库斯图里卡的新作,[生命是个奇迹]拥有了许多复杂的气质。它既有[黑猫白猫]的疯狂荒诞,也有[亚利桑那之梦]的浪漫温情,还有[地下]的政治隐喻。但离奇的命运和生活的奇迹,仍然是库斯图里卡最钟爱的电影元素。纪实在后景,超现实在前景。肆无忌惮的笑声在外面,荒唐的泪在里面。个体的波折在明处,时代的分歧在暗处。

[巴尔干庞克]Super 8 Stories (2001)
主演:“无烟地带”乐队
导演阐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酒馆里的吉普赛音乐就是我们的蓝调。我尝试电影与音乐结合的新形式,电影就是你的乐感。”     
剧情及评论:从1998年库斯图里卡拍摄[黑猫,白猫],到2004年拍摄[生命是奇迹],他足足有六年没有拍摄电影。对于一个对电影有着狂热激情的导演来说,六年不碰触影像是难熬的。但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是去参加世界巡演了,因为除了蜚声全球的大导演身份,他还是“不准吸烟”乐队的贝司手。他跟随乐队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六年,这并不让人惊讶,因为这符合他的吉普赛风格。可别以为他会因此舍弃电影,[巴尔干庞克]就是这段旅程的见证,这是他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摄像机拍摄的,可是拍完后因为一些限制一直无法上映。但还是得感谢这部电影,它让我们了解到了库斯图里卡才华的另一面,并理解他的电影和他音乐的深刻勾连。原来,在[地下]中疯狂奔跑的乐队,就来自于他们一伙人在舞台下欢愉逗乐的原型!他的音乐也像一个个汽油弹,投入任何地方,都能炸起生命的狂热。
    这是一部纪录片,温润的彩色和粗砺的黑白影像交织,记录了乐手的心路历程和乐队的巡演经历,仿佛他们正一边活跃在现实而一边在进入历史。吉普赛、爵士、摇滚、朋克,各种音乐元素混合交响,在巴黎和柏林的演唱会上,连修女也无法阻挡他们的魅力,尽管极力克制还是情不自禁地用脚板打起节拍。巡演之间穿插着乐手的访谈和排练,从中能看到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一种对破碎时局所持的超然幽默。这是一群失去家园的人,他们盘踞在祖国的废墟上摇滚,又对这片土地充满温情脉脉的等待。音乐聊以自慰,他们在舞台上嘶喊那个已经飘逝的名字——“南斯拉夫”。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17: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



进入“地下”的若干个入口

入口1:拉伯雷的门徒

    也有人想用“大师”来把他称呼,可又发现有欠妥当,因为这个有着野草般的乱发和混杂血统的导演,从来就没有真正严肃过,他钟爱制造一些喧闹的狂欢场面让你永不得安宁,用怪诞的影像和狂乱的音乐掐捏你的神经。和细腻深沉的欧洲艺术电影相比,他是欧罗巴大地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他的电影像他本人一样不修边幅,因为他终归是拉伯雷的忠实门徒,只有他才会说“电影是现今惟一的专政”。
    他总把电影整得像一个五花八门的水果拼盘。滑稽的表演、夸张的情节、浓烈的色彩、放旷的音乐全都被搅和在癫狂运动的镜头中。在[地下]的轰炸动物园那场戏中,大象、狮子、老虎在废墟上任意游走,两只受伤的白鹅还在不知死活地互啄,而“革命英雄”布瑞吉却正在酒后嫖妓,在炮火连天中自慰达到了高潮!接着他来到冒烟的废墟,在燃烧的木头上点燃一根雪茄,还信手拈来一只黑猫擦亮他的皮鞋——布瑞吉对战争的习以为常让人惊讶不已。整个段落一气呵成,疯狂,荒诞与讽刺全纳其中,让人看得五官张扬四肢舒坦。
    但是库斯图里卡并不以玩弄形式来哗众取宠,在奇巧乖张的影像中显露出大智若愚的隐喻,因此他的电影才那么情感充沛而张力十足。在[亚利桑那之梦]的结尾,亚里克斯又在梦中回到了爱斯基摩人的营地,和叔叔一起钓到了那条会飞的鱼;[黑猫白猫]中葛加老爷总爱品味[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反复念叨“那是伟大友谊的开始”,最后自己也死而复活地和路易重叙当年友谊……因此,不管主题如何残酷,他最后总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就像拉伯雷,貌似肤浅实则深沉,并充满了诡谲的欢乐。大仇大恨大喜大悲,又随时都能将一切轻松抹平消解。审慎细腻的中产阶级眼光,显然是无法卒读的。

入口2:讲述战争是一种责任

    1941年南斯拉夫被德国占领,1945年解放并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亚、马其顿、黑山六个共和国组成,可自从这个国家成立以来就一直被民族问题所困扰,战争频仍,终于在九十年代土崩瓦解。因此在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南斯拉夫”的灾难深重,总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战争”与“家园”是他从没停止追问的两大主题,可两者在一部电影中相遇的结果只能是流离破败的辛酸。
    库斯图里卡的很多影片都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人们在政治阴影下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比如[生命是个奇迹]等。用他的话说,“拍摄讲述前南战争的影片,是一种责任”。但是他很少直接描述战争的惨烈场景,只是让故事在战争中发生,让战争背景使人物的性格冲突更加激烈。有点像海明威,在描写战争的短篇名作《大双心河》中只字未提“战争”二字,却使战争对人的创伤跃然纸上。
    库斯图里卡的态度是坦然的,他在影片中尽量避免去分辨哪一方是对的,哪一方是错的。也极少出现彻底的正面或反面人物,温存与冷酷、正直与邪恶总是在人性中同时并存,“欢喜冤家”也成了他影中人物的一大特征,像[地下]中的布瑞吉和马尔科,[黑猫白猫]中的葛加和路易,[亚利桑那之梦]中的那对母女。没有撕心裂肺的控诉,也没有明目张胆的号召,只是当字幕缓缓溢出,才揭示出这一切笑闹背后所藏的乡愁与痛惜:“从前有一个国家,他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他的超越姿态也招来了误解,连故乡萨拉热窝人也指责他将祖国人民刻画成了小偷与强盗。因此他愤而宣布息影,并发誓再也不回萨拉热窝。其实,这和政治立场没有关系,库斯图里卡只是在用他个人的方式,来重温那个“前南斯拉夫”之梦。他曾经说过:“家庭是基础,是神话性的因素。我的所有人物,大家都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知道他们的家庭。”20年来,尽管影片风格有些变换,但库斯图里卡都着力展现“家庭的毁灭及其启示”,因为他就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一个巴尔干半岛上步履沉重的流浪者。

入口3:危险的理想主义
     
    库斯图里卡很固执,浑身上下浸润着理想主义的气质,尽管他咒骂好莱坞的“白痴”,自以为是地守护他们的票房“圣经”,但他又欣赏弗兰克·卡普拉拍电影的方式,认为他的类型片曾鼓励一种特定风格的理想主义,而他自己则是“冒着某种愚蠢的危险,来再现一种理想主义。”
    他电影中的人物都痴迷于梦想,梦想,就是他们存活下来的理由。[爸爸出差时]中的利马克哥哥患有梦游症,一天晚上居然梦游到了女朋友的床上;[亚利桑那之梦]里的阿历克斯与艾琳虽然年龄悬殊,但飞翔之梦将他们牢牢牵系;[生命是奇迹]中工程师路卡的理想是建造一条旅游路线,为此不惜离开城市,和妻儿在某个山区定居,即使爆发战争也无法使之动摇……
    这种理想主义还体现在库斯图里卡的爱情观上。在这个性情张扬的导演作品中,惟有爱情被处理得相对谨慎。他说“爱情更难处理,最困难的是如何让两人彼此亲近,然后令人信服地坠入爱河。还要让两位主角成为影片中优美风景的一部分。”在这里,爱情不是一种野性的欲望,而是一种拯救的力量。它们都来得那么突然,可一旦认定就不容拆散,就连[黑猫白猫]中那个女侏儒,也矢志要嫁给自己的真命天子。
    “曾有这样一个时代,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曾是惟一的集体,之后,分歧来了,变成了地狱。但是,在混乱中,在这种明显的无法解释的另人大失所望的世界里,爱情却能使我们重生。”爱情真的有如此大的力量吗,也许不能,但是库斯图里卡试图让我们相信,“相信”才是这个世界最后的价值。

入口4:自然无所不在

    库斯图里卡喜欢在电影的各个角落都放上形形色色的动物。像[生活是奇迹]中的那头“驴”;[亚历桑那之梦]中格蕾丝自杀前放生的“乌龟”;[黑猫白猫]中那头啃噬汽车的“猪”;甚至连纪录片[巴尔干庞克],结尾时也不忘在火车上安放一只吃报纸的山羊。动物是种滑稽的隐喻,它们和人类社会行为的种种,都无意地构成某些暗示,其功用最终都是指向人的。“我想表现的,不仅仅是大自然、动物、幻想和滑稽,而是强调人类的价值。”这是库斯图里卡所推崇的“高贵的表达”。
    此外,库斯图里卡也很擅于用自然环境为影片的人性造势。布瑞吉父子从[地下]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跳进一个泛着阳光的湖泊里游泳,在坚硬的地洞里禁闭了那么多年,水是他们惟一触碰到的柔软的东西;[黑猫白猫]中的鸟女士躲在大树根里,邂逅她的身材伟岸的真命天子,也符合她对浪漫爱情的想象;还有[亚利桑那之梦]与[生命是奇迹]中的故事,分别发生在空旷的原野和偏僻的山区,有着典型的梦想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垦荒心态。
    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库斯图里卡都会执着地为影片寻找一些不同凡响的外景地。[黑猫白猫]的成本只有450万美元,但它却看起来却制作昂贵,原因在于他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又只能选择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拍摄。这时候太阳总在照耀,以至于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每种事物都显得富丽堂皇,且比平时盛大很多。同样,拍摄[生活是奇迹]的地方,也有一片欧洲独一无二的森林,那里有三种不同的植被,正常来讲这些树是不可能长在一起的,但在这里它们却完美地共存着。
    “环境有一种直接的影响力,这也是我第一次明确地表达我对于大自然的爱。我想要表现出来并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没有听到也没看到战争,它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之中,又如同在外部将他们围绕一样,它无所不在。”就像他承认的,这正是他越来越“泛神主义”的原因。

入口5:音乐是电影的节奏

    很多电影都因音乐而更加出色,库斯图里卡这里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缘于他本身就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人。低诉的手风琴把他所有的故事都渲染得伤感,而高亢的圆号又把这一切阴霾驱散。在我的印象中,整个[地下]仿佛就是一支管弦乐队的表演,马不停蹄的旋律让你浑身奔跑着快感;[黑猫白猫]中老路易把孩子们捆在一棵大树上来训练乐器,可能意在启发他们真正的音乐都发自自然;而当艾琳终于升起了飞行器时,轻柔的音乐也随风而起,跟着机翼在天空中起伏旋转,若闭上眼睛还以为我们自己在飞。
    此外,库斯图里卡十分懂得用乐感来控制电影的节奏,调制幽默的氛围。对此,他自己也曾经这么解释:“当我年纪越来越大,经验越来越丰富,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电影就是你的乐感。因为是你自己接收了讯息,自己剪辑。但问题取决于你的耳朵期待着什么样的音乐,然后,你自己又如何把你听到的声音排放有序、组织起来……”难怪[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和[爸爸出差时]都改编于薛维的长诗,因为库斯图里卡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把握力。
    在他看来,没有情感的电影只能是肤浅之作。那么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如此,看了[巴尔干庞克]你就会知道,他们的乐队不仅在小酒馆里进行节奏,还曾在葬礼上给亡灵安魂。他们的音乐和生命一样经验丰富知冷知热,既懂得爱与生,也明白死与痛。

附稿:
库斯图里卡基因

1、每次看到查理·卓别林[马戏团]的最后一场戏,库斯图里卡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卓别林孤独地站在那里,看着马戏团的大篷车慢慢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卓别林把喜剧和悲剧融合在一起,用“笑中带泪”感动观众的方式深深影响了库斯图里卡,在[巴尔干庞克]的结尾也有一段乐队赶火车的黑白默片,就是寄给卓别林的问候。
2、他一直希望可以像弗兰克·卡普拉那样拍电影,因为他喜欢弗兰克·卡普拉电影中的理想主义气息。他的[生命是奇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弗兰克·卡普拉电影[生命是美丽的]的某种应答。就是想重新考验一下好莱坞时代的理想生活理念是否对我们的时代仍有效。   
3、他因看到维斯康蒂[不贞洁的女伯爵]和费里尼的[大路],而完全改变了对电影的理解和看法,让他得以开始新的尝试。新现实主义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来源,在它的激励之下,他拍摄了第一部短片[回到山林](Back to this hill)。把库斯图里卡称作“巴尔干的费里尼”毫不为过,因为早在1999年的一次访谈中,他就曾坦言费里尼对自己的启示:“我发现了费里尼是怎样拍电影的,而我也用同样的小技巧来拍我的电影。这让我很自豪。”所以在[流浪者之歌]中,从婚礼到宴会甚至到一只火鸡的催眠,库斯图里卡都再现了费里尼[想当年]中的喜剧元素;此外,罗马的废墟和一群孩子追赶汽车的镜头也与费里尼的[罗马风情画]那么相似;[地下]中那只闯入窗口的大象则在费里尼的[访谈录]里出没过……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库斯图里卡把自己的电影公司,也取名为“卡比利亚”,那是来自费里尼的早期电影[卡比利亚之夜]。
4、在[巴尔干朋克]中,他的乐队模仿了伯格曼[第七封印]中山头的“死亡之舞”;[亚历桑那之梦]中库斯图里卡则引用了更多人的电影片断,有[猎鹿者]、[愤怒的公牛]、[西北偏北]、[西部往事]……近一点好莱坞导演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亚历桑那之梦]中,那个戏痴躺在床上模仿[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地下]中布瑞吉父子冲进了“马尔科回忆录”的拍摄现场大开杀戒,这与[现代启示录]中那段拍战斗场面的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5、库斯图里卡还受许多文学大师的影响,他说他那些“人性至上”的电影其实受到莎士比亚与契诃夫的双重影响,如果他选择的话,他宁愿看一些50、60甚至70年代的电影,因为那里面有很多人性的东西。他还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希望他写小说时所受的罪和我拍电影时的一样多。


库斯图里卡的六个奇迹

[爸爸出差时] 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  1985年
主演:莫伦诺·戴·巴尔托利  米基·马诺耶洛维奇
导演阐述:“生活中存在很多谬误,很多无辜的人,例如米沙。”
剧情及评论:1948年,铁托与斯大林决裂,一时间风声鹤唳,对于许多南斯拉夫的共产主义骨干分子来说,这标志着一个混乱而危险时期的开始,不少人就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劳改。马利克的爸爸米沙不小心对报纸上的漫画发表了一句评论:“他们太过分了!”就不幸被嫉妒的情妇检举而逮捕,从此饱受分离。他的家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等待他从监狱获释。而马利克还一直相信妈妈那句话:“爸爸出差去了”。影片通过一个穆斯林小男孩马利克纯真的视角,道出五十年代南斯拉夫的政治气候,专制跋扈,甚至连感情和思想都不自由。导演侧笔批评了该段时期的历史,对集权下的扭曲人性极尽讽刺揶揄。同时由于一个六岁小童的见事观点并不完整,对事件的评论往往有些稚气天真,相形之下,也就益加显得诙谐辛辣。这令人想起另一部“反铁托主义”的影片[铁托与我],都是关于铁托统治时期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都面临家庭矛盾和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从而使得他们都以对抗体制为使命;还令人想起[美丽人生],把生活的苦难化为一句美丽的谎言,再去相信它,因为这样至少还有希望。此片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三十八年來,南斯拉夫首次获得该奖。

[亚利桑那之梦]Arizona Dream,1993年
主演:约翰尼·德普,杰里·刘易斯,费伊·达纳苇
导演阐述:“这部电影中的所有人物都很任性,甚至形形色色的动物也是那么自行其是”
剧情及评论:亚里克斯原来在纽约的一艘渔船上工作,虽然生活清贫却也能从中获得许多乐趣。直到有一天,他的叔叔派人来把他“骗”到自己郊外的家里,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在自己的汽车交易市场里做事。虽然亚里克斯十分厌恶这样的工作,但最终还是答应了。谁知道刚开始工作,他就结识了一对经常争吵有点歇斯底里的母女,并对风韵犹存的母亲爱琳一见钟情。而为了实现她要飞翔的梦想,亚里克斯又干脆搬到了她在野外的家里,一边沉浸于爱情之中,一边制造飞行器进行各种飞行的试验。但由于年龄的差异,先是爱琳对这份感情表现出了不自信,接着又是亚里克斯和爱琳的女儿格雷丝,由原先的互相厌恶开始渐生情愫。但就在亚里克斯准备与格雷丝一起远走的雨夜,格雷丝却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杀。亚里克斯回到了死去的叔叔留下的车行里,而这里的灰尘已经变得很厚。疲惫的他在此歇息,忘记了一切凡俗的困扰,在梦里飞回到了爱斯基摩的冰天雪地……这是一部由美法投资的库斯图里卡的异域影片,多了许多浪漫的爱情戏,画面也变得十分的精致考究。但却明显缺少一种吉普赛式的疯狂热情和异想天开。只是这里的人物大都还是那样的偏执,一点小事就能让他们的情绪变得不可收拾。譬如老是想着自杀的格雷丝,一心想着飞翔的爱琳,和一有机会就要模仿经典电影片段的保罗。或许还得算上那只执着地站在银幕旁的狼,和一头四处乱窜的小猪。当然,最悬乎的还是亚里克斯意识里的,与爱斯基摩人冥冥之中的原始亲源。那条极地鱼代表了梦想,它从飞形器的上飘然游过,就嘲笑般地把人类的智慧结晶,无声无息地弄得支离破碎。而用它的膘做成的泡泡,则把故事带回到了现在,又带回到了过去。

[地下]Underground,1995年
主演:拉扎·里斯托维奇、米拉佳娜·乔科维奇、米克·麦诺乔洛维奇
导演阐述:“[地下]可以说是拉伯雷式的,有点怪诞,带有很强的隐喻特征。” 
剧情及评论:1941年的南斯拉夫动荡不安,城市随时都会遭到德军的轰炸,但是投机商人马高,却为庆祝好友黑仔加入游击队,请来乐队一路鸣枪高歌。马高的口吃弟弟伊万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但在一次轰炸中,动物园毁于一旦,他只救出黑猩猩宋妮。黑仔迷上了漂亮的话剧演员娜塔莉,对她的德国情人军官法兰斯嫉恨无比。终于有一次,冲上了舞台把娜塔莉劫走,但很快被德军抓住。马高乔装潜入大牢,勒死法兰斯救走黑仔。德军展开了大规模搜捕,大批革命家属躲进马高家的地窖。重伤的黑仔被送了进来,马高成了他们和地上的唯一联系。黑仔的妻子难产死去,娜塔莉却投入了马高的怀抱。南斯拉夫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共和国,马高作为其战友身居高位。他设计让地窖里的人相信战争还未结束,从而继续生产武器,为自己赚取金钱。在黑仔独子祖凡的婚礼上,黑猩猩宋妮误开大炮,黑仔趁机带着祖凡回到地面,但错把电影外景地当成了敌军阵地,大开杀戒。祖凡失足落水而亡,宋妮和伊万误被带往了西德,马高和娜塔莉则炸毁地窖潜逃出境。数年后,伊万无意看到通缉马高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哥哥欺骗了自己。他从地下隧道走回了故乡,但南斯拉夫早已土崩瓦解。黑仔成了革命领袖,马高还做着军火生意。愤怒的伊万将哥哥打死,接着在教堂中自尽。娜塔莉被士兵射杀,黑仔则跳入了水井,似乎将同妻儿幸福地相聚……只看剧情介绍,你便可知[地下]的结构该是如何的繁复。除此而外,它还是库斯图里卡所有作品中最疯狂又最沉重的一部。一方面生命还是那么的粗陋而顽强,音乐还是那么的鼓舞人心。另一方面,欺骗又是那么的信手拈来,道德又是那么的被随意撇弃。欢呼进行了几十年,谎言也就维持了几十年。历史的前台总是光辉动人,地下的人存在却依然不为人知。地下出生的孩子,回到地上后却分不清月亮和太阳。地下笃信的革命者,回到地上后则仍然把电影当成了现实。也许,地下就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荒诞才能和解一切的美与丑,善与恶。

[黑猫白猫]Black Cat,White Cat,1998年
主演:巴耶拉姆·塞瓦德赞、瑟丹·托德诺维奇、布兰卡·凯蒂奇
导演阐述:“我想表达对所有自然事物的热情和仰慕,现在我重返生活、色彩与光影,摒弃了所谓拍摄策略。吉普赛人懂得享受爱情,崇拜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他们的激情与活力在整部影片中迸发。”
剧情及评论:影片讲述了一心想着发财却又缺心眼的吉普赛人马特高,意外打听到一个挣钱的大好机会,即通过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的列车走私汽油。由于缺少资金投入,他就带着儿子去父亲以前的好友,现在吉普赛人的“黑帮教父”格加·皮泰那里去筹款。不想刚到手的七万马克就被自己的同伙,歹毒又狡猾的年轻匪徒达丹设计骗走,还蒙在鼓里倒欠人家一大笔钱。为了还债,马特高被迫答应达丹的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和达丹的妹妹成亲。但是扎拉暗地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一个出身一般但美丽泼辣的姑娘艾达。而达丹的妹妹虽然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却也反对这样的包办婚姻,一心想着遇上一见钟情的男人。结果,在婚礼那天,尽管达丹实施了严密看守,新娘还是机智地钻在油桶和树根里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她遇到了格加·皮泰的孙子,并产生了“落差最大”的爱情。而扎拉则带着艾达和爷爷藏在手风琴里的钱,登上了客轮沿着多瑙河一起顺流而下。最有趣的是,失落的马特高和达丹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产生了友谊。复活的两位老人看着这样的情景,微笑地在夕阳下开怀对饮……虽然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大都是疯狂喜剧一类,但是[黑猫白猫]的搞笑和轻松还是相对比较的纯粹。没有过多地牵扯到南斯拉夫动荡的历史和民族背景,有的只是随时随地不分物种的狂欢和激情,和吉普赛人处理生死、善恶、爱情、友情时癫马又单纯的一面。此外,该片简直可以看成是一次动物大赏,它们的热情一点不比那些演员逊色,也许换个角度,把它们当成影片的主角来看也未尝不可。

[生命是个奇迹]Life Is A Miracle ,2004
主演:塞拉维科·斯提马奇
导演阐述:“我想说明生活是能够抵制战争的一个精彩证明。[生命是个奇迹]更加接近我本人,它是一首歌谣,通过它,我试图同时探索戏剧、诗歌和喜剧三个领域。”
剧情及评论:卢卡是一位塞尔维亚工程师,他讨厌电视和广播,喜欢一个人闷在阁楼里研究地形沙盘。儿子米罗斯一心想去贝尔格莱德踢球,妻子伽尔丹卡则时常在自己高亢的嗓音中昏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搅乱了这一切,伽尔丹卡跟情夫私奔,米罗斯则代表塞尔维亚族参战,被俘。卢卡意外从塞尔维亚士兵手里救出了一个年轻的穆族姑娘萨巴赫,以此作为与穆族武装交换儿子的筹码。不想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两人却坠入了爱河。但由于萨巴赫没有如约向穆族武装写信换儿子,无望的卢卡又气愤离开萨巴赫,来到自己出生的田园。萨巴赫则在衣物的引领下也来到这里。于是在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他们拥有了一段短暂而甜美的生活。但妻子的来访让两人再次逃离,维和部队同意交换人质,而此时的卢卡却又变得不愿失去自己的爱人。在远去澳大利亚的途中,他们受到了阻击,受伤的萨巴赫虽然死里逃生,却没能避免被交换回克罗地亚的命运。原本应该是欢喜的结局,却凭生了一些爱情的伤感。卢卡绝望地来到自己设计铁轨上,但在生命将要终结的关头,奇迹出现了……作为库斯图里卡的新作,[生命是个奇迹]拥有了许多复杂的气质。它既有[黑猫白猫]的疯狂荒诞,也有[亚利桑那之梦]的浪漫温情,还有[地下]的政治隐喻。但离奇的命运和生活的奇迹,仍然是库斯图里卡最钟爱的电影元素。纪实在后景,超现实在前景。肆无忌惮的笑声在外面,荒唐的泪在里面。个体的波折在明处,时代的分歧在暗处。

[巴尔干庞克]Super 8 Stories (2001)
主演:“无烟地带”乐队
导演阐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酒馆里的吉普赛音乐就是我们的蓝调。我尝试电影与音乐结合的新形式,电影就是你的乐感。”     
剧情及评论:从1998年库斯图里卡拍摄[黑猫,白猫],到2004年拍摄[生命是奇迹],他足足有六年没有拍摄电影。对于一个对电影有着狂热激情的导演来说,六年不碰触影像是难熬的。但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是去参加世界巡演了,因为除了蜚声全球的大导演身份,他还是“不准吸烟”乐队的贝司手。他跟随乐队在世界各地流浪了六年,这并不让人惊讶,因为这符合他的吉普赛风格。可别以为他会因此舍弃电影,[巴尔干庞克]就是这段旅程的见证,这是他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摄像机拍摄的,可是拍完后因为一些限制一直无法上映。但还是得感谢这部电影,它让我们了解到了库斯图里卡才华的另一面,并理解他的电影和他音乐的深刻勾连。原来,在[地下]中疯狂奔跑的乐队,就来自于他们一伙人在舞台下欢愉逗乐的原型!他的音乐也像一个个汽油弹,投入任何地方,都能炸起生命的狂热。
    这是一部纪录片,温润的彩色和粗砺的黑白影像交织,记录了乐手的心路历程和乐队的巡演经历,仿佛他们正一边活跃在现实而一边在进入历史。吉普赛、爵士、摇滚、朋克,各种音乐元素混合交响,在巴黎和柏林的演唱会上,连修女也无法阻挡他们的魅力,尽管极力克制还是情不自禁地用脚板打起节拍。巡演之间穿插着乐手的访谈和排练,从中能看到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和一种对破碎时局所持的超然幽默。这是一群失去家园的人,他们盘踞在祖国的废墟上摇滚,又对这片土地充满温情脉脉的等待。音乐聊以自慰,他们在舞台上嘶喊那个已经飘逝的名字——“南斯拉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2 22:50 , Processed in 0.0696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