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5|回复: 3

我的爱武生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0 0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一直以为自己对武术的喜爱是从《少林寺》始,直到写这篇贴子,顺着已经模糊的影像追忆过去,才发现最先提起我对武术兴趣的是早好几年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我应该是幼儿园刚毕业或者尚未毕业,在河北日报社看的露天电影,搬个小马扎去看露天电影是那个时代最奢侈的文娱活动,在人山人海之中,我和妈妈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形,只是拷贝迟迟未到,印象中母亲几次催我回家,我都强打精神支撑着,好象是11点左右(听大人们说的,我当时时间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片子开始了,确实好看,粉碎“四人帮”后国人最先接触拳击好象就来自这部影片,时称“瓦尔特拳”。

  

  

童年时代,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开仗”,就是玩打仗,打的方式有许多种,有“撞拐”、摔跤、用土坷垃对掷,弹弓对攻等,大家都住筒子楼,小朋友门就以楼为界结成了许多小帮派,每个小帮派里都以“厉害”为标准,设立了大王、二王、三王、四王……,我们这伙人中的大王是长我两岁的张毅,我做了二王,但我们总是受另一伙小朋友的欺负,所以大王提议大家来练武,于是小伙伴们“嗨呀哈”的练起了“瓦尔特拳”,对打时自然是大王和二王打,三王和四王打,终于在一次对打中,我“哈、哈”大叫着将大王打翻在地,成为小兄弟们追捧的对象。

  

  

后来上了学,对于武术的那点启蒙早就丢在了脑后,直到《少林寺》,《资三四郎》,《武松》等的开播才使我真正的燃起了认真学点武术的欲望。

  

  

小学三年纪时,从天津转来了一个叫付小民的同学,由于转学降了一班,和我做了同桌,我对他是很佩服的,他会“流氓拳”,很敢打架,所谓“流氓拳”,就是撩阴腿,封眼之类,是从后文革时代流传下来的武斗方式,现在想来他作用主要是使人的胆量大了,所谓“一胆、二力、三工夫”,所以打架也就厉害了。当然除了和他学“流氓拳”,另一大乐趣就是偷学流氓歌曲,象《走在乡间小路上》什么的,别笑,《童年》,《外婆的澎湖湾》都曾经是靡靡之音,但我们就喜欢学,喜欢唱。再后来,我们班又转来了张小林和张树,都很能打架,这更加壮大了我们的队伍,当时学校里面打架最有名的是陈东,三年纪时就敢抄家伙满学校追着五年级的孩子打,于是在付小民的策划下,我们决定灭一下这小子的威风,在一个下午课外活动时,和陈东茬上了火,小子一开始还是那么横,张小林出马了,“小子,不服啊?”,这时付小民、张树负责警告陈东的跟班,“谁也不许上,谁上就揍谁”,大家围了个圈,我们班的人将他们班的人挤到一边,一向霸道的陈东好象从来没有受到如此严峻的考验,先自蔫了,竟然不敢出手,我们大获全胜。

  

  

顺便提一下,幼儿园时代的朋友后来都上了大学,现在有两三个已经在美利坚定居。小学时代的朋友,属张小林接触最多,初中我们也是一个班,他一直学习很好,深得老师喜爱,在初二时就成为了共青团员,并且在初三时介绍我入了团,我们又同时考取了省重点高中,应该说前景一片光明,可不知为什么在高二小林又开始打架,在高考时差十分没有考上大学,考了工当了一个售货员,整个的大学时光,小林经常到我们宿舍,和宿舍的其它成员也结下了很好的友谊,但我明显感到他的变化,他已经走上了一条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他谈的最多的就是打架,终于在一次聚会时,他打了蛮不讲理的联防,真的是联防不讲理,但那时候所谓联防都是各单位不要的痞子,打完后我们要是走了也许就没有事,可是小林托大,大家继续在饭馆聊天,直到外面警笛大作,七八个警察加联防掩杀过来,小林才大喊一声:“快跑”,我们被打的四散奔逃,当大家陆续回到宿舍时,清点人数才发现小林没了,第二天挨个派出所寻找,才算找到他,我也才知道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去了,在被公安着实修理了一通后,放了出来,他还吹:他们打我,我就骂他们,不能服软,晚上睡觉,正好还抓了个小偷,我让他给我扇扇子,睡的停舒坦。再到后来他犯的事越来越大,警察不放过他,黑帮也不放过他,挨打成了家常便饭,当然他也经常打人,下手越来越狠,后来听说他脸上被划了一刀,缝了三十多针,缝了三十多针的脸还能叫脸吗?

  

  

我真正的开始学武,是一九八一年,小学五年级时,和一个邻居郭叔叔学。郭叔叔当时是我的偶像,他刀、枪、剑、棍都会使,我和他学的也很认真,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早晨5点半到6点起床,学会了好几个套路。郭叔叔现在已经年近六十,仍然每日练功不辍。我们当时都觉的岁数越大武功越好,而郭叔叔当时的年龄确实不大,所以我就准备寻找武功更好的师傅,其实就是寻找岁数更大的师傅,所以我找到了一个高师傅,六十岁的人,腿比我还软,还能打起旋风腿,而且运起气来大吼两声向墙上撞去,墙都跟着颤悠,我于是跟了高师傅两年多,学习主要是棍和拳,棍叫磐龙棍,拳叫十八罗汉拳,还是套路学习,我也没有想过天天一趟趟的打套路对于搏击有没有用处,再到后来,又遇到了一位年龄更大的师傅,七十多了,练形意拳,上来就站三体式,站了没多久老爷子就去世了,我也就结束了武术学习,开始全力备战中考。

  

  

这个时期,武术热烧遍祖国大地,到处都是象我这样的学武少年,武术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最常看的是《武林》、《搏击》、《中华武术》、《武魂》等,大约四毛前左右,我省下七八根冰糕(5分钱一根)钱可以买一本,我的实战训练就开始于这些杂志,后来出版了《拳击与格斗》,漂亮的封面,精美的印刷,以及那么多技击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成为我心目中最好的武术杂志。时隔二十年后,当我因为在上面发了篇稿子而再次购买这本杂志时,价格已经长了十多倍,可粗糙的印刷,平淡的内容和充斥其中的大量看上去很悬的广告,使我不禁怀疑这还是我梦中的朋友吗?

  

  

那时从杂志上了解武林动态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但现在有印象的只有两条:1、李连杰提出了“天下武林是一家,武术正宗在中华” 的口号,现在看来非常可笑。

  

   2、在一次散打比赛中,好象是亚洲锦标赛,中国选手在优势情况下,教练扔了白毛巾,将冠军让给了一个菲律宾选手。

  

  

那时候,我特别希望父亲是一个武林高手,那多风光啊,可是我父亲虽然是国家二级的体操运动员,鲤鱼打挺、旋风腿、悬子都会做,但他确实不会武术,我又往上追溯爷爷,姥爷谁会工夫,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直到最近,帮远在美国的大伯修家谱,才知道爸爸的爷爷竟然是清末的武举人,名震一方,他生活在江苏的启东,就象美国西部拓荒一样,谁有实力就可以多圈一些土地,曾祖父靠着一身工夫竟也打下一片江山,成为启东邵家镇的首富。这一段历史多少弥补了少年时的遗憾。

  

   现在练武的少年,会有象样的武馆,专业的教练,不必从自己嘴里省钱买杂志,还有那么多比赛可以看到,但我还是留恋在马路边上冲着老槐树踢打的时光。

  
发表于 2008-12-20 0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得标注转帖啊
居然说第一次学武是1981年
发表于 2009-1-14 06: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止步一下。。。。。。。。
发表于 2009-1-14 2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交流!楼主给咱们提供机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13 08:25 , Processed in 0.05846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