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1|回复: 2

ZT.月氏为何不与汉王朝结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6 00: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初年,(月氏)被匈奴逼迫,向西迁移。汉武帝了解到月氏人西迁之事,又得知匈奴单于曾残酷地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制成饮酒器,大月氏深恨匈奴。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共同对敌,乘势争取西域各国。”  教学中我始终有一个疑问:既然月氏和匈奴有如此深仇大恨,而张骞为什么却无法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呢?课本仅以时过境迁为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为此我查阅《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书,发现月氏与匈奴的关系远较书中所写的更为复杂。  首先,月氏和匈奴共发生过两次战争。第一次匈奴和月氏的战事发生在楚汉战争其间。据《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冒顿)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疲)于兵革。”另据《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至于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这场战争的具体过程,史籍已无明确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月氏被冒顿单于打败后,并未发生月氏王的头盖骨被制成饮酒器之惨事,仍保留强大军事实力;否则不可能有如下情况:“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远徙,月氏据其地。”  月氏据塞地后,逐渐强大起来。汉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爆发第二次月氏与匈奴战争。关于这场战争有以下史料记载:《汉书》卷九十四《匈奴传》:“至孝文即位复修和亲。其三年夏,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寇……其明年,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今以少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强,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孝文前六年……冒顿死,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另据《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鸟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另据《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颜师古注:“《匈奴传》云‘以所破月氏王头共饮血盟’。”  从史料对比表中,可得出以下结论:匈奴的右贤王与昆莫实际上是同一个人。根据匈奴的官制,匈奴左贤王是由太子兼任,因此粥稽不可能是右贤王进而不可能参与匈奴和月氏之争。而右贤王则是由族内的大贵族担任。因此可能是以冒顿单于养子的身份担任此职。由匈奴单于爱而养之,“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既然昆莫有“其父民众”,就必须为他们寻找到栖身之地,因此昆莫就率其父民众,寇河南地。但被汉朝军队赶出。如何替乌孙族寻找出路?昆莫“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昆莫占有大月氏的土地后,“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如何控制强大的乌孙,冒顿单于派时任左贤王的粥稽(老上单于),斩月氏王头,与昆莫结血盟,即“老上单于斩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换而言之即破月氏后的共饮血盟。  总之,大月氏被迫西迁是因为当时任匈奴右贤王的乌孙人昆莫,率领乌孙民族打败了月氏。  因此对大月氏人而言,真正的仇人是乌孙人,而不是匈奴,自然不肯冒险同汉人结盟,共同对抗匈奴。
发表于 2006-4-7 16: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到我在2000年写的文章,很高兴。谢谢木木鱼 [s:1]
发表于 2006-4-7 19: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呀。可以做考证了。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2 04:00 , Processed in 0.06717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