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0|回复: 10

薛涌:明天,北大清华恐怕不再是名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7 1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涌:明天,北大清华恐怕不再是名校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2:18 东方早报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预言香港优越的教育制度,丰厚的奖学金,将吸引大陆最优秀的学生;过不了多久,大陆一流的学生将争相竞争香港的大学,北大清华将不再是中国的一流大学。

  此文一出,在网上立即引起激烈争论。一些网友说我胡说八道,认为香港一个小地方,根本无法和汇聚全国人才的北大清华竞争。言犹在耳,最近媒体就报道说,今年部分高


  



考精英已经把香港的大学作为首选,各地状元纷纷舍弃北大清华奔赴香港。中国的顶尖大学,虽然嘴上还硬,但已经无法回避香港的大学所带来的竞争及其心理冲击。道理我已经讲得很清楚:虽然大陆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每年高考的前几千名学生如果都去了香港,北大清华只有从剩下的人才中挑,那怎么还好意思称自己是“一流”?

  从今年的情况看,香港的大学从大陆招生的数量大概也就1000多人,冲击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如果这个数字翻番,人数达到几千,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竞争。而且北大清华以现有的落后制度,必败无疑。问题是,香港的大学会不会进一步在大陆扩招?

  我认为肯定会。目前,香港方面容许大学收10%的非本地学生,即大约1450人。这个份额基本上都给了大陆。有关部门表示,未来非本地学生的比例,25%是上限。我相信,这个上限很快就会达到。这就意味着香港的大学在大陆扩招一倍多,达到3600人左右。不过,即使是这个上限,恐怕也是早晚要突破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香港战后经济发展的辉煌历史就明白:香港的繁荣,靠的是源源不断的大陆移民。香港各界成功的人士中,第一代、第二代大陆移民的比例奇高。这些人肯吃苦,成功的欲望强,是香港经济的动力。不过,过去的移民常常是通过偷渡的形式,在香港的起点甚低。如今,通过大学招生募集大陆精英,等于以制度化的形式代替了昔日不合法的移民。这些大陆孩子不仅经过严格选拔,而且接受了香港的一流教育,毕业几乎铁定有良好的工作,起点甚高。可以预料,十年之后,这些人在香港的成功将远远超过过去的大陆移民,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领导阶层。

  再看看人口的发展。以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来计算,香港的数字是0.94,为世界第二低,仅次于澳门。也就是说,这个与纽约,东京、新加坡比肩的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大都市,劳动力的消失是最快的;要维持目前的发展势头,除了大量补充移民外已经别无他途。从历史上看,大陆的移民则是最适合香港的需要的。不过,由于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最贵的金融中心之一,发展制造业的空间早就消失。文化不高的非法移民难以满足其人才需求。通过大学招生来选拔一流人才,并以一流的教育对之进行培训,是香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大学方面来说,香港大学数量相当可观。面对迅速萎缩的人口状况,本地的人才库实在过于单薄。不到大陆扩招,学生质量会越来越差,甚至找不到学生填满校园。而大陆学生到了香港的大学后,许多最后跳到美国的名校。如今到大陆扩招后,吸引的人才更精英,往美国名校跳的人就越多。这样,香港的大学的国际声誉会大幅度提高。同时,众多在香港就读的大陆学生跳槽后,又留下许多空缺,更刺激香港的大学在大陆扩招的胃口。可以说,香港的大学在大陆扩招,学生赢,香港赢,香港的大学赢,大陆从整体上也会因为香港竞争力的提升而赢。

  唯一的输家,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大陆名校。它们当“一流”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要知道,香港乃至香港的大学,还没有真正尝到在大陆扩招的甜头。真正尝到甜头,要在几年之后。那时香港本地的人口老龄化也会加剧。到时大幅度提高在大陆的招生数量将是欲罢不能。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唯一的竞争对手。香港的大学的成功,会在东亚引起连锁反应。看看世界最低生育力的排名就知道,澳门排第一,每个妇女仅生0.84个孩子;香港第二,为0.94;新加坡第24,为1.35。而维持人口现状的替代生育率,则是2.1。中国周边的几个发达地区,是世界上劳动力消失最快的地方。而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和中国同文同种,都指望用中国的移民来解决本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特别是新加坡,是一个和香港类似的高科技社会,而且大学有相当水准。估计不久将步香港的后尘来大陆招生。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竞争力,也在北大清华之上。

  韩国和日本,虽然有语言隔阂,但毕竟都是在文化和语言上和中国接近,而且也面临老龄化的危机。韩国的出生率仅1.23,是世界第七低的。日本则为1.33,排在世界第21。这两个国家不可能不打中国的主意。而且由于它们人口基数大,收很小比例的中国学生,就是很大的数字。

  我曾反复强调,全球化的高等教育,已经使那种关起门来守着旧的落后制度的学校很难维持昔日的地位。学生和教授都会跨国界流动。如今一流的中国教授,很多在美国教书。下一步,恐怕就是一流学生的流失。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到了危急关头。
发表于 2006-6-9 0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去香港?》??
我曾经想过哦
发表于 2006-6-9 0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勿庸质疑,香港当然是首选,当然话说回来,这个标题也肯定是有问题的,清华北大当然还上是名校,不过不再是中国排在第1、2位的这是必然的趋势
发表于 2006-6-9 2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时候,湖大何以自处???
发表于 2006-6-16 1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湖大就更不要混了
舒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2 23: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7-3 15: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大学官僚作风严重,体制不合理,势必影响到学校品牌价值
发表于 2006-7-3 22: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大学将内地大学扫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大学?

   2006伊始,自称为“在美国做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薛涌先生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言下之意:中国的其它重点大学将被扫为三、四流大学,非重点大学将被扫为不入流大学了。

   近日,官方的新华社在首页连续发表专稿《北大清华地位遭冲击 优秀生为就业转投香港》和《北大清华“遭弃”缺少了什么精神?》。相信中央高层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是不是问题闹大了?

   究其时机,眼下正是香港高校在内地面试、录取的时刻,据报道,参加香港高校面试的北京考生几乎都同时报考了北大、清华。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眼下的高考优秀生源争夺战中,北大清华将成为这场争论的陪葬品。

   究其动机,其实最难琢磨的还是官方的动机。但不外乎以下几点:一、为高校改革做舆论准备,改革的方向极有可能是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二、在即将到来的 “211”工程和“985”三期,政府的拨款额度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三、鼓励有志青年走进香港、了解香港,以便将来更好地治理香港;四、促进北大清华等内地高等院校深刻反省。

   至于争论的内容,多半是人云亦云,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怀揣不同的目的,都有不同的观点。然而,有一点基本事实是无法动摇的:香港几所大学欲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同时将内地的其它重点大学扫为三、四流大学,非重点大学扫为不入流大学,这是笑话,天大的笑话。

   北大清华每年都从香港招到非常优秀的新生,包括一些“状元”;同样地,香港高校在内地招到优秀的新生,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将香港和内地学生正常的交互选择上升到两地高校你死我活竞争的高度,是一种心理狭隘的表现。如果这场讨论的背后是香港高校暗中炒作,近期内肯定有相当的考生受到蒙蔽或误导,但从长远来看,对香港高校本身未必有利。

   作者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就读,并对香港高校有相当的了解。国大的同学也经常讨论过这样的问题:首先,国大跟香港高校相比如何?回答是国大略胜一筹,至少是不相上下。都是以国际的视野来办学,政府投入大,硬件佳,师资几乎都是从国际上引进的。第二个问题,国大跟北大清华相比如何?回答是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政府投入方面北大清华正在迎头赶上,生源方面北大清华优势明显。

   但是,这些比较并未触及核心部分。道理很简单,新加坡没有“两弹一星”,没有载人航天,没有杂交水稻,没有南水北调,没有三峡工程,没有青藏铁路;更没有十三亿人口,没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社会、生态环境。香港特区更加单纯:不用向中央政府纳税,中央政府还经常向特区“送大礼”,香港特区居民凭着退休金就可以在深圳过上非常优越的生活,等等。所以,新加坡、香港高校的教师更是单纯:只需发表文章(“PAPER”)就可以了,一切科研均以发 “PAPER”为取向,因为有了“PAPER”就可以做“FACULTY”,就可以拿到“TENURE”,就能保住位子,于是就有了票子、房子和车子,就有了“PHD”或“POSTDOC”,就能当上“老板”。本人在学术界也混了很多年了,“IMPACT FACTOR” 为3.0以上的“PAPER”也发表了不下十几篇,但只有我以前的导师和自己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实求是的说,全是垃圾!同行也在发表垃圾 “PAPER”,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言归正传,大学间的比较,其核心部分在于该校培养的学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贡献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香港高校拿什么来跟北大清华比?有个香港高校自称是“培养领袖型人才”的大学,人们有理由相信,香港需要大批企业领袖,但作为全中国的领袖,也许人们仍需漫长等待。有人说北大清华在吃“老本”,持这种看法的人既缺乏基本的历史观,又没有客观的未来观。北大清华曾经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他们当中有些人现在继续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北大清华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获得国家的反哺。此外,既然相信北大清华在吃以前的“老本”,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未来仍然可以吃现在的“老本”?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尽管这样,北大清华应该以宽容的气度面对这场争论,不惧竞争,勇于反省,并在适当的时候对一些背后的炒作予以揭露,对全部的恶意中伤予以抨击。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外国大学一些最本质的灵魂性的东西,这其中包括学术自由、思想的自由、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办学成功的经验。(据新华社《北大清华“遭弃” 缺少了什么精神?》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6-07/02/content_4776826.htm),理直气壮地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或政策投入。香港大学不是很有钱吗?如果有钱就能解决问题,新华社网站讨论《北大清华“遭弃”缺少了什么精神?》不是显得很苍白了吗?


作者:田华,于北美。2006年7月3日凌晨。
发表于 2006-7-4 00: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早就没了,现在的是北京大学
清华一直还在,只不过砍了半边变成最大的职工技校
由香港的大学们让他们更丢脸未必是坏事,在亚洲,有时候殖民者留下来的,往往是希望(国立与港大和中文本属同一类型的学校,只是互相之间的攻伐,未必当真)
舒一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4 11: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8-2 13: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当香港的大学第一次在内地招生的时候
我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0 12:22 , Processed in 0.1677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