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4|回复: 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0 0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0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0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永恒轮回与辩证法的醉意——面具下的酒神

       尼采受赫拉克里特的影响是已经为学者们承认的,其永恒轮回思想便如此。(16)
     尼采说过“力,不可停滞”,变化是属于本质的,因此“时间性也属于本质”。(17)而“时间是永恒的”,(18)由此变化也成为了永恒的。变化为常,最终使得一切不断面临着自我的否定,超人之被超越乃是一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讲述了一个走钢丝者被后来者超过,失足坠死的故事,查拉图斯特拉刚开始言说的超越的危险性便是指如此。“人便是一根索子,联系着禽兽与超人间——架空于深渊之上。”(19)钢绳之下的危险不仅有查拉图斯特拉口中不断诉说着的孤独,还在于超人有被超越的可能。力既然是变化,那么力之代表的超人便面临着极大的力的胁迫:他必须时时超越,任何的停滞都将对超人意味着倒退——从人到兽的倒退。
     这就注定了尼采的悲剧性,“一切创造者是坚忍的”(20)。在叔本华那里冲动意志是世界的本体,而尼采的强力意志同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本体意味,那么如果叔本华是脱离了意志,尼采则是回复到意志之中。正是此举使得尼采的美学在具有英雄气概的同时也具备了浓郁的悲剧性。“尼采几乎是把艺术,审美状态与生命力意志同一化。”(21)尼采其悲剧在于意志反叔本华而行,坚决灌入到尼采的审美拯救中。但是尼采却仍不能停在这里,他必须教人以“永恒轮回”。
     “查拉图斯特拉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是我的使命。”(22)尼采显明地是把查拉图斯特拉看作自己的化身,乃是一个“传教者”,而查拉图斯特拉是“‘永恒底回还‘之说教者”。(23)尼采承认《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宗旨是永恒轮回思想,也就是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肯定公式"(24)。因此要理解尼采,揭开酒神之面具就必须要首先明了:永恒轮回是什么?
   
       1 否定
       尼采否定了一切恒定:
    “‘或然。’——这是世间最古老的贵族,我将一切事物归之者,也将其从‘目的’的奴隶制度下赎回。”(25)这个世界在变,而唯一永恒的是不变。变之永恒否定了“完美”使完美成为了假象,更使“目的”无意义。因为倘若有目的,便惟有达到才能成为目的,但是一达到,便会陷入固定,达到“存在”,乃至使一切变化终结了。(26)因此尼采必须将“偶在”与“或然”招回。那么如果说尼采反对一切恒定,则酒神之对于尼采则应当是其相反的,应该是恒定。“长久”不正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一直呼喊的么?但是那么为何查拉图斯特拉还要离开呢?
     是酒神并非恒定与永恒么?然而酒神乃不是那意志的本体么?本体难道不是永恒么?那唯一被尼采赞美的“神”——酒神难道不是尼采渴求的?
如何解释这种矛盾?
     “反题是一道窄门,错误最爱经这道窄门悄悄走向真理。”(27)窄门是选民通向上帝的门,选民终究是少数。(28)那么尼采的什么“错误”被选而成为了真理呢?尼采的反题是什么?
尼采有自己的辩证法,而这却是酒神的辩证法:
     “辨证法的醉意:是用来对自身行使支配权的意识——是权力意志的工具。”(29)
     尼采曾经批评诗人创作中的“无我”是一中逃避,但尼采之承认其代言者查拉斯图也是一个诗人,那么尼采不也是在逃避么?用酒神之沉醉来逃避个体之沉重。尼采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乃用艺术“形而上的慰藉”来搪塞。但是辨证法的醉意却要求醉着的清醒,来避免那种醉退化到诗人的“自我麻痹”式的陶醉。
     尼采的悲剧英雄是清醒的,那是权力意志需要其“支配”自己,在酒神中仍然保持着自我的控制,这是权力意志的要求,权力意志不能放弃悲剧英雄使之堕落为诗人。在酒神的辩证法中“自我”被留出了一分空间,但是尼采为什么要留出这清醒的地盘呢?在沉醉中不是已经获得拯救了么?
     尼采说酒神之中是包含着一种“恍惚”,这是清醒与沉醉的相合,实际上尼采一生都未能从叔本华对他青年时代的大创伤中走出来。(30)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精神之三变,即经由坚韧的奔向沙漠的骆驼转变为英雄的狮子,并期望最终转变为婴儿,以一“忘川隔开了日常的现实和酒神的现实”(31)但是尼采一直是在狮子和婴儿之间摇摆。不断依靠意志来肯定自己的选择,一面却又认识到酒神精神中之婴儿的危险——尼采的“忘川”并未阻留全部,他对于酒神的怀疑来自酒神原本就是自己的创造。
     但是婴儿更深远的意义并不只是遗忘,婴儿是酒神午夜过后,新生来到的象征。(32)那午夜的酒神之美妙的夜歌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却发现需要一个继承者,不要自己,而其继承者就是——“婴儿”。
     “婴儿乃是天真,遗忘,一种新兴,一种游戏,一个自转底圆轮,一发端底运动,一神圣底肯定”。(33)遗忘代表着过去,而新兴代表未来,因此尼采实际上是否定了酒神的。那象征的婴儿是要否定酒神乃至是查拉图斯特拉的归宿。查拉图斯特拉宣教的乃是“永恒轮回”啊。那“永恒轮回”的自转的圆轮是“一切从新生再生,一切永久,一切相联,相引,相纠缠”(34)。酒神不是终结。酒神的沉醉之中必须有大的清醒——我还要离开,悲剧英雄还要离开。
      那么酒神的痛苦也许可以于此得以明了,酒神之本质的痛苦乃是因为他自身也是要被否定的。天神的痛苦是更深沉的,那是要被否定的痛苦。只是婴儿既然是对于酒神的否定,其又从哪里开始新生呢?
     婴儿是在酒神中诞生的,但是婴儿也要在“永恒轮回”中开始。尼采的“永恒轮回”才是他的“永久”,变化才是“永久”。酒神被婴儿的象征所否定,乃是被“永恒轮回”所否定。但是倘若“一切皆值得毁灭”(35),倘若每一个瞬间的“暂时”“终于本身也随之而去”(36)那么尼采岂不是又一个赫拉克利特么?尼采只是在重复古希腊的智慧么?

   
       2 美   
      尼采仍然需要他的“美”来解释一切。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是可以固守的,都处在流变不居的河流里,而酒神同样如此。酒神现象“不断向我们显示个体世界建成而又毁掉的万古长新的游戏,如同一种原始快乐在横流直泻。”(37)酒神是“午夜”和完满的“正午”相对,但是酒神同样不是不完满,因为酒神同样要被否定。
     酒神“在建设中如同在破坏中一样,在善之中如同在恶之中一样,欲发扬他的同样的快乐和光荣。他在创造世界时摆脱了丰满和过于丰满的逼迫,摆脱了聚集在他身上的矛盾的痛苦。在每一瞬间获得神的拯救的世界,乃是最苦难,最矛盾,最富于冲突的生灵之永恒变化着的,常新的幻觉”。(38)酒神自身中孕育着巨大的矛盾与紧张。酒神在被否定也在孕育着婴儿之新生。
     否定与新生——这正是尼采的反题。
     尼采的看似的矛盾在悄悄在经过此反题之窄门而走向了真理。尼采否定了完美,否定了目的甚至否定了酒神,永恒轮回把酒神至于终点与开始的双重结点上。
     海德格尔解说查拉图斯特拉时说,在尼采那里,有“三样东西——‘生命,痛苦,循环’——相互从属,是相同之物。”(39)
     尼采用孕妇的形象生动透彻地说明了此结点的“三位一体”:
     孕妇是自己和一个比她“更伟大”的生命的共同体。“除了孕育者和孕育物的基本关系以外,我们都不可能有其他关系。”(40)这是一种“完美的自私”,它在小心地忍受着痛苦的同时使灵魂结出新的生命之果实,并且在循环中酒神不断塑造着孕妇。尼采说其对兴衰征象有着普通人所不能及的敏感。酒神如同那孕妇,“即是没落,也是新生。”(41)在循环中,酒神之没落既是其被否定,婴儿之新生却是其被肯定。酒神自身乃由此成为一个蕴涵双向的点——此一点即是孕育者又有被孕育的新生命,此一点在孕育者的自我否定和被孕育者的超越中,孕育乃是一种内部的超越,是人之为桥梁的超越。
     尼采在否认了完满和目的,没有了永恒与固定,只余下瞬间的片段,有陷入虚无主义危险之同时,尼采看到了每一个点的无限超越与可能性,看到酒神的两张面向没落和新生的耶奴斯之面孔的美妙,所以尼采能贬斥“理想”而说“也许人类在其中途和其存在的中期,比在最后阶段更接近其真正的目标。”(42)在存在的中期,永远在中期,永远在中途,永远在路上,在过程中。
     这正是尼采永恒轮回与酒神精神联姻的必然结果。
     美不是那强烈的意志,乃是强烈意志的下降,是酒神的下降。美不在于酒神的任何一面。酒神一面朝向过去,一面朝向未来。而美不在其任何朝向的一面,那一面太强烈地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延伸,而世界是变化的,酒神需要下降,在两张面孔的交互对话中产生美,美只能在于那过去与未来对话的点上。
     永恒轮回是“永远忠实于自体”,“存在始于每一刹那”。”(43)在酒神的辩证法里,对立存在于酒神自身,而酒神在永恒轮回中犹如河流中的一个横断面,仅只是一瞬间便要被越过的结点。但是那一点却也能有存在之尊威。
     尼采的永恒轮回是重复相同的内容。海德格尔认为这是因为尼采说意志厌恶时间之流逝,要使转瞬既逝的那一点驻留,但是其自身能被留驻,使之有存在的被肯定,海德格尔说就应该以一种“作为和自己相同的东西返回。但只有当它是永恒,这种返回自身才会持续。” 海德格尔说,这其中就有一种“永恒”。(44)
     “这种轮回通过赋予最短暂的事物以永恒,而在事物自身恢复了抒情性的力量,恢复了灵魂所必需的宗教价值”。此种发现的强烈激情使尼采也“禁不住哭了”。(45)变化是急速而强烈的,在未来和过去的交叉和分离中,惟有瞬间,过去已失,未来未至,因此瞬间既成为“当下”。“当下”具有暂时性,而永恒轮回使“当下”“永恒”和“抒情”。每一瞬间都是“当下”,无数的“当下”排列在时间的链条上,“当下”成为了最根本的,这是最现实的。
     “认为一切都是轮回的,这使一个生成的世界接近于存在的世界。”(46)存在的世界乃就是一个“偶然”的世界,人实在只能拥有“当下”而不是任何别的,世界的星图下,人的偶在使其孤立无助,一切都是虚幻流变,却惟有此流变之生命的“当下”是真实。“当下”无可穷尽,在不断成为“过去”的“当下”和还是“未来”的“当下”之间的平静对话里永恒存在,以至于“当下”终于成为无限的过程。过程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过程的无限正是当下的永恒。
      尼采既然以为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而这时间流逝不息的恒常中,尼采终于从永恒轮回里为每一个瞬间以“永恒”和“抒情的力量”,人之在时间的衰老和新生中拥有此同样的赐与。这里才是美的故乡。美不在于每一个瞬间,美在于全部的瞬间,每一个瞬间都被否定却又因为轮回而被肯定。酒神有两张面孔,自身就是一个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沉醉并不是始终伴随着酒神本身的永恒性,而是在不断的毁灭与新生中来达到酒神的幻像般的永恒。美就在此永恒中,在无数“当下”流淌成的河流中,美是这一整条河流。美在此河流不固定的流程之中,美只在于此流淌的过程。
     美,是一个过程。揭开酒神之面具,尼采如是说。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0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过程之审美追求——酒神的还乡
      
     1 超人
      尼采不停地在自己的火焰中炼铸着过程之信仰,尼采在过程的沉醉中抵达了酒神的审美精神。
    酒神乃从一种形而上的终极“下降”为不断追寻的过程之美。以至于尼采的酒神之返乡,成为“出”与“还”的双重奏鸣,终于无时不是还乡,却在荣归的一刻又出离故乡。乃至出离之过程成为了故乡。在过程这条河流里,一切都被消弭了终点,无始无终。
     酒神要在永恒轮回中被否定掉,成为过程之流中的瞬间。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最后高喊的“永远”到底是什么?一切重新再生,一切才能永久。这正是永恒轮回带来的“过程”的声音啊。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其实正是尼采的酒神辨证法:对永恒的否定之后的肯定,使酒神成为瞬间之永恒,最终成为过程。
     酒神是要追寻的终极,但是酒神却不是目的,不是归宿,一切要重新再来,因为酒神就是过程。婴儿和孕妇,酒神自身都是过程的的“象征”。每一时刻都要遗忘轮回之前的记忆,每一时刻都要重新寻找酒神的精神。
      查拉图斯特拉下山之后,宣告了上帝被怜悯杀死的消息,然后查拉图斯特拉——还要教人以“超人”。什么是超人?尼采需要超人,因为超人“是一种行动的原则,一种拯救的希望”。(47)超人在不断超越之行动中达到瞬间之酒神沉醉并且出离,开始新的行动。一次次经历超越的磨砺,创造过程在完成之后便陷于停止,因此超人的创造自身就必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创造就是超越,倘若如此,那么“创造者如自己为新生的婴儿,他必愿为孕育者,且受生产者之苦。”(48)创造自身同样受着孕育之苦和新生之乐,人就在此不断地否定与新生中达至过程之美 的无限。超人的超越依赖创造,那么超人注定只能一次次在此动态之中途来现身。
      超人同样在此意义上是一个过程,除此过程永恒,之外无有恒常。
      格尔文在评述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时说,“相同事物的无穷循环是超人的主要特点”,“正因为这一点把普通人对事件的感兴趣与超人对‘意义’的感兴趣区别开来”,这同样也是永恒轮回学说的奇怪效力。(49)对于意义的眷注正是对于过程之意义的眷注。普通人看重一个固定的事件,而超人不因为无有固定而陷入虚无,因为他看中过程里存在的意义。过程是有意义的。尼采一遍遍地重复着:人是应该被超越的,人是一个过程。“人之伟大在与其为桥梁,而不是目的。”(50)人为自身的桥梁,那个桥梁是连接衰落和新生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无限之于此间的超越既是过程的意义。


      2生命
    人是一个过程,美是一个过程。生命依赖此过程来肯定。
     查拉图斯特拉说“不应在饱足中,而应在美之中,他的渴望才得以沉寂!”(51)但是又说 “我的美中生出一种饥饿”(52)。尼采杰出的酒神辩证法在创造着美的无限性。美既然是过程,便没有饱足的终点,美自身的无限决定了渴望自身终也要被不断地否定与再生,伴随着美之过程的全部。
美之体验同酒神之体验是一致的,尼采的吊诡之处便是,美不在酒神之中,美是一个过程,但是此过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酒神自己。
     “狄奥尼索斯与永恒轮回的关系”乃在于——“正是通过狄奥尼索斯自己的死,生命才得到肯定:‘生命本身,它的永恒的多产和复归,包含着剧痛,摧毁,毁灭意志。’作为一个神,狄奥尼索斯服从于永恒复归;他正是为了肯定生命而意欲他自己的受苦与死的不停回复。同样他的门徒绝不能力求让现在的瞬间不朽,而是,他淫荡努力摧毁它,以便永恒从他那里汹涌而出。”(53)
      尼采的永恒轮回并非仅仅是古希腊的再现,永恒轮回的意义在于赋予酒神两张相对的面孔,使生命在无限的拓展中感受到永恒乃在此过程中喷薄而出。轮回的变易使酒神不断重复毁灭和创造,酒神以此来肯定生命往复的永恒。酒神的逝去和降临都是一瞬,每一个一瞬就是酒神,生命就在酒神的无数个一瞬中得到酒神被轮回否定的肯定。
      酒神在超人的永不停休的超越之永动中现身,酒神乃最终贯通于超人之桥梁,并且酒神乃与美在过程之中融为一体。酒神最终在尼采的酒神的辨证中走向作为过程的美。
      尼采说,酒神精神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成之永恒喜悦本身”。(54)生成之永恒喜悦本身既是过程的消灭和生成的永恒,酒神之精神正在于成为过程。只有在过程的无限中,一切被否定肯定的无限轮转中,在酒神的辩证法里美才和酒神是一致的。尼采说痛苦是他的故乡。酒神是充盈的大海,人不过是“大大小小的潮流”,最终要汇入,并且最终“成为大海”。大海是河流必然的最终归宿。但归宿又只是新生的开始——这些都要成为过程,在过程中才能有无限来消融一切对立,一切永恒,并且只有自己——这个过程——本身才是永恒。
      因此从根本上,酒神精神存在着一种消融对立万物合一的超越性,类似于庄子的道之超越性(55)尼采的美同样是一种超越性的美。超越了分别与对立。尼采认为关于美和丑的判断是目光短浅的的表示,只是人们仍然会固守这一分别。美自身的过程性要求消除一切固定的美与丑的概念,但是人存在的当下却又固执地需要一种固定的感受。在这种矛盾之中,美总会被确认为一种不变的“状态”,这是美的成熟,但是尼采又以为凡是完满成熟的都要死掉的!。美必须在这种固定中被克服,因为“一切美都刺激生殖”。(56)美乃在于自己的延续性,自己的无穷生殖中的绵延伸展,直至美只能成为一个过程,其中才有生命之大欢乐。

     
      3 救赎
     尼采的审美拯救正是寄予在其过程美学之中的。
     “一切过去的——以创造来补救。
      ——将人之过去的加以救赎”——“我称这为救赎。”(57)
      尼采说酒神精神是:对消逝深渊的超越。过去消逝的乃要用创造的未来来超越拯救,而过去之为“我曾如此”的推不动的磐石,也要转变为我“曾经要这样”。(58)以“要这样”由此来取消曾经的固定状态,在永恒轮回中成为一种趋向的过程。每一“现在”都要成为“过去”,“过去”的不断生成——“未来”就需要不断地开拓。尼采期望的希腊的理想精神是:“成为任何他想要成为的人的本领。”(59)尼采希望在这种本领中靠未来来拯救过去的不变。成为他要成为的人,这是一个遥遥的过程。因此尼采的拯救需要美的无限过程性,把希望全部放在超越之过程,超越永远不能停息,因此必须有永恒轮回的无限延展。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是尼采以为痛苦是快乐的组成部分,快乐需要微小痛苦的刺激,微小痛苦不断产生又被不断克服。(60)。因此快乐之为快乐乃是需要一个永恒流动的过程来产生的。河流是与固定相对的。“在河流上面的一切皆是固定的,一切事物之价值,桥梁,意义,一切‘善’与‘恶’,这皆是固定的!”(61)河流自身的不居使得一切皆应被毁灭,尼采要求重估计一切价值,超善恶,尼采的时间永恒的观念使善恶价值被纳入到历史中,从而发现了他们的被建构性(62)。
      时间之流变意味着完满是寂静从而使尼采无家可归。然而尼采的过程美学之精义却在于以过程为故乡。过程自身的完满中充满者不完满,为不断地超越提供了可资走索的钢绳。人之超越不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超越,而是自我不停的超越自我。尼采爱人类,人之永恒就在于内部的超越,并且使自己成为桥梁,成为那无限悬线的一弧,并且随着超越而成为过程自己,在此过程中达到无终无始的永恒之美的救赎。
      尼采在沉醉和理智之间,在美之过程中,在不断的创造超越中,在痛苦与欢乐的永恒的转换中取得“形而上的慰藉”。这是尼采悲剧性的拯救。因为权力意志是只有通过在反抗来表现出来的。(63)但是尼采的“美酒”却不会变成“毒药”,因为过程已经消除了“目的”,没有目的之自身的超越性,不存在酒神之虚幻。
      尼采过程美学之终极意义在于使变化取消了目的,从而只有过程成为生活的真实——这的确也是生活的真实。我们只是生活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之中,进而感受着过程之午夜如同正午的壮美。
永恒轮回意味着:“存在始于每一个现在;世界环绕每一个此间;处处皆中心。”(64)处处是中心,在此中的生命于是在每一瞬间,在每一当下的时刻都能成为一切的核心。尼采因此是以极大的勇力把生命推举到了宇宙永恒的中心,自我就是太阳,每一时刻自我之光亮将照耀着所有。因此尼采的过程美学是一种“完全热爱世界的方式”。(65)
     处处皆中心。这是尼采过程美学的救赎。
     而尼采酒神精神的太一永融,最终是在把酒神纳入到过程中否定来实现的。不是酒神之为“一”,而是过程之为“一”,处处是中心,处处是酒神的光辉之迷醉,两张面孔的酒神最终成为过程之“一”,实现了返归自身的还乡之旅程。
     当尼采喊:只有人是美的时候,那是一种酒神故乡中成为太阳的壮美,那里乃是美之滥觞与顶峰。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00: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一种过程美学的实践——尼采写作之臆测
      
      尼采清楚人之为人的弱点。人如何能承担着无止境的过程呢?人类自身的软弱使自己面临着放逸的危险。因此尼采会说人所能碰到的最可怕的敌人会永远是自己,他随时潜伏着给予自己以攻击。在自己的火焰之灰烬与燃烧间,尼采也从来就没有停止他的摇摆。未来不能长久地成为他意识中的清晰的星图。只是不可预期却反而又正给超越带来无限的过程之绵延。就在这种反复的辨证中尼采陶醉着痛苦着清醒着走在美的无限过程中。
      尼采曾经说:我的时代还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尼采是说着谶语般的预言。他的酒神也是在被人不断地辩论中死去和新生,存在于被演绎的无限之过程中。尼采也如同他自己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一样,查拉图斯特拉在传教的同时不断地否定自己真理的真实性,不断说:我教你们!却又不断挑白:我说着谎言。
      查拉图斯特拉要代言什么?尼采又要言说什么?
      尼采是在自我否定,自我实践其过程美学。
      查拉图斯特拉的降临就如同耶稣的降临一样乃是要教人热爱生命。然而查拉图斯特拉却警告:上帝死了!另一个上帝也不存在。尼采既然连同酒神都要纳入过程之洪流,那么尼采自然清楚意识到自身写作的危险。自己并不能是一个上帝,哪个被查拉图斯特拉嘲笑的“驴子”。尼采不要崇拜。他只要教人之过程美学的救赎。
      “途中,我蓦然捕捉到一个观点,并赶紧用简单贫乏的言语将它固定下来,怕它飞走。可是这观点死了,因枯燥的言语而死”。(66)任何观点因为其被固定都会死亡,因此尼采要用异教的查拉图斯特拉来否定欧洲的“上帝”,并且借其谎言的自我揭示来教人热爱生命,却又否定自身为“上帝”之新的降临。查拉图斯特拉面对信众对上帝和自己的双重背叛而欣喜。(67)此外枯燥的语言无疑会加剧观念的死亡。而尼采是要教人成为“处处中心”的,是要“把光明集中在书里”的。(68)因此尼采狂肆意流淌着战斗的文字。
      尼采书写风格的意义本来就在于表达“一种充满激情的内在的紧张。”(69)但是这种紧张并非就仅仅是说与不说的紧张,尼采是哲人,不是说谎的诗人。现代社会的偶在性使尼采发现了更深沉的酒神痛苦,他是在酒神必须被否定从而成为过程的美学思想中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方式,那既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过程之中的焦虑。
      尼采就是要在永远未达到而处在于过程之中来拯救自己。消除目的性,尼采深深厌恶虚荣心与嫉妒,尼采高呼我的时代还未到来,一面为自己的的孤独而选择了消除对目标关注的“过程写作”。
      尼采依靠着狮子般的坚强意志希冀着婴儿般的圣洁,是在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拨动着生命的琴弦。尼采的书写是在创造,在超越,在永恒的诗的遥想之过程中,这才是尼采所追求的:尼采的荣誉。
       尼采并非是惨死在思想的十字架上!尼采也要成为过程,被不断评述的过程!

      
   参考书目      
      《悲剧的诞生》 《苏鲁支语录》 《人性的,太人性的!》  《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 《看哪,这人》 《曙光》 《快乐的科学》
      《尼采的微言大义》《尼采在中国》 《尼采在西方》  《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  《圣经》  《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徒》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诗化哲学》 《尼采传》 《尼采》

注释:
(1)《尼采的微言大义》  刘小枫  《书屋》 2000年10期
(2)《尼采的“柏拉图”主义》  罗森 著  张辉  译  选自《尼采在西方》 刘小枫  倪为国 选编  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
(3)《悲剧的诞生》[德] 尼采 著   周国平 译  97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年
(4)同上
(5)《苏鲁支语录》[德] 尼采 著  徐梵澄译  198页  《卷三 新旧标榜 三》  商务印书馆  2004年
(6)《从我们的体验看尼采哲学》 [德] 托马斯•曼  见刘小枫编 《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 326页  上海学林版1997年
(7)《人性的,太人性的!》[德] 尼采著  杨恒达译  118-119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苏鲁支语录》[德] 尼采著  徐梵澄译  333页 《卷四 醉歌 八》商务印书馆  2004年
(9)《悲剧的诞生》 267页
(10)同上252-253页
(11)《权力意志》 [德] 尼采著  张念东  凌素心译  341页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12)《悲剧的诞生》222页
(13)《苏鲁支语录》333页 《卷四 醉歌 八》
(14)《人性的,太人性的!》65页
(15)《苏鲁支语录》332页 《卷四 醉歌 七》
(16)《尼采哲学的希腊文化底蕴——兼论尼采永恒轮回学说》 章雪富  石敏敏  摘自《尼采在中国》  郜元宝编  830  页  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  赫拉克利特声称: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凡事都有两面性。《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23-24页  商务印书馆  2002年
(17)《权力意志》 145页  第1064节
(18)同上 155页  第545节
(19)《苏鲁支语录》8页 《前言 四》
(20)同上85页 《卷二 同情者》
(21)《诗化哲学》 刘小枫 著  136页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7年
(22)《看哪这人》选自《权力意志》84页
(23)《苏鲁支语录》223页 《卷三 病愈者 二》
(24)《看哪,这人》[德] 尼采著  张念东  凌素心译  105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
(25)《苏鲁支语录》164页 《卷三 日出之前》
(26)《权力意志》159页   第1062节
(27)《悲剧的诞生》 183页
(28)《圣经》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见《太 7:14》
(29)《权力意志》 204页  第431b节
(30)《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  97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1)《悲剧的诞生》27页
(32)《苏鲁支语录》《卷四 象征》
(33)同上21页   《卷一 精神之三变》
(34)同上334页 《卷四 醉歌 十》
(35)同上119页 《卷二 文化之城》
(36)同上155页 《卷三 幻象与谜疑》
(37)《悲剧的诞生》98页
(38)同上267
(39)《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  海德格尔 著  郜元宝 译  5页  出自 《尼采在西方》
(40)《曙光》[德] 尼采著  田立年译 326页  第552节  漓江出版社  2003年
(41)《看哪,这人》 3页  
(42)《人性的,太人性的!》163页
(43)《苏鲁支语录》 220页 《病愈者 二》
(44)《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是谁?》海德格尔 18页
(45)《尼采传》 [法] 丹尼尔*哈列维 著  刘鹃 译  149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46)《权力意志》675页  第617节
(47)《尼采传》 168页
(48)《苏鲁支语录》 81页 《卷二 幸福的岛屿》
(49)《从尼采到海德格尔——对海德格尔论尼采作品的批评性评价》  格尔文 著  默波  译  出自  《尼采在西方》
(50)《苏鲁支语录》8页 《前言 四》
(51)《悲剧的诞生》253页
(52)《苏鲁支语录》103页 《卷二 清夜谣》
(53)《狄奥尼索斯对抗被钉十字架者》 [法]弗拉狄耶尔著 成官泯译   出自《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徒》[德] 洛维特/沃格林等  田立年 吴增定等译  205页  华夏出版社  2004年
(54)《偶像的黄昏》摘自《悲剧的诞生》326页
(55)其中的异同详见《悲剧哲学家尼采》中的《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一章  陈鼓应 著  三联出版社  1987年
(56)《一个不合适宜者的漫游》摘自《悲剧诞生》 316  
(57)《苏鲁支语录》198页 《卷三 新旧标榜 三》
(58)同上139页 《卷二 救赎》
(59)《曙光》 217页  第306节
(60)《权力意志》465页  第699节
(61)《苏鲁支语录》 201页 《卷三 新旧标榜 八》
(62)《曙光》[德] 尼采著  田立年译3-4页  第3节  漓江出版社  2003年
(63)《权力意志》 235页   第656a节
(64)《永恒轮回和上帝国》[美] 阿尔蒂泽 著   陈建洪 译  出自  《墙上的书写——尼采与基督徒》 196页
(65)同上 197页
(66)《快乐的科学》[德] 尼采著  黄明嘉译  229页  第298节  漓江出版社  2003年
(67)见《苏鲁支语录》中 卷四《醒悟》,《驴子节》两节
(68)《快乐的科学》116 页  第90节
(69)《看哪,这人》 58页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0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某人应急而写的美学论文

只是现在改成学术随笔了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20 09: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是应人之需急就的,枕兄知晓
    不过自己一直也期望能写关于尼采的文章
    学术是安心的,自从看了刘小枫的尼采言说,闷了一肚子气
    现在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吧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20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17:17 , Processed in 0.0795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