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15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当说明,这是宗教社会学论文
其次神义论严格说是宗教学内容,只是在宗教社会学中有人曾经提及,所以是察边球
原文题目是: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参照下的禅宗神义论简论____以禅宗相关经籍为例
所以不得不 限制在宗教社会学
因为禅宗确实已经不是宗教了,民间信仰的佛教是一回事,而禅宗则是另外一回事
禅宗接受的主体在历史上是士大夫等知识分子,所以民间的 佛教是不能和禅宗混为一谈的
这和道教和庄子的分野是一样的
确实空空之妙有境界如同不可说的"道",但却不是"空",更不是虚无,而是超越二元分识的,借用胡尔塞的词语,就是"悬置".且不管你什么佛于非佛,<金刚经>说,佛曰如何,是为如何,然而却实则非如何.正是要断除执著,
"主体无体,却真实如一"是不对的,因为仍陷入执著
佛教那些圆融共通,所谓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等等理论不是禅宗关注的,这才能把禅宗佛教其他宗派,譬如天台等区分开来
禅宗不是佛教,禅宗不是天台宗,不是净土宗
历史上为何禅宗兴盛,不论魏晋时候,庄佛如何互相渗透,原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佛寺八九为禅宗,却不是传承大佛法逻辑推演的天台宗,也不是能和基督对话的净土宗.
正象庄子美学不是道教美学一样,禅宗美学也不是佛教的审美观,正因为如此,禅宗今天名存实亡而佛教却依然兴盛.
论文的思路是借用西方理论首先确证禅宗宗教地位是迫不得已,毕竟受专业限制,而且禅宗确实已经被审美化了,或者哲学化了.佛教所谓四大,所谓六识,那是哲学不是宗教.正如基督教和柏拉图的相混合一样,中世纪的基督教已经不复为基督教
至于结论部分,只是因为正深敬服尼采,所以便期望禅宗和尼采接洽.
佛教可以有神义论,但是禅宗确实是没有神义论问题的,这我承认
汤一介先生说起禅宗有超越性,和儒家和老庄一样,佛与禅宗是分离的.这种超越性才上我真正兴趣的.禅宗宋代为什么能对朱明理学心学产生那么大影响,是因为儒家看到了这种超越性,所以拿来用的.那为什么不用佛教呢?很清楚.
大乘经典确实看了,只是诸多内容是不能用来论证禅宗的,似乎没有学者拿大乘教义来说禅,多是借用后世公案.铃木大拙更是把禅说的玄而又玄,遭到了胡适先生的批评
倘若是对比基督教和佛教,那却是用的着的
总之为了把唯一和社会学有些须关联的神义论拿来和禅宗比上.思想大于学术价值.只是内心一种渴望而已.
尼采说过,不做学者,素来服膺.只是本文几部分的论证步骤还是很清晰的.
信禅却不信佛,信耶稣却不信基督
兄台难能可贵会对佛教感兴趣,现在很少见了.我都以为基督教有压倒性优势呢.楞严经,椤枷经,圆觉经经典博大精深,也够我读一辈子了
论文只是想一直打通尼采和禅宗的初步准备,所以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而且初稿写完一直没有时间修改,毛病很多.多谢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