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死了两个丈夫的风流寡妇夏姬在四十八岁那一年,楚王国的一号智囊巫臣不惜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远逃敌国和她结为夫妇,结果为自己的家族招来灭门大祸,夏姬的魅力可想而知。西施和杨玉环使曾经英雄一世的国王丈夫在温柔乡中玩物丧志,最后把国家玩垮了。江淮名妓陈圆圆则使满清统治中原达290年之久。这些美人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过错,都是她们的美丽惹的祸。
(一)夏姬的魅力和影响
公元前7世纪后期,周王国的封国陈国举行了一桩盛大的婚礼,未婚夫是陈国政府高级官员夏御叔,未婚妻则是郑国的公主,国君姬兰的女儿。历史学家不知道她的乳名,只知道她嫁给夏御叔后按当时的习俗从了丈夫的姓,改名夏姬。她是一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和同时期的西腊美女海伦有着同样的魅力,使智力正常的男人陷入全体的疯狂。二人在当时已知世界的东西两端各自引发了一场影响世界命运的国际战争。海伦引发了伟大的特洛伊战争,以此为题材的宏篇史诗《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拐走了希腊王妃海伦,战争的结局是特洛伊王国的毁灭;夏姬不但毁灭了她的家庭和她的国家,还使当时的超级强国楚王国陷入不可挽回的衰落。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战争以及对历史的冲击力与海伦相比毫不逊色。
夏姬的惊人美丽不是苍白的语言能够形容出来的,反正无论怎样精明强悍的男人在她面前都会丧失力量和理智。她的丈夫夏御叔就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娶了一个如此美丽的妻子,可以想象他的心灵是不可能得到片刻安宁的,结果他以比别的男人快五十倍的速度衰老下去,两年不到就横死在牡丹花下,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夏征舒。夏姬正值芳龄就成了寡妇,当然是世界上最年轻美丽的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是像夏姬这样美丽的寡妇要想不惹是非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心理不健康的男人都在她身上打主意,条件许可的则积极行动起来,就像苍蝇闻到血腥味一样一窝蜂地聚集到夏姬的门前。大凡美丽的女人都有崇尚虚华的毛病,有如此多的男人献殷勤一定心里很受用,夏姬乐滋滋地欣赏那些臭男人为了她大打出手,并把胜利者拉到自己的床上作为对他的奖赏。最后的胜利者属于陈国的两位高级文官孔宁和仪行父,他们成了夏姬的长期情夫。这两位本来要进行生死决斗的,多亏一位高人及时提醒他们,说夏姬不是一个男人满足得了的,于是两只斗鸡握手言和,共同享受夏姬的肉体,有时两男一女还同睡在一张床上。
孔宁和仪行父的空前好运令那些失败的男人嫉妒得发狂,他们适时地把二人的桃花运和夏姬的美貌送到二人的顶头上司陈国国君妫平国的耳中,使妫平国也加入了嫉妒者的行列。为了平息心中的嫉妒,妫平国不断找二人的岔子,并威胁说要杀掉他们。当二人得知自己的危险和国君发怒的原因后,无可奈何之余只好忍痛割爱,积极在国君和夏姬之间牵线搭桥,让妫平国也参入进来分一杯羹。夏姬是一个虚荣浅薄的女人,自然不能拒绝国君的情意,于是她的床上睡了三个男人。当妫平国企图利用职权除掉孔宁、仪行父独占夏姬时,也遇到了二人当初同样的困惑,于是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部下分享一个女人,并且多数时候还是同时分享,即三男一女同睡一张床。
夏姬能够和三个男人同时调情做爱,说明她容貌的美丽和心灵的丑陋是同等的。这样的女人要想不给她的亲人和她的国家带来巨大的伤害是不可能的。首先受害的是她的儿子夏征舒,这个淫荡女人在和情夫调情做爱时居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使夏征舒蒙受了极大的羞辱。随着夏征舒一天天长大,他心中的痛苦也在一天天加深,更糟糕的是,三个奸夫当面戏谑夏征舒像他们的共同儿子,把一个男人的忍耐推向极限。公元前599年,夏征舒把正在寻欢作乐的国君妫平国杀死在母亲的床上,孔宁、仪行父从狗洞里钻出来逃得性命。二人在陈国不能立足,就跑到当时最强大的楚王国向五霸之一楚庄王告恶状。楚庄王本来是一个英明的君王,否则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也当不了霸主,但一面之辞有很大的煽惑性,即使是最脱离常识的谎言也能一度蒙蔽聪明人的耳朵,所以才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说。楚庄王也听信了二人的一面之辞,而且逢上他正要展示他的霸权,而声讨\"乱臣贼子\"恰是一个理想的发动战争的堂皇理由。于是他调动大军去陈国讨回\"公道\",弑君的少年夏征舒被逮捕,在他母亲面前被酷刑处死,情形惨不忍睹。夏征舒死后,跟着遭殃的是陈国,楚庄王并没有在陈国另立新君,而是把陈国取消,土地和臣民并入楚国的版图,可见讨伐叛逆不过是一个漂亮的借口。
夏姬的美貌使庄王心猿意马,任何一个正常男人见了美艳性感的她是不可能不动心的。尽管她那时已三十多岁,可看上去仍像一个情窦初开含苞待放千娇百媚皮肤白里透红的妙龄女郎,男人一见就恨不能一口把她吞下肚去。楚庄王也顾不得什么帝王的尊严了,准备把她带回皇宫。他的智囊巫臣斗胆向他提出警告:\"大王仗义兴兵,全世界谁不尊敬。如今却把祸首收做妃子,人们就会抨击你贪色好淫,恐怕对霸权有不利的影响。\"若是别的君王听了这样的逆耳忠言一定会大大地不以为然,心想一个女人怎会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就算是有,也先把这个绝色丽人享受一下再说,只要能风流快活,楚国当不当霸主关我何事。但庄王毕竟是庄王,一个靠自身努力当上霸主的庄王一定比普通君王有一些过人之处,他认为巫臣的话有很深的道理,十分感服地接受了。王子熊侧也被夏姬的美貌弄得神魂颠倒,请求父王把夏姬送给他做偏房,巫臣又阻止说:\"这女子是不祥之物,为了她已死了一个国君,灭了一个国家。如果娶她,一定会给王家带来祸患。\"爱子深切的楚庄王深以为然,断然拒绝了王子的涕泣请求。如果不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谁也不会怀疑巫臣是一位直言敢谏一心为国的大忠臣,只有熊侧看出了他的私心。也许是恋爱中的男人比常人更为敏感的缘故吧,他发现巫臣看夏姬的眼睛燃烧着火焰。他当着父王的面回击巫臣:\"我不要她可以,但巫臣也不能要。\"巫臣用一种委屈万状的声调说:\"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有这种邪恶的念头,我只是一心为我们的国家。\"可见那些别有用心的念头都是用冠冕堂皇的词藻表现出来的。这时庄王的另一位武将连伊襄老碰巧死了妻子,庄王就把夏姬送给他作续弦。连伊襄老的前妻留下一个儿子,刚好到了思慕异性的年龄,突然看见继母那性感的身段和挑逗的眼神,半边身子已经酥了。
连伊襄老在夏姬的怀中只疯狂了两年,就和夏姬的第一个丈夫一样一命呜呼,不过他这次不是死在病床上,而是死在战场上,尸体朝天躺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呼唤上天为他解答一个不能公诸于世的难题。据说那天连伊襄老从喝多了酒的战友口中得知家里的丑事,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拿起长矛孤身一人冲向敌阵,被敌方的乱箭射死。
连伊襄老阵亡后,夏姬跟嫡子私通的丑闻在楚国电闪一样地传开了,她成了过街的老鼠,众人的唾沫都快在她的门前汇成一条小溪,在首都郢都实在住不下去了,只好蒙上面纱返回她的娘家郑国。但郑国宫廷不愿接纳这个臭名远扬的亲人,下令城门守卫不许她进城。被爱情折腾得丧失理智的巫臣发现机会来了,派人通知郑国国君姬坚迎接他的姐姐,姬坚自然听从霸主国的命令。命运像母亲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巫臣,公元前589年,晋国与齐国在鞍邑(山东历城)会战,齐国大败,向楚王国寻求同盟。庄王派人去齐国缔约,巫臣自告奋勇前往。公元前584年,巫臣出发,却在经过郑国的时候,宣称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跟夏姬结婚。那时没有现在的通信设备,信使假传圣旨在短期内是无法核实的。国君姬坚正想把这个招惹是非的祸水推得越远越好,欣然为他俩举行婚礼。巫臣得到夏姬后,连齐国也不去了,缔约的事更抛到脑后,他知道不能再回到楚王国,就带着夏姬双双投奔楚国的敌国晋国。巫臣是楚王国有名的智囊人物,以富于谋略闻名。晋国大喜过望,把他当做上宾招待。巫臣为了夏姬,想千方设百计,辗转曲折,终于达到目的。
我们假设夏姬第一次结婚时十六岁,儿子夏征舒十六岁时杀死妫平国。那么公元前599年她已三十二岁,到前584年跟巫臣结婚时,至少有四十八岁。一般的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已是半老徐娘,可夏姬仍能使楚王国的一流谋士痴心不改,为了她出生入死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可见她不仅仅是驻颜有术而已。
巫臣跟妫平国一样,也付出了可怕的代价,王子熊侧和巫臣的另一位政敌熊婴齐,在巫臣娶了夏姬后妒火中烧,把巫臣留在楚王国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全体处斩。噩耗传到晋国,巫臣痛苦得发狂,他撕裂身上的衣服,倒在夏姬怀中失声恸哭,夏姬则像哄小孩一样拍着他的身子安慰他。巫臣痛心地写了一封信给二人说:\"我固然有罪,但我的家族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背叛国家,你们如此屠杀,我要使你们马不停蹄地死在道路之上。\"两位王子对巫臣的警告嗤之以鼻,他们低估了巫臣的智慧、能力和复仇的决心。
公元前4世纪初期,楚王国的东南角发生了一桩不起眼的事,太湖之北的吴部落酋长吴寿梦把他的部落提升为吴王国,自封为第一任国王,定都梅里(江苏无锡)。这件事当时没有引起中原那些古老王国的注意,因为这个新王国十分落后,作战时军队仍停留在赤身露体的阶段,近亲通婚和三代同房睡觉的现象则十分普遍。这样落后的王国在百年之内应该不会对楚国有任何影响。只有巫臣看出这个新兴的王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无比价值,因为这个王国位于楚国的后方,如果强大起来将对楚王国构成致命的威胁。而楚王国的后方一直是高枕无忧的,这也是他优越于其他任何一个王国的所在,所以楚王国能够集中力量问鼎中原,而其他王国在对付楚王国的挑战时还要留相当大的兵力来防备来自后方的威胁。楚王国的疆土很大,一旦吴王国和楚王国处于战争状态,陷于两线作战的楚王国将在国土的东南和西北两端调动军队,两地相距一千五百公里。别说远水救不了近火,军队经过这么长距离的急行军也会失去战斗力。巫臣向晋国政府献出\"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政府立即接受,派遣巫臣的儿子巫狐庸率领一个军事顾问团,前往吴王国教授他们加强政府的组织和训练他们的军队现代化--如何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和各种战略战术。吴王国在晋国的资助教导下很快强大起来,不但阻止了楚王国的东进,更成为楚王国背后的致命敌人,楚王国第一次面临本土有被攻击的威胁。
十年之后,用新式装备和战术武装起来的吴王国开始向楚王国用兵,而且保持连续不断的攻势,使楚王国每年都要出兵七八次之多。吴王国刚脱离原始部落阶段,国民思想单纯,花花肠子少,作战时只知勇往直前,不像楚王国已暮气深沉,军队一边对外作战一边在心中打自己的小九九,结果貌似强大的楚军团反而败多胜少。吴王国的疆界一步步地向西推进,楚王国边界的三个军事重镇相继陷落,东南边境全部残破。这时晋王国乘机向楚王国发起军事攻势,两国大军在河南鄢陵决战,被吴军团拖得筋疲力尽的楚军团一战即溃,兵团司令熊侧惭惧自杀。另一位王子熊婴齐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死于跟吴王国一次战役后的路上,楚王国的力量被消耗殆尽。
楚王国并没有因两位王子的死于非命而从噩梦中复苏,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他。公元前4世纪后期,楚国更大的一位英雄人物伍子胥被楚王逼反,他逃到吴王国,被吴政府任命为军事总参谋长。这时吴国在巫狐庸的教导下已经强大起来,他手中有了回国复仇的资本,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巫狐庸一手训练成的吴军团向楚王国发动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军事总攻。楚军团溃败,首都陷落,楚王逃往外国,来不及逃走的王后和所有高级官员的妻女全部沦为吴军的性奴隶。
这都是夏姬的美丽惹的祸。
(二)西施的迷人和吴国覆亡
下面再介绍另两位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美丽女人--西施和杨玉环。她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围绕她们的诗词歌赋和电影戏剧不胜枚举。
西施的故事紧接着夏姬的故事,但对历史的冲击力比夏姬要强大百倍。吴王国征服了当时的超级强国楚王国,在中原那些古老王国中引起的震荡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这个穿着奇异服装说着奇异语言没有任何文化根基的蛮族国家,用最高级的礼节迎接他们的使节,派出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团去吴王国寻求他们一夜间暴发的秘诀。吴王国一夜间成为当时最强大和最受尊敬的国家。
就在吴王国的国运如日中天之际,就像当年楚王国的东南角发生了一桩不起眼的事件一样,他们的东南角也发生了一桩不起眼的事件。居住在钱塘江流域的越族在他们杰出的酋长勾践的领导下建立国家,勾践自封为第一任国王,宣称自己是夏王朝开国君主姒文命的后裔。实际上他们比吴民族距中原文化更远,血统也更不相干,使用一种比吴王国更难懂的语言,过着一种更奇异更野蛮的生活,是一个完全没有被文明冲击过的草昧部落,因为他们和文明的中原隔着另一个野蛮的吴民族,来自中华文明的影响被吴民族从中隔断。
姒勾践对北方那个暴发户发迹的过程有很深的印象,决心用吴王国强大的经验来振兴自己的国家。他发出招贤榜文,企图从智慧的中原尤其是楚王国挖掘人才。这一招果然奏效,没多久就有两位楚王国的民间志士应召前来,他们是后来被证明最杰出的英雄人物范蠡和文种。姒勾践在二人的指导下对政府和军队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
与楚王国对吴王国的崛起视而不见不同,吴王国在警惕地注视着越王国的动向,当他们得知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打算走吴王国的老路时,就决定对越王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因为他们深知这条道路的厉害性。就在姒勾践称王的第二年,吴军团在他们的英雄国王姬光的统领下进入越王国,在浙江嘉兴和越王国的主力军团相遇,两军展开决战。吴王国这次的运气太坏,越兵团在范蠡的策划下利用老弱军士和监狱里的死囚对吴军团进行自杀性的冲锋,使优越感很强的吴军团动了恻隐之心,结果在尾随于死囚后面的越军团生力军的冲击下溃败。姬光的脚趾中了越军的毒箭,回国没几天就死了。
嘉兴会战的胜利对越王国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越王国避免了覆灭的命运;另一方面使姒勾践掉以轻心,把富国强兵看得太简单了,错误地认为越王国的军政改革已大功告成,越王国已足够的强大,不用再继续做艰苦细致的努力了,一再把范蠡、文种的警告置之不理。结果越王国改革的步子放慢了,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吴王国则不同,继任国王吴夫差发誓为父王报仇,他每顿饭都命卫士大声问:\"夫差,你忘记杀父之仇了吗?\"他则肃然回答:\"誓死不亡!\"两年后,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吴王国对仇敌发动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以为很强大的姒勾践成了俘虏,被送往吴国做夫差的家奴。
姒勾践本来要在吴国做一辈子奴隶的,但范蠡的智慧挽救了他,这位忠心耿耿的智囊在姒勾践为奴期间一直陪着他受苦。有一次吴夫差生了重病,他劝说姒勾践尝夫差的粪便来诊断病情,把夫差大大地感动了,下决心把姒勾践释放。姒勾践只当了三年奴隶就回到了越国,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秘密重整军备,积极准备报仇雪耻。但两国国力相差太悬殊了,吴王国是一等强国,越王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刚刚脱离草昧状态的落后小国,要想在短期跨越那巨大的差距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越王国在前进时吴王国也在前进,吴王国向前跨一步相当于越王国向前跨十步。要想在短期内超越强大的对手,惟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加速前进的同时设法使对手前进的步子停下来,如果能倒退那就更好。要想做到这点谈何容易,夫差不是白痴,更何况还有伍子胥那样的超级智囊辅佐他。就在姒勾践一筹莫展时,文种给了他战胜敌人的秘密武器,他劝说越王在国内挑选绝色美女,经过专门训练后送给吴夫差享用。吴夫差是英雄人物,但英雄都过不了美人关,一旦碰上自己所爱的女人,就会沉溺在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就没有精力和热情过问国家大事了,就会和那些忠心能干的栋梁之臣日渐疏远。姒勾践采纳了文种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搜罗美女,结果在越溪边上发现了一个名叫西施的浣纱女,她的美貌使初次看见她的男人疑是仙女下凡。文种的计谋奏效了,当夫差第一眼看到西施时,就像中了邪似的酥了,恨不能把她融化进自己的身体。不用说,西施很快把夫差的魂勾去了,夫差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她,整天围着她的身子打转,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哪一天她会突然飞走。他的全部工作就是如何讨西施的欢心,把国家大事远远地抛在脑后,除了和西施逗趣取乐外不知道还有别的事情要干。西施有一种\"心痛\"的病,大概就是现代人所称的胃痛。每逢西施病发,就会用手\"捧心\",这时她的美丽会增加十倍,连水里的鱼儿也会忘记游动而沉入水底,夫差更是魂魄消散,忘记了自己是个国王。那些为吴王国立过大功的文臣武将看到国王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个无尺寸之功的文弱女子身上,对他们一天比一天疏远,未免心怀埋怨,久而久之则由怨生恨,纷纷离开吴王国自谋出路,只有忠心耿耿的伍子胥不识时务,不断在夫差耳边说些不顺耳的话,把夫差一步步推向疯狂。吴王国前进的步伐停滞了,越王国则在大踏步地前进。
为了远离那些多嘴讨厌的大臣,和心上人不受干扰地享受\"爱情\",夫差特地在姑苏城外建筑一座最豪华的宫殿--姑苏台供西施居住。吴夫差不分昼夜地呆在那里,一连几天不回朝处理政事,吴王国朝野上下成了一团乱麻,国力急剧地衰落下去。越王国军民则在姑苏台的歌舞声中热火朝天地练兵习武,国力蒸蒸日上。
伍子胥看到吴王夫差这样胡闹下去会招致吴王国的毁灭,不惜老命前往姑苏台重提那些逆耳忠言。夫差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像一只被激怒的疯狗一样狂怒起来,下令这位元老旧臣挥剑自裁,然后把他的尸体投入大河喂鱼。
伍子胥自杀的消息传到越国后,经过充分准备的越政府认为条件成熟了,便对吴王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吴军一战即溃,首都姑苏陷落,吴王夫差自杀,临死时用布蒙住脸,因为他既无颜在地下看见忠臣伍子胥,又不忍心看到自己挚爱的女人躺在仇人的床上。
吴夫差自杀后,西施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
(三)杨玉环的美丽和唐朝的衰落
和西施相比,杨玉环的悲剧要更深一层。
杨玉环是唐王朝第九任皇帝李隆基的爱妃。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国力最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伟大王朝,唐帝国也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其地位和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差不多。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世界各地的志士仁人不惜冒着被本国政府杀头的危险也要往那里跑。在长安的一百多万居民中,外国侨民就有三十多万,比今天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外国人还要多。另一个商业城市广州也有西洋侨民二十多万。唐帝国在李隆基统治时期繁荣到了顶点,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富裕,一斗米只值三四个钱,社会秩序安定,臣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对外战争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帝国的疆土扩张到了极限,国际形象达到了神话般的地步……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帝王,他的高度智慧和坚强性格可以和唐王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大帝媲美。李隆基在青年时期就显示了他的超人智慧和干练果敢的政治才能,那时唐帝国的政府大权掌握在女人手中,一连串的宫廷政变使唐王朝随时面临覆灭的危险。先是韦后专权,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公开招权纳贿,残害忠良,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居然疯狂到把皇帝李显、也是她们的丈夫(父亲)毒死,另立李显跟姬妾生的一位十三岁的儿子李重茂继任皇帝。当时还是亲王的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结盟,发动宫廷政变,率领禁卫军冲进皇宫,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李旦是一个淡泊名位的人,对政治没有兴趣,只当了两年皇帝就把帝位让给李隆基。但李隆基只是名义上的皇帝,政府实权控制在和他同样精明刚强对政治充满野心的太平公主手中,当时七个宰相,就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党羽,没有她的首肯李隆基的圣旨就没有效力。李隆基自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长期存在下去,开始有步骤地收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太平公主发觉这位年轻的侄儿不太顺服,计划废掉他,另立别的侄儿。李隆基及时察觉到这个阴谋,便对姑母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在首都长安戒严,展开大规模的逮捕整肃,把太平公主的党羽抓了起来。太平公主自杀,李隆基牢牢地控制了政府。
李隆基掌握朝政大权后,即着手对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这时唐政府已经朽乱到极限,尤其是冗官塞道,人浮于事,责权不清。武则天为了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大力提拔貌似恭顺的新贵,造成\"补阙连车载,拾遗用斗量\"的冗官集团;加之韦后和安乐公主公开卖官纳贿,冗官有增无减,使开元初年的冗官达数千人之多。不断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还因\"群鸡啄食\"助长了官吏间的争斗,毒害了官吏的品格。针对这种现象,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官,现有官吏十去其九,使行政效率大为提高。李隆基又提倡节俭,严禁官吏浪费挥霍国家资财,又重拳打击贪污渎职行为,政府面貌为之一新。经过李隆基的励精图治,开元末年唐帝国繁荣到了顶点。经济和社会秩序有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四道无豺虎,远行不劳求吉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可为佐证。对外战争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东部从契丹手中夺取了辽西二十一州,西部打败了强悍的吐蕃,打通了和西域的交通线,又征服了碎叶,疆土扩张到了极限。文学艺术方面也硕果累累,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是空前绝后的文学奇才;书法家颜真卿、画家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的艺术成果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朝代出现了这么多的杰才俊士,是李隆基统治前期文治武功的最好写照。
李隆基的英雄生涯因为碰上了美丽的杨玉环而告一段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