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呆呆瓜

我读《为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为政》文学之美






《为政》前四句为一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节先讲明:政以德方彪炳而天下臣服,这德政是老百姓内心所向,是社会自然而然的趋势,但人有惰懒偷幸,必须德为主,刑法相扶。这德要圆满天下,非一朝一夕。


这节是明首要、知趋势、懂扶持、感艰卓是总论。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用了四个人来问孝,来说明德政的内容。这几句理解了文字意思后需要跳出文字意,去理解这背后的德政境界。


大夫问孝是说“为政”的执行境界;大夫之长子也是未来的大夫问孝是说“为政”的服侍天下的境界;二学子问孝是未仕之人问孝是说“为政”的内在修养与“为政”的态度境界。


这节主要是丰富为政之人的道德心灵修为。先从“为政”者的自身认识来完善。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节是讲“为政”的人有了德道心灵修为后如何察政、如何为政。1。是理解透彻而能发扬;2。明察秋毫;3。不知而求其故,术无穷而事功。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节讲“为政”者行为准则。1。博通不攻不成专才;2。先做的基础上才发议论,再按论求索;3。理解包容而不结党营私;4。为政者学思,思学必齐头并进才不会误国误已;5。天下之大,非一已而能通,不能理解时包容共存之心不可失;5。处事治国懂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可装明害事;6。不可求利而为,只能尽心尽力为事,而持存疑存危之心,言语行为都要留有回旋余地,少过无悔报酬自来。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诸侯之问是讲“为政”的最高者最主要的事是:举直错诸枉;大夫之问是讲“为政”的具体执行之人必须有的态度做法:庄孝慈则民敬忠,举善教不能则民受鼓舞而积极上进;许多人问孔圣是讲“为政”者的出处、递补之道;最后是孔圣感慨“为政”者能做到人以信立就可行天下了。信是心里明白的道理而行遵,也包括言出行到的意思。


这里有言外之意:孔圣说我讲了这么多的为政做人的道理。今时天下无道,我难道要去适应这无道去做官。这不是言而无信吗?我传承上代的文明,教授学生,保全文化,这些所作所为不是在“为政”吗?为政不是做官,是治理天下,今天下乱矣,我保持这真正的治理之道不使磨灭,这才是无道中的“有政之为”呀?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节是结束,也是对为德的影响和流长作说明,也是怕文化中断磨灭作警语格言。


不论世道怎样变,文化政治是一脉传承的,纵算有变化也是从起始处而流变,万变不离其宗。孔圣用“春秋笔法”一字克邪表明态度“鬼”,把不是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放到了以祖宗一样高的位置去顶礼谟拜,把祖宗文化丢掉一旁是媚谄宵小。明白了祖宗文化,见义不为保全自身是懦夫。


孔圣讲“为政”里没有半句“家天下”的思想,都是“公天下”的思想,这是孔圣不仕的最大原因,当时天下已经成为“家天下”不在是有德者居之。上古的文明,为政之道被时代抛弃,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因为儒者是孔圣门徒,书里记载的都是“公天下”的思想,而且不怕死见义而勇为,对把天下看作是自家的家传之物的封建文明是有毁灭性打击的。这也是诸侯不用孔圣的最大原因。后世被封建君主标榜的“儒教”都是流变了本质成为了“家天下”的统治工具。离孔圣本意的“公天下”“德天下”早已十万八千里,徙存皮毛罢了。精魂散入九天外,皮毛留存帝王家。


我心哀哀,其泪扬扬,民无衣被,祖德何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2 23:15 , Processed in 0.0764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