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9|回复: 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王焱:从罗马不设防想到的(完整版)(特别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4 18: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焱:从罗马不设防想到的(完整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盟军进攻意大利。统率美军的是克拉克上将,统率英军的是亚历山大上将。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德国陆军元帅凯瑟林。凯瑟林是一位军事指挥才能极为杰出的军队统帅。更为难能的是,在整个意大利战争期间,由于他直接下命令保护那些珍贵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不但象威尼斯、波伦尼亚这些意大利的古城,德军都未经一战而主动放弃,从而在战后得以幸存;而且为了在战争中保护罗马和佛罗伦萨,凯瑟林还宣布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不设防城市”,主动撤出军队,另外辟地作为战场。可笑的倒是美军将领克拉克,他不去与德军的主力决战,却趁势占领了不设防的罗马城,还声称“收复”,未免令人失笑。
    常言说,“兵者,危道。”战争关乎死生,系于存亡。也正因此,古往今来,战争史上,为了取胜而不惜采用任何下作手段的将领多得不可胜数。可凯瑟林在两国决战的生死关头,竟能将文明遗产的保护置于战争的胜负之上,不能不令人赞叹。假如他不是主动避让,而是采取焦土抵抗的战术,则这些千古文化名城必然在战火中毁于一旦。人类文明遗产将遭遇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无论纳粹德国有多么凶残,在这位元帅身上,我们却看到依然有德意志民族的伟大文化教养在。
    更令人感慨的是,凯瑟林指挥的德军防线的制高点,是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卡西诺山修道院,那是公元六世纪基督教本尼迪克特修会的发祥地。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凯瑟林下令不许军队在修道院附近设防。结果,反倒是盟军由于怀疑德军会利用这个修道院作为防御设施,出动大量轰炸机先将这一珍贵古迹夷为平地。凯瑟林的作为,连许多盟军将领也不能不肃然起敬。令人遗憾的是,战争结束后,凯瑟林却作为战犯被意大利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听到这个消息,盟国许多在战争中曾作为其对手的政治家和将领都为他鸣不平,就连已经卸任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也委托战后已经晋升为元帅的亚历山大写信为他说情。凯塞林最终在1952年7月被释放。
    今天当我在历史久远、文明辉煌的欧洲大陆旅行,看到人们在罗马、威尼斯、弗罗伦萨等历史文化名城之间流连忘返,很想问一问他们,是否还能联想起这段历史往事?
    作为中国人,在欧洲众多历史名城的辉映下,我们会感到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城市建筑遗产,不免多少相形失色。追索其原因,我以为近代文史学者黄濬所言最为确当。在黄濬看来:“吾国虽以旧邦著于世界,然大建筑物除长城外,鲜能保全,以殿宇廨舍,率用木材故也。”然而,即便建筑所用的材质有异,如果单单就作为文明遗产的古代城市建筑而论,老祖宗所留下的未必就比欧洲逊色。在老大中国还处在积贫积弱的民国初年,日本作家鹤见祐辅,在欧洲“看了马德里的山都,看了威丹的新战场,看了美丽的巴黎的凯旋门后的夕阳西坠”后来到北京,还是不能不被北京古城所拥有的那种雄奇的文化魅力所倾倒。
    当鹤见坐着火车到达北京的时候,他首先看到的是,北京的城墙“暴露在五百年的风雨中,到处缺损,既不及围绕凡尔赛王宫的砖,单是整齐,也不如千代田城的城壕的石块。但是,这荒废的城墙在游子的心中所引起的情调上,却有着无可比类的特异的东西。令人觉得称为支那的这一个大国的文化和生活和历史的一切,就渗进在这城墙里。”待他走出北平车站,一见巍然之前门,便觉气象万千。其城楼与箭楼之壮美,特别是正阳门之箭楼,作为意涵民族保卫精神的军事性建筑,庄严博大,挺立于市街的中心,象征着北方民族性之伟大。鹤见说,他仰观正阳门,从“几十尺的石壁之上的楼门的朱和青和金的色调,足够想像出明朝全盛时期的荣华。而且那配搭,无论从哪一面看来,总觉得美。这也可以推见建造当时的支那人的文化生活的高的水准。”更令鹤见惊异的是,故宫太和殿“门前的石灯、石床、石栏之宏大,我以为欧洲无论哪一国的王宫都未必比得上。……自己常常想,能想出那么雄大的构想的明朝的人们,那一定是伟大的人吧!”由此竟使他放下了近代日本人常见的狂妄与骄横,想到“一见便该谩骂似的支那人的生活之中,却有我们日本人所难于企及的‘大’和‘深’在。”
    时至今日,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尽管得以幸存,然而,那经历几百年间的寒霜雪雨,以巍然的身姿环绕拱卫京师的城墙却已经荡然无存。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们消失的原因,却并非由于外敌入侵的战火兵燹。这正象黄濬所指出的,“吾国都会公私宇舍,不尽以荒而圮,其毁之亦尤力。殆亦世界所寡有。”
    世人论华夏文明近代凋敝,每每归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黄濬却在他的《花随人圣庵摭忆》中指出,其实考察历史,“若拓跋魏,若辽,金,以及满清,皆有所建设。蒙古虽甚暴,而其后亦多创置。”“今日中国精完之城邑,仅有北京,而北京之所以有此风格,乃自辽、金、元诸代承袭而来,异族帝王有造于中国如此,关心中国文化者,不可不知此盛衰起伏之迹。”
    黄濬的分析兼顾到中国文化的不同层次。他指出,尽管“吾国哲人所垂训者,何莫非以因为创”,都强调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因袭才能有创造,可“试考有史垂三千余年,而国中名都之有宫殿者,只余北平一城。开封宋宫,只余龙亭。金陵明宫,只余东西华门。泱泱大邦,重基杰构,所留遗后世者,大抵皆为荒烟蔓草,此非为铲除封建思想,直以自曝吾族破坏力之特伟。此习不革,何以自全于悠久哉?” 殷周时代是宗法伦理社会,所以征伐战争,先要破坏敌方的宗庙。此一传统相沿传承,致使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多毁于自己人之手。就执钧者而言,受近代激进主义影响,往往因为痛恨封建主义,牵连而及,以为摧毁旧建筑可以收扫荡封建之效。这一破坏传统,如果不能彻底革除,则中华民族是成不了文化腾达的伟大民族的。
    黄濬进而指出,“其所以每经大乱,一切文物即荡然无存者,类皆以民间教、学两失之故,但知毁廓,以申怨毒,而不悟已成之结构,皆为国宝。相习成风,视为固然,易代之际,始勇于破坏。抑知每经大乱一度,民失教养者愈众,后者之学识,未必遽逾于前,所形于建筑者,则已必逊于前。” 此所以古代的延陵季子游于晋国,道是:“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
    黄濬以八国联军入侵,海淀游民乘乱抢劫圆明园为例,说:“二十年来,圆明园故址,文础雕栏,暨于山石,为豪强攫取略尽……京城道上,常见大车曳宫殿木材花石而过,不知所往。”以为此事当与明清易代之际吴梅村的“易饼市中金殿瓦,换鱼江上孝陵柴”同一沉痛。他说:“余谓残毁文化最力者,实为国中盗贼……焚斮洗荡,驯成今日之状,故国之不强,文化之不振,未可概罪于异族也。而其大原,在于民之失学,与不得其养。”即便是“人民”,“其摽掠之狂既煽,则当以病态论,不可不勇于治疗也。”
    今天回想,包括古城北京在内的承载华夏文明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未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其原因也依然不外这两个:缺学识,缺教养。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2-24 2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12-31 1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前,我老家的房子雕梁画栋,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庞大庄园,庄园内武装人员就有数百人,甚至有山间专门运钱的道路。据老人回忆,比他们看到过的刘文彩的庄园还漂亮。抗战时期曾遭日军轰炸,但损失远不是毁灭性的,可惜文革时期破四旧,全部拆光了,连废墟都没有留下。如今搞的当地旅游部门非常郁闷。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2-31 15: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12-31 15: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户谈不上,但也是湖南提督的家嘛,不会太差。具体位置我就不好意思说了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4 09:58 , Processed in 0.14268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