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多自诩为白领阶层,自夸不曾为张靓颖投过一张票——因为白领自矜、成熟,不能与狂热的小毛头相比。这种现象在半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就好比大礼堂上低头认罪的地主走资份子齐刷刷地扔掉头上纸帽,不顾场上错愕的群众,一起朝着夕阳欢天喜地地奔去。
白领族一直是网络上被羞辱、群殴的对象,连他们自己也往往愧于承认,此次敢于勇表身份,乃是受张靓颖的感召,结束了四分五裂的状态,齐心发起白权运动,完成自我身份的回归。
不仅如此,白领阶层与中产阶级、精英们组成声势浩大的联盟,自称“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公然向工农商学兵群众挑战,但由于靓颖来自寒门,出身坎坷,受到草根阶级的同情,其身份又受到大学生们的拥戴,所代表的欧美文化正好符合得风气之先泛七十年代新工作人群的共鸣,于是网络上难以形成猛砸白骨精的势力。极其少见,极其罕见。
富贵兵团何以敢冒天下大不韪公开发表阶级宣言?乃是因为一支温柔的声音击中心上最脆弱的地方。
大凡能念得下洋文的,都听过些外文曲,受过异域文化的熏陶。自得其乐,必然是有的。却没想到,一个四川女孩可以将每个人心中那几首珍爱串联成项链。你爱any man of mine,他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我爱I TURN TO YOU,本是不相联系的个体,经靓颖轻灵点染,都成为她歌唱的组成部分,况且凭心而论,靓颖的英文发音是非常标准的,靓颖的声音是直入人心的,焉有不佩服的道理!焉有不心灵相通的感觉!进而更有一种团队归属感,仿佛自以为孤家寡人,如今却发现身处体育场,场内熙熙攘攘,都是同道,何等融洽,何等欢欣!
李、何过于POP,纪过于苦大仇深,笔畅做弟弟还可以,满场难觅象靓颖这样麻醉心灵的歌者,容貌稍显婉约的女人,经受磨难的孩子,气质成熟、个性冷傲,这些独特之处符合好静、好外国文化、内心自傲的人群的口味,成就靓颖为中高级阶层最为追捧的对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各大派系渐成气候,划江为界时,大部分人感受到各势力间的压迫,很难再博爱下去,不由全心投入偶像保卫战中。如果说李、周的旗帜是新新人类向陈旧社会意识挑战的宣言的话,那么张就是中青成熟文化群体的保守反击。基于素养上的自信、性格上的沉静、年龄上的成熟,凉粉对玉米、盒饭、笔迷多有不屑。共同的特征把凉粉汇聚到一起,强化一个概念:我们是高素质的群体。由于年龄缘故,凉粉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工作人群为主,他们拥有社会发言权,这就是为什么玉米盒饭笔迷势力再庞大,为其声援的名人合计却不及凉粉名人的零头。权威人士、精英们的一致支持使靓颖拥有社会舆论的保障,使凉粉群体更有心理优越感。凉粉,从此是礼貌的代言,品质的保证,无数普通人不再以白领为耻,而以为荣,即便不能搭便车,也要作心理的认同。
洛宾被流弹击中了,专写国事天下事的鄢烈山晚节不保,曾子墨捐了一千多杆枪,黄健翔也中了糖炮,开始满口呓语;花园从不写音乐的十年砍柴、绒布等纷纷立仆,由于跨行写作,难免生疏,一些写手只好用大量古诗来赞美靓颖,可见其激情的饱满,思想的贫乏。时间越久,就有更多的名人落入觳中,惺惺相惜,同唱张氏赞歌。在先贤们的感召下,无数凉粉前赴后继,倒在狂热的贵族血泊中。
因为靓颖,低调的白领们从未如此喧闹,高调的精英们从未如此团结,甚至中产阶级也浮出水面,勇于承认。张靓颖,你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你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领路人,你是美国模式的指路明灯!
走笔至此,已无法掩饰我的凉粉身份。回顾个人听乐历史,也算“阅人无数”。大陆的歌手,张靓颖是唯一让我听出激情来的;汉人唱外文歌,张靓颖是唯一让我听着有原味感的。没有包装,没有完美的音乐技巧,却涌动着难以克制的生命力,流转着细腻的情思。
Christina豪宕激昂,旁人学之,徒形粗鲁,失之暖意;Mariah高亢入云,后人模之,枉追飞天,自取其辱;邓丽君浓睡不消残酒,何人能哀而不怨?Tina都市由缰纵马,几人能得气魄?都是高山仰止,特色殊别。面对一派缤纷,惟靓颖从容面对,与以上颇有暗合处。《beatiful》、《remember me》、《any man of mine》三首尤见气象,《I STILL BELIEVE》凄厉惨愁,早脱模仿秀之窠臼。至于《THE BEST》,饮如长鲸吸百川,开窗放入大江来,一气呵成,洒脱而不粗砺,豪放而不放纵,直是新一代女子摇滚化境。
靓颖可高可细可猛亦可婉,一首小城故事,情韵悠然,一副小巷明朝卖杏花的画卷,空气为之潮润。
听靓颖的快歌,又如纤纤女子川剧变脸一般,成了另一个人。奔放感丝毫不迟滞忸怩,象喷泉般勃发,在广阔的土地上奔驰,如《热情的沙漠》《nothing gonna stop us》,真使我有摩拳擦掌,摞袖至肩,跟着生产队去割稻一番的冲动。
然而,不得不说,靓颖歌唱的基本功的确不扎实,换气转音都有问题,高音也不及纪、周稳定干净。她的很多段落,听上去象在放古老的唱片,磕磕绊绊地一路前行。靓颖的很多唱法可以看出来是野路子,完全自己模仿的,这没有办法。即便在国内从师,恐怕也学不到真传——靓颖尤好黑人歌曲,风格与国内音乐迥异,元素过于丰富,而国内音乐老师能否教得好,是个大大的疑问。所以靓颖那么迫切地想去美国深造,可见一斑。讲个题外话,去国外读书,除去少部分真本事的,在我听来那只有官儿子、商千金、富殷之家才能送出去的事。靓颖却想靠在酒吧赚钱来独立拼命凑这天文数字,其情其状,令人动容,这份对理想追求的坚韧态度,更使人油然尊敬。
将靓颖歌曲分解成片段听,她不如纪敏佳实力雄厚,然而她的声线就是那么性感,那么女人味,那么激情,那怕有技巧上的缺憾,整体上听下来依然教人立刻进入状态,如痴如醉。这就是本钱,这就是她一曲销魂惊天下的原因。
野路子没什么好鄙的,今天能在杂谈里吃得开的超级写手们,是因为他们能写出有趣味的东西。趣味这个东西很微妙,使人看了既轻松又快乐还能得到教益,又不知不觉接受作者的观点,实在是一种境界。反之,即便科班出身,用标准的语言、标准的程式写出来的照样是面目可憎、昏昏欲睡的东西。杂谈里的大鳄们,又有几人是科班出身呢?杂谈里的巨擎们,他们写不出四平八稳的纸媒体文章么?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同样的,拥有嗓音天赋、音乐灵魂的张靓颖,只需经过一番系统训练,完全有冲击亚洲一线歌手的实力。将其技巧欠缺夸张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是成见先入为主。
我们同样不要忘记,张靓颖所选的,大部分是流行乐坛难度最高的歌,她基本没有作降调处理,把自己跟国际巨星当年最佳的状态放在一条起跑线上去硬拼,需知自99年后,mariah、whitney就已很难完全按照过去调子唱了,很多作降调,作转音,甚至不了了之。
我们更不要忘记,黑人歌曲是需要绵密的背景音乐和高音和声去烘托的,反观超女现场的伴奏如MIDI一般,几位和声对港台流行乐还凑合,而对张靓颖的歌几可忽略不计。在这种伴奏下,高音需要靓颖自己去顶,靠真声高音去烘托庞大壮观的气氛,便是一头牛也给累死了。这样唱下去,纵有mariah的嗓子,没几年也给吼哑了。如果配乐合格呢?那么请听听open up your dreams,草台班子也能搞出奥运效果。
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是玉,精心打磨后玻璃水晶终究是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