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3|回复: 26

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14: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肖岩, 男。1978年10月至1982年9月,中国天津大学土建系结构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工学士学位。 1982年10月至1983年9月,出国预备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学院完成日语培训。1983年10月至1989年3月在日本九州大学建筑工学科本硕博连读。1989年3月至1990年3月,在日本东京青木建设株式会社研究所工作。 1990年3月至1992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3月至1994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校,并师从国际著名结构工程专家M.J.N.Priestley和F.Seible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任研究员并兼任讲师。1994年6月获美国职业注册土木工程师执照, 同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6月起至今,受聘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获终身教授。担任系试验室主任和工程与抗震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10月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围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高性能新材料的结构应用等综合研究。现在主要任职: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工程杂志副主编、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特约编辑、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理事、美国大学地震工程研究协会事、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及美国混凝土协会联合委员会441(混凝土柱)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及美国混凝土协会联合委员会335(组合结构)委员、第六届国际组合结构学术研讨会大会副主席兼总秘书长等。曾任美国大学地震工程研究协会前任理事,参与了NEES 协调组织的启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筑与公路工程建设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从事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高强混凝土的材性研究、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试验研究、纤维增强塑料(FRP)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纤维增强塑料(FRP)对混凝土柱的抗震加固设计及试验研究、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及加固的试验研究、混凝土及砖瓦屋顶的震动台动力加载试验研究、高强混凝土结构柱的足尺试验装置的开发及试验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现代结构试验方法及远程资源共享。








拜访肖院长是在一个天气转暖的一个冬日下午。踏进安静的土木院楼,肖院长正在办公室接待他多年的老朋友——一位知名外国学术杂志的编辑。片刻后,他就面带微笑地来到了我们所等候的小会议室。无比忙碌却精力旺盛,这是我开始采访前对他的第一印象.





       樱花灿烂处,精彩绽放时





肖院长坦言自己是借了改革开放的东风,赶上了好时代,才有今天的成绩。“如果再早一年毕业就可能会被安排下乡了!所以我一直对国家抱着感恩之心……”当时本科阶段在天津大学学习结构工程专业的他,在临近毕业时得到了国家公派留学日本的宝贵机会。凭借过硬的专业成绩与出色综合成绩,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抓住了幸运女神伸出的橄榄枝,得到了唯一的名额。可就他自己的话来讲,本科阶段成绩不算是最好。较之于其他各科成绩均优的学生来说,他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乐意深入研究并保持高昂的激情。  

作为出国预备研究生,他在大连外国语学院接受为期半年的日语培训。随后飘洋过海,在日本九州大学建筑工学科师从著名学者富井政英教授。这位教授无论是在日本学术界或是世界都是知名人士,这使得他学到了不少受益终身的方法论。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还处于良性发展期,所以在日本求学期间遭受的阻力不大。“虽然日本民族整体是右倾的,但是和每个个人的交往是快乐的。”他与那儿结交的志同道合的日本友人至今还互相保持着联系,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时常交流。他还说:”当时国内的教育太偏于理想化,完全是让大众坚持一边倒.”他最大的感叹是,当时的中国不仅科技水平落后于日本,连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也远不及日本。“让我颇为震撼的是,在日本现代化水平如此之高的国度里,你很难想象他们对古老文化的态度依然是那样的尊重与虔诚。中华文化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倒是在日本随处可见我们文化的影子。这让我既羡慕又惭愧……”回忆留日的那段难忘经历,他点点头表示,当年他能到到日本留学是非常幸运的,那是他的学术生涯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他看来,日本人相当敬业,不玩小聪明,踏实而又刻苦。中国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们不能一味抱残守缺、夜郎自大而无视别国的长处,只有先学习他们的优点才能迎头赶上。”



          飞扬星条旗,追寻旧时梦





年3月肖岩院长在日本九州大学顺利南道博士学位后进入东京青木建设株式会社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但他一直希望在毕业后能有机会去美国见识一下,以开阔视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偶然地结识了一位美国教授,两人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机。那位美国教授当即答应推荐他到美国继续深造。那时还是单身的肖院长可谓是别无牵挂,就果断地选择了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开创属于他的新天地。

“美国的学术氛围非常开放,我本身就是个不畏惧权威的人,在学术讨论上美国人也从来是针锋相对。在那里我会有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他事后回忆道。由于之前在日本主攻的是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日本在这个领域很具权威水准,西方国家也十分认同,因而他在美国的发展比较顺利。

1992年3月至1994年5月,他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校师从国际著名结构工程专家M.J.N.Priestley和F.Seible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任研究员。在那里他还得到了做讲师的宝贵机会,这一登台授课的经历也为他后来到南加州大学任教授一职打下了基础。在美国,大学教授的任用统一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异常之激烈。而他到美国的目的则相当明确,他笑言:“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国梦,而我的美国梦就是成为大学教授。”他出色地达成了他的夙愿。就在他1994年6月拿到美国职业注册土木工程师执照的同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还惊喜地接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系的聘书。他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系试验室主任、工程与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并最后获得终身教授的荣誉。

         



        落叶亦归根,难解中国情





“我在美国结婚生子,家庭都在那儿。众所周知,我一去不复返,从此流落他乡。”他眼睛里流露的满是落寞,“我的美国梦是实现了,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是我的祖国给了我今天的一切。我的中国梦,还一直在我心中,始终没有机会实现。”他无不遗憾地说。时代恰巧给予了他报效祖国的契机。2000起,肖院长事业的中心开始向国内转移,希望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工程竭尽全力。2001年10月,他受聘作为国家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从事围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高性能新材料的结构应用等综合研究。2002年,湖南大学结构工程学科又引进肖岩博士这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而肖岩教授带领的“新型结构体系及综合防护新技术研究”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远程协同结构试验研究方向,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远程协同拟动力试验通讯平台,实现了在湖南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之间进行简单结构的远程协同试验。2006年,他们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这是湖南大学在高水平团队建设上取得的一项新突破。“湖大的氛围很对我的胃口,在日本看到的那种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在这里让我见识到了。”他谈笑间流露的是对湖大深深的喜爱。

 

          教中西学子,谈心得体会





在谈到中美大学生差异时他对美国的本科生总体印象是“苛刻”。与人们印象中的自由散漫不同,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对待学术问题会十分严谨和挑剔,对于课堂上有疑惑的问题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并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直到完全弄懂为止。“他们上课时眼睛会一动不动盯着你,在教学上我丝毫不敢有所松懈,这真是对我的一大挑战。”虽然美大学课业压力很重,但在他们的考场上极少出现抄袭舞弊的现象,这一点与国内高校恰恰相反。

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的不同。美国学生从小被灌输自我管理的思想,鼓励平等交流,尊重个性发展,因而表现得很成熟独立。但他也不赞同为中国大学生贴上实践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的标签。他认为两国学生最大差异是美国学生是一直被作为独立的人格来平等对待。在中国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应是一场龟兔赛跑,要因材施教,实行有教无类。”他说。

他的本科生教学不仅给学生教授课本上最基本的概念与方法,还传递行业最新研究动向。“时代不同了,要求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了。”他笑言。

           

       

       漫漫科研路,甘为孺子牛





在科研攻关上,他坦言自己没有太遇到过瓶颈期。因为当年求学时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一开始就确定了明晰的研究方向,即以工程材料方面的混凝土为主心轴,自结合时下的新材料加以拆分重组,从而演化出更多实用性很强的材料,不断创出新课题。混凝土本身就一直在推陈出新,且在不同介质约束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能。肖院长早年在研究混凝土在钢管约束条件下的性能,目前正探究高强纤维增强塑料与之的结合。由于碳纤维、玻璃纤维现已成为土木界的新宠,他又将高强纤维增强塑料与钢管混凝土结合起来提出了约束钢管混凝土,升华了原先的课题。“一辈子顺着这样一条主线研究下去也是很好的,研究空间也很大。”他说,“新材料是层出不穷的,但是你的方法论是从来不变的,没有什么困难的,只要专心研究就行是了。”

“学术研究一定要关注社会需求!”这也是肖院长强调得最多的。研究成果应针对社会所需,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来服务大众。他回忆道,当年之所以能去美国、能在美国迅速立足都是由于当时美国恰巧遇上89年11月份的旧金山大地震。他的导师刚好在做这方面的实验课题需要协助,于是第一个就想到了他。他们的最终成果又在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得到了检验。

在现今能源紧缺的情况下,他致力于研究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组合从而研发出更节能的环保、可再生的新型材料,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他最新的研究成果——竹结构证明了这一点:“我的这个竹结构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强调’现代’。”用现代的生产工艺、现代力 学、试验学、施工工艺来进行。“基于这些基础,我们这个竹结构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是竹子做的。”纯天然的竹子做建材往往会很麻烦,因为要找到两根长短粗细相似的竹子很费时费力,衔接也比较不方便。以上缺点都不符合现代化生产中强调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要求,  “就像麦当劳那样:同样的menu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品牌口味。同样的配方做出来同样的味道,这才符合现代化整齐划一的生产需求。”他之前在日本美国对木结构研究甚多,曾参与国家联邦署的一个国家研究计划,还参加美国注册工程师考试,也在材料课时指导过学生作探究,大都是关于木结构的。但国内的现状是木结构比较少,森林资源匮乏。来到湖南来后,他发现,这里有很多竹产区,竹资源丰富,且有相当的竹产业基础。经过深入考察,他和他的团队界定以竹结构为课题,校方的刘克力书记当即批复了5万元的赞助资金。  

苦心人,天不负。竹结构桥梁的试生产阶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强烈反响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得到工业界的支持与配合。在团队合作下,这项研究从构思到初步变为现实共花去了约三年的时间。“试生产虽然实现了,但是,离我的目标还远,在美国30%是木结构,我希望有一天竹结构能占到5%,能成为一种新的建材,成长为新的工业。”积极地走产业化之路,他正在和企业谈投资建厂的具体事宜。“在一点点接近目标,可能还需要五年才能完全实现。”对此,他满怀希望。        

然而,就在竹结构桥梁诞生的新闻在网上公布后,有网友尖锐地对该成果的寿命提出了的质疑。肖院长表现得很豁达淡定:“那是由于媒体的报道欠准确造成的误解。”他说,“钢桥虽然寿命有一百年,但是需要的维护成本也很高。”竹结构建材有一定的经济适应范围,一般为20—30米,此成果还处于调试阶段,他和伙伴们正采取具体的改良措施来延长竹结构桥梁的寿命,如妥善做好防潮防蛀处理、防紫外线暴晒,也通过快速老化试验等积累实验数据。      

“任何新事物在开始阶段都有不顺,有质疑也是正常的。那位网友说得很尖锐也很到位。”随着科学数据的进一步精确,他们的成果也进一步完善。“但是竹结构建材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木结构和其他建材,毕竟各有所长。”

            



       掌舵土木院,荣光与希冀





2006年,肖岩教授正式担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院长。他尝试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引入学院的日常管理。比如在专业设置方面做出一些调整以达到“专业课精,知识面广”的目标,他还注重从大方向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人格与独立的判断能力。但是,毕竟国内体制有所不同,他的某些好的想法虽然与校方做过沟通但未能实现,如实施新的人事流动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时遭遇来自老师或是各方的阻力。看来革新之路也并不顺畅。他确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奖励计划,对于优秀青年教授,院里会资助其参加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会议。他还加强对校友会访的有效管理,积极建立校友录。“新千年岳麓基金会”就是依靠校友的力量建立的,用于管理逐渐增多的奖学金的机构。“它主要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师。”他补充道。

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学院就有六个,基本上占下了重点学科的半壁江山。“湖大的土木是名牌专业,每年在湖南省招生都是第一名的,这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是罕见的。”对此,他很自豪也很欣慰,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无意中听到的两次的对话,折射出湖大土木系在民众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次,肖院长走在大街上,听到一小孩对他的朋友无比自豪地说:“我哥哥在湖大土木系上学,是最好的系呢!”还有一次是在卫视《超级英雄》的录制现场,一个女孩介绍她答题的朋友时说:“她表哥是湖南的大学里最好的专业——湖大土木系的高材生。”对此,他深感光荣,同时也意识到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土木在全国至少是前六名,但也有有危机感。我们希望能挤进前三名。”

较之于国外大学以及清华、同济等高校,湖大无论是在地域区位,还是在师资上都差了一个档次。“大学好不好要看有没有大师。”他鼓励老师们在具有世界权威水准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我个人认为,大学教授最大的满足是你的科学论文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在那样的杂志发表,也是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同时,他还强调要让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成新产业的崛起。  

一路出色的表现,引起了英国广播公司与《New Scientist》对肖院长的关注。前不久他们电话采访了他。在谈及家庭时,他说,自己有个很贤惠的妻子,能力很强也很支持他的工作,虽然偶尔也有抱怨。“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说这话时肖院长一脸幸福。他还说个人没什么娱乐活动,“音乐还是喜欢听,但是我有点五音不全,所以也不爱唱歌。”他的生活比较单调,“有时候是很痛苦的,没什么特别多的调剂。”杂志和研究等各项工作繁多,为此他经常睡不着觉,也觉得很疲惫。“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但还在尽量保持马力。”神采奕奕的他笑着说。


作者 07级新闻院 李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4: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自己占沙发  很好的文章....李思同学是人才啊..
发表于 2007-12-28 1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作为大一的。很强大。我为我们院有这么激情的新闻人感到高兴。呵呵。
发表于 2007-12-28 1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我们的肖院长,曾经上过他的课,一个很谦逊的学者,
督促自己加倍努力
发表于 2007-12-28 19: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李思很不错啊,加油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引用第5楼护城小兵于2007-12-28 19:30发表的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
李思很不错啊,加油啊.
非常同意啊....李思同学绝对是个人才...
发表于 2007-12-31 13: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我推测应该是由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所以国家希望培养自己的结构抗震专家,于是临近的天大土木系产生了选派优秀学生去日本学习抗震设计的公派留学名额。因为日本所处的地壳不稳定,是海啸,火山,地震的多发区,抗震设计经验丰富,水平领先。但完成日本的博士学业后继续深造,或许并非国家选派的本意。
发表于 2007-12-31 14: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哦~~原来你叫这个名字~我应邀来了...
发表于 2007-12-31 15: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这是大一学生写的么? 湖南大学的学生果然很强啊
发表于 2007-12-31 1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我想问下肖院长。。

土木还是湖大最牛的麽?
发表于 2008-1-3 1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刚采访回来,上了论坛看到这个帖子

不错不错,我们新闻院的学弟(妹)不愧是湖大的学生
发表于 2008-1-3 13: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专访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肖岩 作者 07级新闻李思

建议发在校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5-26 02:00 , Processed in 0.0721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