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1|回复: 1

五国文学比较研究(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3 15: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国文学比较研究
文/范美忠
----------------------------------------------------------------------------
----
读了几年文学书,我发现文学水平高的国家简直就是经济或者科技科技也就是综合国力
最强的国家,我认为主要是五个国家,俄罗斯,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其次还有德
国和意大利。不过,我个人认为后两个国家的文学较之于前面五个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这里我只比较五个国家。至于是由于他们的国力强导致他们的文学被关注被翻译得多呢
,还是因为他们的文学水平确实领先世界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进行一些探讨。这里
先搁置。
在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中,喜欢这五个国家文学的读者都有一定的数量。下面我试图根据
我不多的阅读了解分析这些国家文学的特征,并同时考察中国喜欢这些国家的文学的读
者的性格和其它方面的特点。
俄罗斯文学
也许是因为广大辽远的国土,也许是因为严寒的天气,也许是因为苦难的生活和历史,
也许是东正教的信仰,俄罗斯文学总是给人以博大,浑厚,忧郁的感觉,灵魂的纯洁,
堕落与拯救,救世情怀,受难与牺牲与崇高,理想主义和道德感,激情与热血是俄罗斯
文学(对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文化特征的分析参看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从
小说到诗歌到散文给人的总体感觉。幽默和诡异不是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和长处。
由于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俄罗斯或者叫做苏联文学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是中国文学
爱好者主要的阅读书籍,这里我也不知道是政治对文学的干预的原因呢,还是中国文学
和知识分子和价值道德方面与俄罗斯的相似之处较多。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一方面是
历史社会的原因,当年鲁迅和周作人翻译《域外小说集》就主要选取的是俄罗斯和东欧
弱小民族的文学,这跟中国社会的困难现实有关,这里我要重申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我
个人认为鲁迅从本性上讲更接近现代文学,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社会不是如此糟糕和黑暗
的话,鲁迅会成为一个为艺术而艺术者,他的纯艺术和救世热情之间有一种紧张。一方
面从中国的传统来讲,文以载道,关注道德,大同理想跟俄罗斯有某些方面的接近的地
方,自然还有政治原因。当然,也有很大的不同,就算俄罗斯同样经历了极权,现在国
家状况也是处于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低潮期,但其深厚的伟力不是中国这个低劣的民族所
能比的。从文学艺术给人的感觉来讲,俄罗斯文人的义无返顾的受难和为理想牺牲的精
神是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无法做到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从十二月党人到十月革命时候的
贵族知识分子,到后来的曼 尔施塔姆和索尔仁尼琴,一代一代地被流亡,流放和被处
死,他们依然无所畏惧。就作品的纯洁性,灵魂的力量和激情来讲,中国文学也是没法
比的,从俄罗斯文学中你可以感觉到这些人敢爱敢恨,很容易激动,为灵魂的折磨焦躁
不安。在各国文学当中,我个人比较喜欢俄罗斯文学,当然是以普希金和托尔斯泰,契
呵夫,妥斯绥耶夫为代表的黄金时代,而不是白银时代和苏联时期的文学。在中国,喜
欢俄罗斯文学的知识分子通常是选择社会批判,关怀和道义承担的一部分人,或者灵魂
比较纯洁善良和传统有具有热血气质的一部分普通读者。解放前一代的比如鲁迅,茅盾
等人,现在的比如林贤志,余杰和摩罗等人,他们经常提到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帕斯
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但我个人的感觉是他们尤其余杰和摩罗作为一种姿态的特点特
别明显,中国知识分子并不真正具有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从我们对文革的反思
的作品与苏联的作品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来。
法国文学
各民族性格,传统,特征不同,在文化上也各有长处,文学艺术和思想正是法国人的长
处。现代派以来的文学艺术,思想潮流好多都是他们折腾出来的。巴黎的文学艺术沙龙
和咖啡馆里蕴藏着惊人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他们的文学文笔细腻优美,对爱情的描写
,对情欲感觉的描写尤其出色,我个人认为法国文学和艺术是最人性化的文学和艺术。
它们没有英国人的道德感和刻板的虚伪,也没有俄罗斯人的灵魂 痉挛,没有日本人的
变态,也没有美国人肤浅的快乐和粗俗。一切都从最自然的人性感觉出发,美妙的浪漫
感觉让人如痴如醉,这是一个最懂得美的民族。从《茶花女》到《追忆似水年华》到《
情人》,从波德莱尔到兰波,叫人见识了什么才叫做风花雪月,阳春白雪和欲的迷狂。
当然,法国也有巴尔扎克,有左拉,有萨特,但我认为他们都不足以代表法兰西文学的
特点。
我个人认为世界上文学艺术成就最高的两个民族是法兰西人和俄罗斯人,我最喜欢的也
是这两个国家的文学。在中国喜欢法国文学的人,往往情感细腻,多少有点忧郁,以女
性居多,而且大多是唯美主义者。
日本文学:
日本这个民族偏激,坚韧,残忍,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复仇意识,征服欲望强烈。但表现
在文学艺术上来讲,他们有相当精致和唯美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从茶道到书法,也表现
在他们的文学当中。日本历史上就有物哀的审美传统,崇尚极致,绝望的哀伤的艺术。
我们从号称日本《红楼梦》的《源式物语》和日本的俳句集《万叶集》当中都可以看得
出来来。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也许是日本很快就进入发达国家的原因,对十九世纪世纪
末的颓废和喂美的文学思潮的接受,日本文学家明显要比中国作家敏感,全面和深入得
多。日本人感觉细腻的长处和现代派的内心发掘的孤独绝望的文学一拍即合,他们的作
品的美得诡异,绝望,邪门,在感觉的细腻程度上不逊色于法兰西文学,但如果说法兰
西文学是最人性化的话,日本文学就象日本人和日本文学一样有点变态,总之跟张爱玲
一样,感觉不正常,而且法兰西文学的细腻感觉更多地偏向情感方面,而日本人的细致
感觉更多地偏向肉体的一面,色情的一面,如果说前者是情色小说的话,后者可以说是
色情小说。在唯美的文学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无法相比的,
从横光利一,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到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从《痴人之爱》到《
睡美人旅馆》,从《雪国·古都》到《春雪》,从《潮骚》到《金阁寺》到《挪威的森
林》,唯美的佳作层出不穷。
日本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许并不下于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据说在北师大女生进行
过一个调查,他们最喜欢的外国作家第一就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其次是美国的海明威。
而村上春树和三岛由纪夫在中国的追随者也相当多,当然,喜欢川端的一般是女性读者
,而喜欢三岛的更多是男性读者,而喜欢村上的好象男女都比较多。至于为什么,一方
面我认为当代中国读者已经普遍远离了社会关怀,从文学的爱好上来讲普遍趋向于唯美
的言情的作品,而这恰好是日本文学的长处。另外,与法国文学相比,毕竟日本总的来
讲虽然号称早已脱亚入欧,但毕竟他是东方国家,在艺术情趣方面东方的一面受中国传
统影响的一面也较多,因此兼容东西方也许是日本文学赢得中国当代都市青年的很重要
的原因。在中国,喜欢日本文学的读者多少感觉很细腻,以女性读者为多,而且主要是
有点任性,近于病态的敏感,唯美和孤独的青年。
英国文学:
我从来没有象讨厌英国文学那样讨厌一个国家的文学,与中国人一样,英国人是一个刻
板,姑作优雅高贵,保守,虚伪,矫揉造作的民族。他们缺乏自由奔放,激情欲望和本
真的一面。从诗歌方面的斯宾塞,华兹华斯,丁尼生,到小说方面的迪更斯,萨克雷,
夏洛蒂·勃朗特,从奥斯丁到梅瑞迪斯到哈代,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我这里改写马克·
土温的一句话来表示我对被上述作家作品折磨的愤怒,那就是“一个没有这些英国作家
作品的图书馆就是一个好图书馆。”(马氏原文是“没有奥斯丁的作品的图书馆就是一
个好图书馆。”),当然这里也有例外,比如拜伦,济慈,王尔德,莎士比亚和毛姆。
但前三位都是在英国受到排斥,为英国社会所不容的另类。
在中国,喜欢英国文学的好象不多,但一些女性读者似乎很喜欢那个丑陋而又自尊心和
强的简爱,喜欢矫揉造作而又罗嗦乏味的奥斯丁。这些女性读者一般出生于中小城市,
比较保守的家庭或者小官僚家庭。喜欢讲点情感,浪漫和自我奋斗,又没有现代青年的
反叛性。而且性情比较传统和平和,他们总的来说跟主流社会是一致的。而男性读者中
喜欢狄更斯的往往也是传统而又善良的人,他们有怜悯和同情心,不颓废,是好孩子。

美国:
美国唯一的弱点就是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成就极其低下。或者至少难于获得世界精英文化
圈子的认同。我觉得象美国那样发达,得天独厚的国家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他们主
导世界,历史上又没有什么灾难,政治制度高度先进完善,物质高度充足,历史短暂,
没有包袱。很象我国的唐朝,因此,美国人虽然热情,幼稚,高度崇尚人性,但文学方
面实在毫无动人力量,一点点小情小感,一点点颓废,性交,吸毒,再加上几句粗话。
美国文学实在不值得一提,从放声歌唱的粗糙而又粗俗的惠特曼,到流浪汉马克·土温
,从批判现实主义的德莱塞,辛克莱·刘易斯到迷茫一代的海明威到菲兹杰来德,从揭
露战争阴暗的诺曼曼·梅勒,海勒到垮掉一代的金斯堡和克鲁亚克,从亨利·米勒,厄
普代克到后现代的巴塞尔姆和品钦,再加上第一女性小说《飘》。肤浅,粗糙,无聊,
没有力量是它们的总的特征,这里指的是情欲的表现力,灵魂的感动力和想象力。。(
当然,这里也有几个不错的,比如杰克·伦敦,福克纳等人)
在中国,喜欢美国文学的往往是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也许听点摇滚,看点台湾小资
片和香港搞笑片,肤浅,读书少,学识浅陋,少不更事,喜欢赶潮流,热中性交却不懂
得做爱,叼着一根烟,口里骂着“他妈的”,或者有点忧伤地问到“你爱我吗?”,说
不定还要过过圣诞和情人节,偶尔好象也崇尚自我奋斗,动不动就菲兹杰来德,麦田(
以为自己是梵高还是海子?)和福克纳。自以为反叛先锋新潮,实际上没有自我判断力
也没有深度的一部分人。
 
小心累着!——驳五国文学点评
版权所有:linuoyi 原作 提交时间:13:02:41 10月17日
 
俄罗斯文学是一棵大树,长在东北欧的风天雪地里,令人不敢逼视。尤其是小说方面,
托翁和他的继承者给其他民族的创作者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很难逾越。每次阅读俄罗斯
文学作品时都是一样心情,感到文学的博大。
日本文学本就不值一提,跟他们的政治一样,套句尼克松的话说:西方一感冒,日本就
打喷嚏。他们本就是说别人的话来讲自己的故事,不过出了几个讲故事的高手而已,即
便这样,人家的煞有介事的态度和故事的精彩程度还是很高的,如果简单把日本人看作
变态写作,川端康成的FANS们会难受的,这里面包括我。
但不知道那位文友为何只把法国文学与浪漫、爱情之类的字眼结合起来,实在有些肤浅
了,为什么不提一提那些把批判现实主义发挥到顶峰的大批法兰西精英,即便说浪漫,
还有谁能出维可多。雨果左右,还有那部已不能用伟大、名著之类的字眼来比拟的《悲
惨世界》,看那部书时,你的灵魂没有被震动吗?难道看几本现、当代法国作家的书就
可以对这个艺术的殿堂指手画脚了吗?可笑。
在评论英国文学的时候,你犯了同样的毛病,只看到他们枯燥、绅士和装腔作势的一面
,幸好你还提了提狄更斯,否则你简直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国文学,就不知道伦敦
老一样生活的妙趣横生。简爱是被我们拔高了,格雷厄姆呢?你看过吗?当然他只是作
为从事文学的人的导师面目出现的,这跟福克纳如出一辙。
也许对美国文学的解读是你最大的误区。用历史哲学一类的词语来套文学本就非常牵强
,俄罗斯出的小说家很多,却没有几个出名的哲学家,你难道可以指责他们的作品里少
了深刻?同样,福克纳的深刻你又理解几成,马克吐温仅仅是插科打诨吗?事实上近现
代的世界文学只有美国在生动的叙述里发展,因为十九世纪那些俄罗斯、法国的大师们
已经把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了,他们只有象海明威所说的那样避开那
些耀眼的光芒了,在你看来,他们是走进了阴暗。我最难容忍的是你对《麦田的守望者
》的诋毁,那简直称得上诋毁,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指着良家说是婊子的谩骂。你用这本
书的表象去诠释它的内核,真可笑,其实你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套鲁迅的,尖刻、笑骂
的外表下就一定是浅薄吗?我是你所说的那种刚刚成长起来的有点颓废喜欢港台片的小
青年,我甚至都看见你那张满脸酸劲的儒脸了。
你很正统,所以你经常以作家的怎么写来衡量他们,很少用写什么来看作家。这样的话
,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作家可以成为大家,他们的文字感非常出众,可没有谁可以写出霍

尔顿和盖茨比内心的高尚,对了,你可能跟多数人一样躲避什么该死的高尚。
文学——确切说是小说,本用来让人产生共鸣并净化精魂的,阅读的角度自然千差万别
,只是别轻易否定什么,时间淘出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只捡我们喜欢的东西读就行了
,何必动辄一口气点评五国文学,小心累着。
----------------------------------------------------------------------------
-
发表于 2006-8-13 1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难道就进不了吗?
也有5000年呢.
况且我们也是读着古诗古文长大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0 07:02 , Processed in 0.0775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