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7|回复: 34

从张中行其文看周作人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9 17: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论周作人为人的文章我只读过张中行写的《苦雨斋一二》一篇,至于对于品评他文章的文字倒是读了不少,大抵都是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平和冲淡,淳厚而有余味,由文及人,许多作家不是一笔带过,略述一番,就是干脆不写了。
   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他的为人是贬损的多,而持“平心而论”的少。
   只有张中行先生这篇文章敢直接说周作人的为人(在我看过的文章中),这篇题为《苦雨斋一二》的文章收录在江苏文艺出版社新近为他出版的集子《负喧絮语》中,先生写“负喧三语”,颇有以史笔评论人物的意识,所以能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性格出发,立意既正,评论也就能做到近于公允。
  但是张老为文,摇曳弄姿,一唱三叹,颇多曲折回环,是以言语不免琐碎,乍一看竟几乎不带感情,惟有多阅读几遍,才觉得其中有同情之意在焉。
  这很使我感到,张老评周氏,言语似乎有所保留,读其文总使人不有痛快淋漓之感。
  这不免使我失望,对于周氏我是喜爱的感情多些,而批评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是不如别人偏颇罢了。
  我最反对把他定位为“汉奸文人”,诚然,在日本侵华时他确实出任过伪职,被敌人利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做出什么伤害国家的事。有人说他甘为日寇奴役,文人尊严尽失,有负青年厚望,我知道这里涉及节操问题,而向来,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是颇重节操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观念至今还是许多人的信条,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唾弃的是如秦桧者那种奴颜媚骨毫无廉耻之感的叛国者,而非像周氏这样“小事不糊涂,大事糊涂”的人,这句话是张老的发明,张老其意也只是惋惜周氏“糊涂”,在大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判断,以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也就是说张老评论周氏是同情大于贬损的。
   我认为这才是至公之论。
   我认为分析一个人,评论一个人,不能只截取他人生中的某一片段而下定语,而应该联系其一生的行为来看,周氏五四时期与其胞兄鲁迅先生思想大抵一致,译介外国文学,传播新思想,忧国忧民之心炽热,遂能与乃兄一起深受青年们爱戴,同行们敬重,才有“思想界两大重镇”之誉,知乎此,我们对其后期的行为就不可妄下断语了。
   我颇讨厌那些不负责任的作者,他们不去了解事实,不去历史中找原因,甚至不去研究周氏其人而仅仅只根据因袭的成见或片面的理解就来大发厥词;更有一些老师只从街谈中得到片面言语就想当然在学生面前人云亦云起来,并还认为这是很高明的见解呢。
  最后我想提出对自己的要求:读书研究学问,多点明辨是非的理性眼光,而少点肤浅轻薄人云亦云的激情!
发表于 2006-5-19 18: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两个方面说,为文,他实际上是对中国近代的文学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在中国近代发起了新文体的一次革命.可以说他的文学成就不比鲁迅先生低.甚至于可以说很多文章比鲁迅先生写得更好.可是为什么没人对他的贡献具体的平一次反呢?就我来看,中国人最看重的忠义他丢失了.也许他是无奈的,也许是被逼的,也许他也想过很多...我们欣赏他的为文,鄙视他的为人.这不存在客观的问题.仔细看过他书的人都会知道他的优点,可是我们不屑于对其做更广泛的评价.糊涂到认错祖国利益,糊涂到忘记文人的宗旨是经世救国,而坐在反人民的立场职位上,少做了一点本应该灭绝人性的大糊涂事.就说他其实是个好人??现在的我们也许接受不了,也许很多年以后,没有了民族,国家,侵略概念的时候,人们会说他是一个认为全球总会一体化的优秀文人.
发表于 2006-5-31 0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土地蒙古人来过,满洲人来过,很多的野蛮人都来过,今天更先进的日本人来了,我们需要一个反抗的理由

周先生的原话,它引导我重新思考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
发表于 2006-5-31 1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高一时经常捧读一本《青年必读诗手册》,使我这菜鸟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张中行编的,怀念之中……
发表于 2006-5-31 14: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先进的日本人”,先进不过外衣,骨子还是一个野蛮国家。何必辩?
发表于 2006-5-31 14: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如果只是看技术和物质,先进未必不是个歧义的词语。

即使先进,印第安人就应该伸出脖子让欧洲人屠杀?


天下贫富自然不等,如果以先进的名义杀人,世界又有几个愿意先进。

蒙古人,满洲人曾经是异族,但是中国现在的版图有一半是这两个民族带来的嫁妆,更何况现在他们又不是异族?




如果日本人想同蒙古满洲一样成为中华一分子,又何必对中华采取灭族政策呢?


蒙古,满洲,不过日本人拿来遮羞的幌子,细细研究,他们的侵略和蒙古满洲相差太远。

周作人号称通识今古,但是这点小把戏都看不出,那自然是学着统治者的强辩装糊涂。

后人若是还这样强辩,自是“心中爱国”,脑袋不爱国。
发表于 2006-5-31 15: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民族仇恨,其实已经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在周先生的时代所看到的日本,是我们近代化的母国,从白话文学到现代学术,甚至黄包车,这个喜欢暴力的邻居究竟给了我们多少东西已经说不清了,就好像他给我们的伤害一样

   投降给了蛮族,我们说他们是归附了中原文化,便自以为反过来成了征服者,多少是阿Q的,但输给了更先进的近代文明,我们就这么不愿意承认?文明就是你死我活的,落后的文明没有办法依靠领先者的慈悲而活,今天没有屠杀印第安人了,美国人甚至每年花近百亿保护他们的文化,难道印第安人就复兴了吗,不会的,他们依然在衰弱,比看被屠杀的19世纪衰弱的更快,他们的下一代都成为了美国人。中国农民输给西方工人,是历史的必然,日本相比于中国,近代化要成功的多,更好的摆脱农民
身份
   
    放开一些想历史,会有一些不同的结论的,而周先生选择的,便是投降和暴力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这条路钱谦益走过。郭守敬走过,丘处机走过,其实在三十年代,周先生有更好的理由去走,不过他走的时候,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民族掉进了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悲剧之中,两个民族主义国家的对抗,两个民族主义政党的对抗,一股狂热力量胜利之后的失控,一直到八十年代,我们才清醒过来,可谁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醒透了,还好今天,我们有那么一丝空气可以好好想想了,周先生当年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过时

   我的文学蒙师周作人先生,实在是一个悲剧的人

  至于爱国,在这一百多年,便是常四爷的那一声叹:我爱咱们国呀,可谁爱我呢
真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31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31 15: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自然是知道什么是现代民族国家,问题是我们的无奈也恰恰建立在这个上面,周先生的问题其实上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问题,一个衰弱的民族如何去面对一场必然要失败的战斗呢,勇敢的支努干人打过了,但是输掉了,宋人能存活在蒙古人之下,因为文化上蒙古人未必能消灭他们,明人同样这样活下来,但周先生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还有必胜的力气吗,周先生的困境,就是民族的困境,我们的无力之处,恰恰是离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还差的太远(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观念是西方在近代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现代民族的形成可以认为就是近代化的过程),我们是拿一个陈旧的天下,对抗许多先进的现代民族

   至于民主自由,这有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制度或者政治伦理的问题了,没有民主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近代化,日本最终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可如果哪一场战争日本改换一下面貌,没有选择法西斯而是选择英美(三十年代,日本有这样的机会),或者蒋公错投德国(历史上这也只在一念之差),我们的选择又该怎么样呢,我们的抗战是否还是正义的?抑或我们能否抗战呢,世界是没有大同,可世界却由强弱证明了对错

    历史不能假设,周先生终于是走错了,可历史应该被思考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31 1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31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制是个很特殊的东西,或许日本能保留它,便是一种变相的成功(呵呵,似和英国的国王有相通的地方,随口一说),日本在近代化的进程中走得更加理直气壮,没有我们那么扭扭捏捏,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了,最后反而丢了个遍地都是,日本人大大方方的面对西方,最终他们自己的东西,却很好的活在了现代

还好最后一个强权者邓先生清醒过来,之后赶了二十多年,赶上了一些,也许会赶上吧
发表于 2006-5-31 16: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周作人的取舍,我愿意用孔子所说的一句话作为态度:"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周的小品文是我最喜欢的,尤其是<十字街头的塔><两个鬼><闭户读书论>等,他翻译的希腊神话现在仍无人能出其右,他对于蔼理斯的性心理学的介绍对于今天的中国仍旧有莫大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0 23:11 , Processed in 0.3630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