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23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第六章,从“次年春,我感到在诗词方面已是江郎才尽”到第六章完。我读了又回头重读。这个王怡福先生的言论我很是认同,好象都切中了七寸。模糊的思想,在这两位的讨论下,也跟着清晰了起来。
而对于这个女孩子我是吃惊的,十八九岁的年龄,能深入到这样的程度来讨论与欣赏,是不多见的,在我认识的女孩子中,这样年龄有这样的爱好与水平是没有的。我有点理解,在青春期作者的沉迷了。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上,有点纯精神恋的味道。而作者举步不前,是有一种没有言说的恐惧吗?还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世侩有种近乎本能的害怕了?文中我并没有看出端祥。
然而可以去想象这个美好的女孩子,所拥有的青春与内韵的魅力,无疑是一块磁石。能给路过她的人,一种渴望与美好的想象。就更别说身在其中的作者了。显然作者在这种透明式的爱情中,本能的漠视了世俗生活情调的营造。这是年轻的纯文学青年的一种共同的习性或者说现象。但构不成婚姻的基石,我好象看到了一场台上的传说,而不是人间的温馨。
我几乎用解剖刀在割开自已心灵深处的隐密,作者的文章触动了这一类人吧?却分不清是对是错,是是是非。。。
生命也许开始了,就没有对错,只有过去,现在,未来。。。
爱情是什么?爱情的来,从那里来,第七章对我而言是个迷团.作者的文字真如所说,是条弄巷,曲曲折折的从比兴的本体出发,就一路幽幽的向远方伸去...在读者的思索深处回到比兴的本体.这可是件要命的事,这对读者自身的文学鉴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弄巷中回到迷宫的出口,说不得受文字字面的引诱脱离了轨道,跑到了一朵朵文字的鲜花中迷失了方向.
我基本是吞掉了这章节的.作者兴之所至,采用了那些排比似的比兴手法,在我没达到作者那种激情与热烈的爱时,我是无法去体悟那海波般文字下,汹涌的思想与情感的潜流.这造成大量的读者无从体悟理解作者那种深层的爱,抽象的爱的本体.
我更多的认为,作者的爱情只是他用来点燃文字激情与相对少量的心灵激情.而那个可怜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她只是作者心灵在现实世界的虚拟投影.
哦!我是世侩的,在我的眼中,作者是爱上了白雪公主的影子,在这个心灵中影子的重要性大过了白雪公主本身.而白雪公主还要向这个影子努力靠拢.
我无法去断定,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白雪公主人性的渴求被沉浸在美学世界的作者包裹上了一层金,让可怜的女孩逃脱不出,人性会成为美学的奴隶吗?我拭目而寻,也许后面的章节会给我答案.
但是人间的爱情永远跟不是这样的美学节奏心灵...原谅我的见识.灰姑娘对王子说:"生活,爱,性".王子回答:"不,美的永恒.美"这样海市唇楼的爱情观在灰姑娘与王子间种下了鸿沟.不是吗,王子要灰姑娘做自已心灵深处永恒的花瓶.而不是可以亲吻,可以嬉戏的爱人,妻子.
点燃的文字激情远离了生活的真正艺术美.我不知真实的导演,命运的嘲弄把这对时光中的可人儿带向不可逆转的何处?
回忆的美能占领世俗的泪吗?我掩卷神伤,想起了周星驰大侠的那句名言,愿仁慈的上帝给他们一个重来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