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回复: 13

读网友的《荆棘场上的散步》有感(随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0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与母亲去买用品,刚回来小区,保安就上来给母亲一个包裹。我一晃眼,忙先从保安手中接过。是胡老师赠送给我,他03年出版的书。我把用品交到母亲手中,就先拆开了。母亲问“什么呀?”“一个网上我叫老师的书。”“你们忘年交呀?”我笑笑“算是吧。”  
   
回到家,坐在阳台的椅上,窗外是暮色中的椰韵。清风速来,随手翻开了书页。哈哈,原来老师还这年青,较出乎我的意料,这老师显然是叫得唐突了。因为这老师的称谓我是叫得有些老先生的味道。不过从先生的学识上来看又是合适的,只是生出了些惊意。  
   
看了引言与第一章,想起我了事前愿意为这书写一些我个人的感观的话。读到这第一节完,才发现有些难了,因为我应该用什么的标准去读阅,还是静静的沉浸在书中本身的牵引呢。这无疑对我的评价来说是二条就算有交汇却不平行的路。先放开这些陈见吧,既然老师写的是一个成长中的人,那我又能用什么文学标准,去衡量一人成长中的人呢。我又那知道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春天又怎会给出一个标准来考证每一朵花的绽放呢?也许我无权去评说这书中的本身,只能去谈谈这书的写作手法。可是老师说了这书“不是悲剧,不是喜剧,不是小说,不是传记,不是史诗,不是传奇,不是格言与警句。。。它不倾向于任何文体,却几乎包含了所有文体。”这真是件让我很烦的事,因为我发现我突然没有了标准,进入了自由状态。还好让我高兴的事,我能从字里行间去把握一种深度,不论是文学本身,还是思想本身,还是后面章节的情感本身,我还能去理解与欣赏的同时,有着批评与审视的眼光。不是审视老师,而是审视站在你旁边的我还有我的影子,还有承载我的影子的世界。   
  
因为老师在这做版主,我就发在这了,慢慢的添加,直到我看完。却不敢说让我想透。我又能想透什么呢。我怀疑?因为我一直是个病小孩。

总算吞完第三章了,虽这个吞字可能会伤点自尊,但我却实是吞掉的,那种淑女式的细咽慢嚼,显然不适合我,但是我肯定一点,我会象牛一样反胃出来,在嚼以帮助消化。希望能踩在老师的肩上挤出几滴白色的乳汁来。

看完这第三章,我在书角上写下了几个词汇,我从小就有在书角写下随悟的习惯,不是爱惜与尊重的问题,而是我认为书是用来消化的,在消化时我在菜上放一些催化剂,调味料什么的,想来以老师的豁达,不会怪罪我的不敬。

“漫淡的深度、内核的漂浮、诗质的深邃、烈火的酒酿”这是我读了前三章的一个总体看法。行文散慢,却能从字里行间去领略作者的思想的深度,但是主题不明造成内核漂浮。有些文字就是一杯烈酒,喝下去就火辣辣的闹起肚子痛来,生出针刺的痛楚。而让我有些嫉妒的是作者对诗歌的本质的认识与领悟。在这以前我对诗歌的认识,我个人认为我所理解的就是一大片的天空,飘着野菊花的味道,但是看了这前三章我才发现,我在黑房子里,却把窗子当作了整个世界。然而这书中的诗论让我望而生畏,甚至这些散坠的诗论让我看到的世界都对她望而生畏了。

没想到,我看到这里时,已经发现我认为我是个病孩子都是种对我的赞美,显然我缺泛对自已的清醒认识。这点上是得深谢老师的,看来这老师没有白叫。

我奇怪的是,这文中有许庄子的影子,却被烈火的酒给冲淡了,反而让我不敢相信自已的感知能力。但是我当出个结论:老师适合去写文学批评理论,也许这是一条适合老师的路。我说这话完全是直觉,就好象我已经看得老师的成功了。

本想把书中的思想拿出来评论,把文中的写作手法拿出来分析。但是仔细一想,也就放弃了,因为那就不是写给我,或者说写给老师看的了。我浪费了太多,病已经很深了,不求治病但不可在加深了。呵呵,所以让老师去从事文学批评,就是你已经开始治疗我了。

在第五章开始处折了个角,我合上了书页。久久的在沉思。

无法去深入作者思想与文才的本身了,从作者记录这节时光是必须的,那是生命的历程。而我因自身的原因对这章充满了偏见。作者在这章显露了生命的渴求与欲望,在现实中却是一种潜意识深层的逃避。一种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隐密的逃脱。我无法去证实这种偏见的真实性,写在这里是不负责的一种行为,但却是真实的。

逃避是因为太真实的了解?一种是太偏执的了解?一种是虚妄的脱落?一种无力而消极的转换现实世界的压力还程显出的一种虚无积极的转移?我无法分清作者青春岁月行为的本质原因。我自身的僻俗可能带着偏见的眼光。

四章虽然真实,我那世侩的眼光却让为这章降低了前三章的思想与文学价值。就如同我在浪费自已的生命的许多美好时光,却给了自已一种华丽的理由的同时,岁月却让我痛苦的面对曾经的掩耳盗铃。我怀着感恩的心在看这章,这章是一根鞭子在抽打着我生命中那些软弱而虚妄的魂灵。

那些一去不返的时光中,自我深层的逃避穿着华美的外衣一次次麻醉了我卑微的魂灵。无人拯救我,偶尔清醒的心泪被习惯的长堤围困,不能泛滥成一场生命浩瀚的洗礼。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21 0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是!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优美的文笔,真是让我吃惊。从第五章开始到“我曾经因逐渐丧失爱的能力而畏惧,现在,我感激你再一次赐我以听觉。”这几节作者优美而清新的文笔让我留恋不舍,掩卷神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少有的典范篇章。而从这后到第五章完,就慢慢下滑,那种印象感消失了。

我开始怀疑前面的应是初稿的灵动,后面是理性的添加吧,还有作者回忆时用写时的高度开始修饰回忆。这造成了不真实与冗长感。

但是我不得不一再提及作者在第五章开篇流露的文学修养,第五章如一枚钻戒,修饰的金银材质的指环上镶嵌了一粒灿烂夺目的钻石。我会把这开篇珍藏在我渴望与幻觉的山巅,作为生命中迎着阳光的一面镜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4-23 10: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第六章,从“次年春,我感到在诗词方面已是江郎才尽”到第六章完。我读了又回头重读。这个王怡福先生的言论我很是认同,好象都切中了七寸。模糊的思想,在这两位的讨论下,也跟着清晰了起来。   
   
而对于这个女孩子我是吃惊的,十八九岁的年龄,能深入到这样的程度来讨论与欣赏,是不多见的,在我认识的女孩子中,这样年龄有这样的爱好与水平是没有的。我有点理解,在青春期作者的沉迷了。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上,有点纯精神恋的味道。而作者举步不前,是有一种没有言说的恐惧吗?还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世侩有种近乎本能的害怕了?文中我并没有看出端祥。   
   
然而可以去想象这个美好的女孩子,所拥有的青春与内韵的魅力,无疑是一块磁石。能给路过她的人,一种渴望与美好的想象。就更别说身在其中的作者了。显然作者在这种透明式的爱情中,本能的漠视了世俗生活情调的营造。这是年轻的纯文学青年的一种共同的习性或者说现象。但构不成婚姻的基石,我好象看到了一场台上的传说,而不是人间的温馨。   
   
我几乎用解剖刀在割开自已心灵深处的隐密,作者的文章触动了这一类人吧?却分不清是对是错,是是是非。。。   
   
生命也许开始了,就没有对错,只有过去,现在,未来。。。

爱情是什么?爱情的来,从那里来,第七章对我而言是个迷团.作者的文字真如所说,是条弄巷,曲曲折折的从比兴的本体出发,就一路幽幽的向远方伸去...在读者的思索深处回到比兴的本体.这可是件要命的事,这对读者自身的文学鉴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弄巷中回到迷宫的出口,说不得受文字字面的引诱脱离了轨道,跑到了一朵朵文字的鲜花中迷失了方向.

我基本是吞掉了这章节的.作者兴之所至,采用了那些排比似的比兴手法,在我没达到作者那种激情与热烈的爱时,我是无法去体悟那海波般文字下,汹涌的思想与情感的潜流.这造成大量的读者无从体悟理解作者那种深层的爱,抽象的爱的本体.

我更多的认为,作者的爱情只是他用来点燃文字激情与相对少量的心灵激情.而那个可怜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她只是作者心灵在现实世界的虚拟投影.

哦!我是世侩的,在我的眼中,作者是爱上了白雪公主的影子,在这个心灵中影子的重要性大过了白雪公主本身.而白雪公主还要向这个影子努力靠拢.

我无法去断定,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白雪公主人性的渴求被沉浸在美学世界的作者包裹上了一层金,让可怜的女孩逃脱不出,人性会成为美学的奴隶吗?我拭目而寻,也许后面的章节会给我答案.

但是人间的爱情永远跟不是这样的美学节奏心灵...原谅我的见识.灰姑娘对王子说:"生活,爱,性".王子回答:"不,美的永恒.美"这样海市唇楼的爱情观在灰姑娘与王子间种下了鸿沟.不是吗,王子要灰姑娘做自已心灵深处永恒的花瓶.而不是可以亲吻,可以嬉戏的爱人,妻子.

点燃的文字激情远离了生活的真正艺术美.我不知真实的导演,命运的嘲弄把这对时光中的可人儿带向不可逆转的何处?

回忆的美能占领世俗的泪吗?我掩卷神伤,想起了周星驰大侠的那句名言,愿仁慈的上帝给他们一个重来的机会... 
发表于 2006-4-23 19: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糊看过,胡不归是女的吗,悄悄问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是男性,才带有了更多的悲剧成份。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0: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病中的我,很庆幸能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刚好看到这样的一章。对我而言真是一剂良方。胡老师的生活方式,我多少是有些相同的。而我不同于胡老师的是,我认为这是我的病。让我滑向了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陷井。真的感谢这个女主角,她的言论坚定了我想把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踩在脚下的想法。我更多的认为我不加改变将变成一个文字的虚伪者。这对我而言是不幸的。但这只是我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这个女孩子真是天使,不是天堂的,是人间的天使。她对作者的清晰认识让我大大的吃惊,不点也不是个被爱情充昏头脑的丫头,而是一个生活中清晰的智者。她对作者的了解胜过了作者对她的了解。如果爱情是一场战争。那她已经知已知彼了,她明白了作者爱的不是她,爱情对作者而言只是一种文学境界,语言艺术,心灵起涌的催化剂,而不是爱情本身,不是她在对方心灵上的真实投影,而是对方心灵在她身上的一个投影。可怜的女孩,她必然在世俗的要求与一种虚妄的美学爱情中沉浮。而让她很多的象一只森林里的鹿样猎物,她是美学爱情中的一个牺牲。

作者与女角主的对话,也多是不公平的。或者说是一种自私的占有,加上沉默的拒绝。

女孩子的家长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的大发雷霆与母亲的不交一语。这样的父母真是人间真大的福份了,如果这样的父母做一个人的岳父母,也将是人子最大的幸福。可惜的是,作者在文学与语言的美学世界里披上了对付世俗世界的厚甲,不懂得去亲近这些人间的至美。

哦!这些世俗眼中的珍宝,这天使的女孩,这恩赐的家庭都敌不过作者在书中培养成的形而上的世界观,现实给了作者一种深沉的自卑,也许在作者的潜意识里伪装成现实世界的冷漠。我偏见的认为作者用学识把自已包裹起来,而这种痛苦却部份的加载在了这个女孩身上。

我发现我越来越偏见的看待作者了,我的世界是夏虫的,我发现我是不是在评说冬的寒冷而不能感知冰雪世界的玉洁与梅香。敬请作者原谅。

作者的爱情是文学爱情,不是生活爱情,不是世俗爱情。这种爱情必定是要牺牲许多的,这种唯美的纯粹分开了坚白。我偏见的认定这是虚伪的爱情,用世俗的角度作者无疑是自私的。

当我试图站在作者的立足点来观察时,我发现那个点正是我现在努力在放弃的。我已经背叛了,我是没有资格来审视这点的。我是我的背叛者。在文学上我也背叛了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

想起曾经有个女性对我说:“我很三八的,我会吃醋,我说话八卦。”当时我还在唯美与浪漫主义的碧潭中畅游,这样的话是无法把我拉回到现实的美中。当我梦想着回到古典主义的怀中,披上了古典主义的风袍,我才明了这句话的生活意趣与背后的古典主义价值。而风中花落,斯人独去。

老师,你的文笔优美,写法新颖,有些手法是传统手法的独创性运用,可以说是开发与拓展了现代汉语修饰与表达的深度,但还未达到那种灵与肉结合的高度,阴阳相生,这种纯粹降低了本身的价值。也许我偏见的眼光没有发现你完全的美。
发表于 2006-4-25 08: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武断了吧,如果是女性倔强俏皮一点还可以原谅,男性吗,我鄙视之.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时光,这两个可人儿总算走在一起了。他们的眼光给予了这个夜一种共同的美。他们也忘却了尘世的痕迹,水火偶然的就凝结成了一枚琥珀。但我不得不用偶然这二字,虽然我明白女主角的挣扎与作者的执着,但是我糊涂的是,从什么时,女主角有了这种突变,让我转不过这个拐角。  
  
我又重看了第九章,深秋的迷雾却模糊了我的眼神,我还是不明白,是什么心灵与物质的力量让女角主突然就拐弯了,是作者优美的语言,可女主角并不是象我才接触而有许多欣奇,女主角早在作者的轰炸下有了免疫能力,可作者也没有任何的物质表示,难道是这个奇异的夜,还有那散发魔力的月光?  
  
这个偶然事件的必然性伤透了我的头脑,我真想打电话去请教“她”,如果我能的话,我会问“你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旁观者清’这句话彻底见鬼了。”  

从“你真的太诚实了,就看不出我已让你-----。。。。”开始,我就惊叹于,二人精神世界的认同与相互接纳,而带来的感观变化,还有作者这样优美而高超的表达技巧。这真是难得见到的,而更让我莫名的愉悦是从这文字中我感到的,那种爱情与心心相印的美好。  
  
我不知到这二个可人儿,特别是女角主如何就打开了这扇已经闭合的门,就这样拉了新的篇章。  
  
祝贺作者,这刻起,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恋了,命运给了你一个走出美学爱情的机会。而这个女角主单方面的改变,预示着前路怎样的缥缈,那个脱离世俗的雨花台下,埋着怎样五彩的石子,而仅仅是装点着孩子式的天真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17: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是奇怪的一章,开始的笑话,作者的疲惫感,作者的信,作者的打工这些揉合在一起合成的一章,让我从迷惑开始深思到不理解到重新打量。可能我只是对作者的信有些感触,我在书页上写下:“孤独的前行者,或者说踏着金质的路走向钻石的山巅”,然而细想过这节的格格不入后,认为这是作者的一种记述性写作,就好象没从时间的长河中去挑选沙金,只是真实的记下这一段岁月。而我从这节中多角度的去理解作者,作者用岁月自身的轨迹在丰富着自身的形象,与生命的挣扎。

而作者的疲惫感却真实得近乎无理。好象不知源头的云,倾刻而下,打湿了作者的心灵。而那朵云,我也不理解是何时形成的。人哦,叫我如何理解?

作者在煤窑打工的经历,来得凭空,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却用了一种超脱的心态,在体力的透支与灭顶之灾的的威胁下,笑傲以轻视的对待。也许?也许是生活的需要,作者用了一种苦行僧的乐观意志面对生活的压力。

这个精神的酒鬼在尘世的底层,显示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与超然的心态。作为一个人而言,这刻他有血有肉而傲然不群。

我对这章的轻视在我写完这评论后,有了个新的认识。

(奇怪的事,我回头打量时,才发现我本能的忽略了那些笑话的评价。呵呵,人哦,我又如何理解我的虚伪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1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真实的看待自已,有多少的不可理喻,自我的行为背后,哪些冰山融化成行为的河流。我真实的微笑背后有多少世人不会知晓的残韧。我的主, 我不曾明了,我是我永恒的迷。谁来助我审视手中烛光包围的黑暗。

生命是没有退路的河流,结冰是下一次汹涌的等侯。当我们坐在感情的竹筏上,顺流无疑是愉悦的。

女主角习惯了什么,而把自已投入了河流。是那提供给她以快感的惟一源泉吗?那种在尘世中再也找不到的“机缘在时间的结点中产生思绪碰撞的文字火花带来的快感。”而产生爱乌及屋的感冒。这二封信是如此的优美,让读者的眼中生出了钻石光泽的幻觉。那让人向往与迷恋的真实状态的人生爱情,文字火花。

女主角在说“我--同意了”时,更多的是在祭祀,也许迟早,或者说早已烙上了欲望的印记,但是从作者的角度,这更多是象是献给神的白色羔羊。女主角在捧着这本书看到这节文字时,会不会惊呀于书中作者的感受与她当时认定作者的感受之间有种不可跨越的鸿沟。还是这条鸿沟可以在欲中被忽略。

然而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作者的思想造成了整个过程的悲剧苦果。不知道作者是否清醒的认识到这点,但女主角是怎样的心态,却是我本来认为理解却不敢承认这种理解的。女主角的复杂程度与人性的真实程度无疑是超越作者的。这不是一场凶手与受害者的战争,而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因为不同的起因与目的,在时光的道路交叉的那一个点上,惺惺相惜了。

作者在这章后面的用了大量篇幅阐述的,我确实还理解不了这些深奥的文字,我认为这些字句与“但是‘故乡’总是贯通我们血脉与精骨的河流。”并不相融。那种最初纯洁与美好初恋的体悟,是作者永恒的‘故乡’。时光已经把他流放在那种情感之外了。流放在那种追逐,不,是追随与膜拜的生命萌动之外了。

当我回头审视时,才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问题。作者的文字省略那部份,使作者流失了半个,而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不是个被文字打磨后的人呢?还是作者的单纯成为了畸形,以至于这个世界在他面前也显得畸形起来。

作者的思想,在这样的爱情面前,更象是一个罪恶。(谅解我真实的看法)虽然我认为我理解你那些思想,揭开那些文字的寒凉表意,你传达的无疑是一种对魂魄萌动的永恒的至美高点。但这并不能减少我认为这种美对世俗的罪恶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1 17:11 , Processed in 0.1732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