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国始祖熊绎初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时候,长沙还是蛮荒之地.到了他的后代熊渠之时,长沙已为楚国掌控,于是古长沙得一雅号----熊湘.
宋时,现坡子街与沿江路路口处有一处露仙观.南宋年间,北方游牧民族的血腥侵略与蚕食令长沙(时称潭州)人民激起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斗志.露仙观遂被改名为熊湘阁.
公元1275年,蒙古铁骑挥军围攻长沙.衡州(今湖南衡阳)人李芾(字叔章)临危受命出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率全城军民苦战半年,其间,岳麓书院数百儒生也弃书从戎,奋勇参战.1276年初,血火中的长沙终于再也坚持不住了.除夕,住在城内的衡州知州尹价谷自焚殉国.城破之日,李芾在熊湘阁命部将杀死自己全部家人后,自焚而尽.他的多数部将与城中许多百姓也纷纷自刎殉国.长沙,在血流满城中度过了她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天.
事后,南宋诗人郑思肖在《咏制置李公芾》中写道: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到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明代文人杨基也写有《经潭州哭李太守芾》:西卯科中第一人,誓将孤壁障妖尘。百年事业归儒者,万里江山泣老臣。
而如今,陨身见证了李芾与古长沙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的熊湘阁早已不留痕迹,现在那里只是一个污水遍地,鸡鸣鸭叫,斤两算尽的菜市场.似乎,这里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任何比一斤土鸡蛋更伟大的意义.
<大将军施琅>依旧在国家喉舌的黄金时间的荧幕上展示他的光辉形象,虽然与李芾相比,他只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卖国贼,一条丧失了民族气节与尊严的异族走狗,可现实偏偏是---人们大约根本不会记起甚至知道今年是李芾殉国730周年.以岳麓书院传人自居的湖大校方,大约也根本不会或者不敢记起730年前,曾有一批英勇的前辈,以缚鸡之力,对抗蒙古人的铁骑.
那段历史,很残忍,而得不到清白的历史,更残忍.对于正踏着这片血色土地的人们来说,要民族团结,更要民族英雄.施琅甘为满犬,熊湘不做蒙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