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4|回复: 25

零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9 1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块金子和一群铸铁进入车间,准备被车成一个零件.
这块金子与铸铁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灰尘蒙蔽了他的亮色.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是一块金子.他以为自己一样的是黑沉沉的,一样是一个冷面的家伙.
然而别的铸铁都成为合格的螺丝,螺母.他的体质太软了,金色的细丝从他身上落下,但是他也被压软.最后工段的质量检查人拎起他,觉得似乎比别的沉一些,然而直径却显得太小,甚至觉察出不在是圆形,而变做扁形的.这块金子做的零件就被抛在废料中,等待着回收,重新铸造.


这不是一个寓言和童话.或者讲,就是一个寓言和童话.不过它这样的叙述太有点残酷,尤其没有森林和河流,没有王子和公主.它只是工业时代的一个写照.当一切都以一个零件来对待的时候,这就不是零件的悲哀,而是多数人的悲哀.
近代教育的形成和普及教育的进步,不能不归功于工业时代的到来.
工业是人的能力的延伸,机器就是人的能力的扩大.
这样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它使人人受到教育成为可能.
甚至在现代通讯的条件下,国家主持教育和干预教育成为可能.

但是,与之具来的是人在教育中的屈从性.
机器的教育必然导致机器式的人出现.
更进一层的是,现代科学的分化使得学科具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一个精力有限和社会要求有限的世界,教育的意义更进一步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零件".
教育的出口是各种的"质量检查员":考试,证书,等级.
而且在出口处,质量的要求是严格的,稍许的差别是不能逃出这道关口的.
所以早在唐代,唐太宗就面对天下考生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彀就是零件的出口.

人是不能成为一个零件的,尤其一个自由的人.
在机械集体主义的权威下,个人的自由弥足珍贵,个人的成材更是一件关乎个人与国家的大事.
机械的集体下,人是没有思想的,只是作为机器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但是当每个人习惯于充当一个零件的时候,集体就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谁来操纵机器?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此."文化大革命"中青年的盲从,不就是因为他们习惯做一个零件,而不能操纵自己这台精妙的机器吗?
经典的教育是要每个人做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螺丝钉.于是在大学中,重视理科.理科分工细致,专业程度极高,而且具有最大的实际效果:速成.
因此在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的时候,全国只剩下北大一个有哲学系,就不是奇怪的事情.

中国人向来是讲究实际的,尤其是当国家的尊严和地位严重跌落的时候,实际中就表现出一种超过正常状态的"自尊",对于实际的追求就不择手段了.
旧道德被摧毁,甚至是被得益者摧毁.然而新的道德没有建立.就象基督教道德在欧洲被革命者摧毁时,新的道德缺失,人就陷于焦虑和盲从中.
钱穆批评自清朝龚自珍以下,皆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正是点中100年中国的死穴.只有破坏,没有建设,或者是似是而非的建设.风气使然,中国的文化回到原点上,一切都需要重建.
中国的文化如果嫁接在西方之上,中国永远落后西方一百年.但是回到自己的本来,中国就不必过分的自尊和自强,因为真正强大的是不屑于这些琐碎的.
重建的条件正是教育.然而教育失语.

在中国文化的原点上,孔子对于教育的人才只有一个要求:君子不器!
器,器物.孔子要求学生不要做一个器物.也就是不要做一个零件.
虽然孔子门下有各种专门的人才,如子贡被称为"瑚琏之器",冉有是一个理财专家.
但是孔子在弟子叙述自己的理想后,单独说"吾与点欤!"
而且孔子最看重的弟子颜回与其他弟子相比,只是"固穷""好学"而已.
孔子之下,中国人才也未能逃出这一点.对于品德看重,并不看重能力的高低.因为能力关乎外界的训练,而品德关乎内在的道德.能力人人可以,道德就要高低之分.
但是传统的文化是不是不看重能力呢?也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过分看重道德忽视能力,导致社会的败坏.后来者自然反思这种错误,唐宋就是比较看重实际能力的一个时期.

到明朝,八股取士,一直影响中国几百年的命运.
首先,实际能力和道德都退居其次,作为一个人能力的一部分的记忆,应考反而成为一个人的决定力量.这个时代,道德不重要,能力更不重要.
其次,考试的极度限制,使几百年的士子文人屈从于国家的权威.国家机器的运做,逼迫士子文人走向最后被车床车掉的命运.
最后,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更增加了文人的禁忌.明代的士子议政还是在民族内部,而清代士子如果议政必定涉及民族问题,这样一代的文人连发表一下看法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当西方大举入侵的时候,文人要不在故纸堆中自命清高,要么在官场混迹.道德和能力都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差的时期.西方一击而溃,自然是情理中的事情.

西学进入,中国人大多持两种态度:要么顽固,要么全盘接受.
顽固者和激进者都是一种弱国的心态,而激进更能受到弱国知识分子的同感.100年的文化激进就是弱小的中国盲目寻求出路的反映.
当然也有认真学习西方,但是又不监守传统的人.我不想举别人,只举蔡元培先生.
作为中国近代和现在教育的奠基者和导师,出身清朝翰林的蔡先生可以讲是时代的智者.
从五四来看,他并没有象胡适,陈独秀一样的思想者风格,也没有鲁迅式的文学气质,也没有辜鸿铭式的守旧风格,也没有英美学派的绅士风格.从德国留学的蔡先生,无疑是务实的.
他聘请胡,陈,李(大钊)并没有表明他支持新文化运动,相反他聘请辜,刘(师培)也没有拥护复古.他的两方面做法,除了教育以外,他的潜意识还是对寻求中国文化出路的探求.
所以北大学子,成一代风气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北大的教育中没有偏执,他不要求学生的专.

除了历史的原因,现实也是我们必定成为零件的一个原因.
20世纪的教育先是政治的附庸,接着又成为经济的附庸.
政治对于教育并不苛刻,但是经济对于教育是残酷的.
经济的背后是机器,所以中国越不过西方设定的障碍,重新走西方国家的老路.
人才成为机械经济的一个螺丝,必须在经济的要求下去磨制这个人,从而成为"才".
人文因为不能受到短视的经济者的重视,退居社会的边缘.
当哲学(以及与哲学关联的人文学科)不是一个大学的第一学科时,教育者只是货币的信徒,他必然盲目和无知,甚至可以严重的说他不配做一个教育别人的人.
这样的教育者只是一个生产车间的工人,只明白零件如何车出来.
受教育者更只是一个小小的零件而已.
中国的素质教育就是不再培养零件,要培养的是有道德和能力的人--真正意义的人.
在今天,如果不消除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不可行的.
最终,清高的学者和低能的"零件"会成为一道鸿沟.

也许,你要说我未必是块金子.那么,一块铸铁就要注定成为零件吗?
谚语讲的好: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那么,我即使什么都不是,还是要说:一个只想成为零件的人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人.
发表于 2006-3-29 2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的 ????
发表于 2006-3-29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话,金子也好,铸铁也好,没有使用价值的话,都是垃圾,其实先有一个做零件的资格是好的,零件有cpu,也有螺丝,区别在哪里,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至于哲学,和数学,甚至和包装学一样,都是学问的一种,学习它们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学问学问,学就是为了解问,解决不了问题的就不值得学,因为回答不了问阿,其实现代的知识体系就像超级市场里的东西,怎么去选购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院系调整是一次可笑的教育改革,但专业化却未必是坏事,就像综合化或通才化也未必就完美,呵呵,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说这个虽然轻松,其实是很难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08: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天天向上2006-03-29 20:49发表的“”:
转的 ????
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08: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莫二2006-03-29 20:59发表的“”:
说句实话,金子也好,铸铁也好,没有使用价值的话,都是垃圾,其实先有一个做零件的资格是好的,零件有cpu,也有螺丝,区别在哪里,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至于哲学,和数学,甚至和包装学一样,都是学问的一种,学习它们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学问学问,学就是为了解问,解决不了问题的就不值得学,因为回答不了问阿,其实现代的知识体系就像超级市场里的东西,怎么去选购有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院系调整是一次可笑的教育改革,但专业化却未必是坏事,就像综合化或通才化也未必就完美,呵呵,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用的人,说这个虽然轻松,其实是很难的


我没有讲必定是通才.
真正的意思还是讲中国实用主意太严重,影响学术,不免让学术沉沦.
发表于 2006-3-30 1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好自己,才能批判环境,尽人事,才能知天命,呵呵,既然抱怨不能改变任何东西,不如回来好好做事
实用主义从来都不是坏东西,而且中国缺得很厉害,这个和急功近利是两回事,我就比较欣赏美国的实用主义学派,我想楼上说的是功利主义吧,中国的功利主义由来已久,确实比较严重,其实这个于个人而言也是一个选择问题,韦伯说做学术也有职业与志业的区别,两者是没有高下的,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学术我相信是不会沉沦的,有用的学术自然有人做,有人做就有继续的希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1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楼上说的是功利主义吧,中国的功利主义由来已久,


这可能是讲错了.
不过中国的实用主义根本不能和美国的实用主义学派并论.
发表于 2006-3-30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用主义大概没有别的意思,或许有些地方有像毛乱用自由主义那样的用法,那另当别论,中国还是缺少实用主义的,政府行政的低效率,社会文化的臃肿,真正坚持实用主义标准的话,很多东西也好得多,令人满意的多
发表于 2006-3-30 2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任何制度化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有才华的人很难做到公平,但这种标准又是必须制订的.
制订的依据便是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国现在的窘境不是太没文化了,而是经济太落后了.
发表于 2006-3-30 2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这个东西,还是不要谈的好,太复杂了,没办法,我学的学科里至少有十来种定义,而且都有可取的地方,而国内的写东西的人又喜欢乱用这个词,所以避而不谈是上上之选
经济和文化如果没有读错书的话,基本还是有伴生关系的,至于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人类学的问题,我是学这个的,就更不敢妄加议论了,不过文化首先是我们日常需求集合而成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怎么满足我们大家的需要,思考这个问题,要比对着些现下无法改变的事情好一些,在这点上,实用主义还是一个好选择,但走到它的反面功利主义,那就有些令人难受了,还有就是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一味强调经济落后容易掩盖问题,文化或者说我们日常行为中蕴含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如果不是暴发户的话,有钱人一般都会比较有修养,但这并不完全是钱的因素决定的,应该说修养决定了一个人能有多少钱,而有多少钱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修养,我想文化的问题,也会有相似的地方
发表于 2006-3-31 0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因为考虑到经济与文化的伴生,所以才强调优先发展经济应用人才,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枕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3-31 09: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3 05:30 , Processed in 0.07320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