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回复: 0

毛时代是如何“平等的”的问题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0 1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时代是如何“平等的”的问题
                          
毛时代是如何“平等的”的问题

按: 甘阳之类的学者,以及大陆新一代的毛派,将建国后的毛泽东时代视为\"平等\"思想与传统的代表。但是毛时代又怎么可能是平等的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发言。

……

毛派怎么可能认真地去回答毛时代是否平等的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是政治哲学理念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学上的实证问题.
.

毛式经济制造了彻底的城乡二元制,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城乡差别,剥夺农民人身自由,盘剥农民制造的经济价值;

毛式革命将人分裂成阶级,不同的人属于不同的阶级,一个人是否属于某一个阶级,很大程度就决定了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而不同人所属的阶级的异同,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关系。毛区别开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一种团体排他性的做法),在一部分团体内形成一种平等观念,而在一些团体之间制造不平等(比如红五类对黑五类,城市人对农村人,干部对群众, 诸如此类),有的还定性为阶级间的敌我矛盾,并认为是完全合理正当可取的,是革命所必须的, 从理论上给予了论证。如果你指出不同人间都要有平等,不应因出身有不同的待遇,那么就属于庸俗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混淆敌我矛盾,模糊阶级斗争。

把人分成阶级,灌输各种不平等观念,而出身、成分之间影响到一个人的待遇和前途期望(life chance),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是平等的呢?

著名中国问题学者Martin Whyte在研究毛时代的平等问题,指出平等观念具有很大的团体性限制,比如一个工厂内部,有某种平等:极左派反对按劳分配,反对物质刺激,只说政治帐,不说经济帐,要政治挂帅,鼓吹平均主义。一个这样的团体内部,理想的局面是大家平等,大多工资差别,小到衣着差别。但是超出这个工厂之外,不同的人就有很大区别了,这种区别就由你的户籍(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阶级(包括出身成分等)、居住的地理地区(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一个人看待自己的社会待遇,所用的reference group,是很有限制的,比如农民就跟农民比,革命老干部跟革命老干部比,大家在各自的位置上知足常乐. 后毛时代打破了这一限制,因此也更容易使人们开始感到强烈的不平等.

中国在毛时代是不平等的,根本就是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因为毛时代毫无疑问是不平等的,任何的社会学研究都会指向这一结果。而一些学者关心的倒是毛时代有没有平等这种观念(conception),这种观念又是如何的。如我所说,一些人认为这种观念局限在一个阶级/团体/地域之内,没有普适性,这就不可能是自由主义里说的那种平等。人和人平等的条件是大家都是人,不是大家不巧的,各出身于什么阶级。以父母的出身来决定一个子女在社会上的位置,实际上更接近一种种族主义。联动当时的口号就是直接对这种思维的赤裸裸反映。

但是也有人指出,普遍的平等观念还是存在的。在中国普通人的话语中,叫“公平”,不叫平等(equity)。孔杰荣(Jerome Cohen)说,他70年代访问中国,当地的接待人员叫他们美国人不用排队,当时队伍中就有一个中国老头儿大喊:“他们为什么不用排队?不公平!”孔认为,这代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平等概念。我当时绝对还有点道理,但后来一想,老头儿的这种平等观究竟是不是带有普适应用性的,还有待研究。比如说,他可以从民族主义角度出发,认为中国人应该和美国人享受一样的待遇。这是一个民族社群为本位的视角。如果是一群红五类插牛鬼蛇神的队,还会有人跳出来大身指责么?那些被剥夺平等待遇的人属于人民公敌。

这种“平等”因此是这样的:把社会上的人群,按照经济水准和阶级出身成分,一个一个放到一个复杂的自上而下的大的社会架构里,平级的人享有某种平等,并且互相有平等待遇的期望,但不同级别间的人,就没有了这种期望的可能。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那些阶级敌人,这些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都被削平,并且没有什么政治·经济的生活安全保障。

有的学者想知道,如果潜在的公平观念还是存在,人们能感到待遇不均是不公平,“不平等”的话,是否会做出某种抗争。裴宜理(Elizabeth Perry)说,当时也有,不过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要完全通过当时的意识形态框架所允许的那种话语表现出来。比如说她到上海,看到有教师还是什么的,打着旗帜游行,口号是“我们也是工人阶级!” 意思是,他们也应该受到和工人阶级一样的待遇。这就是要把他们从一个社会阶级,提高到另一个社会阶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享受更高的待遇。阶级决定一切。

看当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就最能说明这一点。比如说看当时的工业管理条例,里面对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的态度。61年的工业六十条到75年的工业二十条(及后来77年的工业三十条),又一个和左派完全相左的态度,就是务实派“尊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搞出的企业管理和生产原则。这一系列条例被极左视为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其内容就是要尊重按劳分配和物质刺激(也就是肯定因为生产水1差距导致的收入差距,反对平均主义),另外就是肯定技术和工作人员的政治地位,通过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进而达到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3 06:06 , Processed in 0.05479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