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回复: 1

小提琴协奏曲之<四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9 13: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约1678-1741)是巴洛克鼎盛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维瓦尔第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音乐,1713年起任威尼斯贫女音乐学校的音乐指导和乐长,并每月创作两部以上的协奏曲供这个乐队演奏。除作有大量由一把小提琴及乐队来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外,尚作有不少用两至四把小提琴或木管乐器来演奏的协奏曲和实为管弦乐重奏曲的大曲等,作品以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而著称。此外,还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三重奏鸣曲、奏鸣曲等。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创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中的第一部到第四部,合称《四季》,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时期的特点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四季》由四首三乐章的协奏曲构筑而成,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维瓦尔第在每一曲的总谱扉页上各附有一首解释音乐的14行诗,用以说明音乐的特性,并且还把这些诗行分散地写在各乐段或乐句上,使音乐和文字联系起来。其实,没有这些文字的辅佐,维瓦尔第那细致入微的刻画已经使他所要描绘的内容赫然易见了,加上这些文字,只是更加强调出作品的标题性而已。因此整部作品情景交融,绝不是难以进入的艰深之作,即使初听古典音乐者也可一听之下,“入耳即溶”。

《四季》之《春》。E大调。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形式写成,其主要主题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突然,电光乍闪,春雷惊蛰,万物苏醒。这一乐章是整部《四季》中最为著名的乐段。

第二乐章(广板)很短,描写的是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过后,雨过天晴,小鸟又唱起了动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实的小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悠闲小憩的恬静景致。乐章开始是小提琴声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点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点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声的切分音型。在这个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来。

第三乐章(快板)描写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乡间的欢乐景象:“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当时颇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开始就出现在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声部,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和弦节奏和管风琴浑厚的音响则着意渲染了舞曲的欢快情绪。

《四季》之《夏》。g小调。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你可以听到闷热的酷夏午后,牧人慵懒、牛羊萎靡,只有杜鹃、斑鸠依然窃窃私语,不甘寂寞。忽而一阵凉风掠过,带来乌云满天,一场夏雨即将来临,随着豆大的雨点开始打落,惊恐的牧童仓惶躲避,不住哭泣。接着,第二乐章中隆隆闷雷惊醒了牧人的白日好梦,他试图再睡,无奈蚊虫嗡嗡飞舞,扰得他烦躁不已。紧随而来的第三乐章,是急板。风暴终于来临,狂风怒吼、电闪雷鸣、摧枯拉朽,似要将夏日的烦闷一扫而光,酣畅淋漓。

《四季》之《秋》。F大调。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即呈现出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在庆贺丰收的欢腾气氛中,农民载歌载舞,兴高采烈。男子汉们更是痛饮美酒,一醉方休。第二乐章(柔板)是一个醉汉沉睡的幽默特写。第三乐章,是描写森林狩猎:号角四起,枪声阵阵,不时有犬吠传来;猎物带伤逃窜,奄奄而死。

《四季》之《冬》。f小调。其中的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描绘冬天的难以抵御的严寒:“北风凛凛,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格格直打颤。”

第二乐章(广板)则将人带入大漠雪原的一栋木屋内,随主人围坐在火炉边,品尝热酒,感受温暖安宁的浪漫气氛。此情此景与户外冰天雪地对比鲜明,更显醉人。

第三乐章,则着重刻画一个滑冰的场景:“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整个《四季》中的四首协奏曲,主题鲜明,各异其趣,然而听起来却一气呵成。你不得不叹服各乐章间的起承转合是那么的丝丝入扣,作曲家手法高超,写景、写人、写情,甚至写具体情节,都有神来之笔。或挥洒泼墨,或工笔细描都有画龙点睛之功,生动地再现出一幅幅大自然风花雪月的优美画卷。难怪这部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是世人百演不倦、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也是帮助初入门者接近古典音乐的必听教材。

Argo是属于英国Decca公司的一个副牌商标,旗下以古乐器或室内乐录音最为出名。此录音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新西兰籍的小提琴名家阿伦·洛夫德与马里纳指挥的英国圣马丁学院室内乐团在1970年的合作录音。录音中大量使用了古乐器,并特邀风琴名家西蒙·普雷斯助阵,普雷斯一个人把玩好几件乐器,出尽了风头。

创建于1957年的英国圣马丁室内乐团,是以原来担任伦敦交响乐团第二小提琴首席的马里纳(1924 -)为中心组成的室内乐团,1959 年首次公开演奏。这个乐团创立之初,只是11 名弦乐演奏家和数字低音的小合奏团而已,由马里纳兼任指挥与首席演奏家。不久,马里纳就专心致志于乐团的指挥任务。这个很快就引起世人注目的室内乐团也不断涉足大编制的作品,显示出非常积极的活跃姿态。由于这个乐团是获得伦敦Sant Martin-in-the-Field 教堂人士的支援才得以组成的,因此,也有叫“圣马丁教堂的乐团”。这支室内乐团的演奏曲目,范围很广,在指挥马里纳的率领下,从巴罗克音乐,到17、18 世纪的作品,无所不能。他们的演奏,是以清新的现代感觉,以及对作品的彻底研究,著称乐坛。在端庄、明晰的样式美之中,展现出活生生的感情。尤以演奏巴洛克时代的乐曲和浪漫派作品而著称。他们的纯正本色,他们的抒情气质,他们的默契合奏,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演奏风格。尤为突出的是他们的弦乐部分,音色甜美精致,绵绵起伏的弦海时时泛出那丝绒般的美丽光泽,每每听来总是令人为之倾倒。1978年,马里纳辞去指挥职务,改由长久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演奏家的布朗女士接棒。

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24-)出生于英国的林肯城,16岁时进入著名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专修小提琴,后又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949年到1959年期间,一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授,并且1949年起担任圣马丁弦乐四重奏团的小提琴演奏,1954年进入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小提琴。

在这张唱片中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与洛夫德之间的配合也相当默契,很多乐段中都有充满创意的表现,可谓处处妙笔。使得这个版本的风格既清新又颇为即兴,没有过于沉溺在柔美之中,也毫无搔首弄姿的痕迹,节奏明快生动,对比鲜明,别具韵味。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3: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mp3不能传上来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4 10:03 , Processed in 0.0789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