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麓自卑—湖南大学最具潜力的校园传媒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回复: 0

《中国公路》特稿:个性张春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6 2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少时历经的磨难,造就了他身上无以伦比的亲和力。他是一个温和谦逊的人,但同样以“铁腕”扬名。
  他是平民子弟,也是一位俊朗、幽默、敢为的官员。
  在担任交通部长的3年时间里,他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道路建改工程,他规划了未来30年国家基础路网的建设,他带领中国桥梁开始了伟大的复兴,他扭转了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长期以来的发展颓势,他将人命救助水平提升几乎至极限。
  他就是张春贤。刚刚卸任“内阁部长”,即将走马上任的“封疆大吏”,中国政坛又一位带强烈个性色彩的魅力高官。

  (一)以权谋学
  12月24日,张春贤履新湖南省委书记。从“内阁部长” 到“封疆大吏”,张春贤需要的,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迎接新的更大挑战,对张春贤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1998年,张春贤就曾经以外行身份进入交通部担任副部长。
  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如何尽快掌握专业,并且尽快发挥自己的优势是最大的困难。
  好在他的谦虚、勤奋、好学帮了大忙。这一点,在全行业都是众所周知的。
  交通系统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张春贤拿着Powerpoint的培训教材,坐在计算机跟前,学习怎样制作幻灯片。至于向身边的人、向行业的一些专家请教,则更是家常便饭。他曾开玩笑似的说:“不要以权谋私,但可以权谋学。”
  张春贤身边的人说,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或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有空,张春贤都是手不释卷。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很注意搜集和整理各类信息。一旦需要,则信手拈来。
  读书之外,张春贤不放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任何学习机会。
  尽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但在几乎每个研讨会上,张春贤总是认真地做笔记。他习惯使用的,是一种略大的黑色笔记本。这样的笔记本,整整齐齐码在他的办公室里,足有一大摞。主持会议的时候,他总是鼓励参会人员积极讨论,说出不同的观点,会后,往往还要请与会专家寄来他们的著作。参加中央有关会议带回来的文件,也总是被圈圈点点得密密麻麻。
  27岁才大学毕业的张春贤能够成为年轻的政府要员,全赖于他的这种好学精神。很多人听到张春贤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至少保持一个小时读书、两个小时上网时,都感到不可思议。
  与生俱来的睿智,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使张春贤总能站在理论的前沿,走在改革的前列。
  2003年初,在进行大量调研,综合研究国内外交通发展规律,仔细分析判断交通发展现状后,张春贤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投资结构作了重大调整,持续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
  后来的事实证明,“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不仅是交通部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成为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以及一系列专项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加强对交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得益于张春贤这种敏锐的前瞻性。
  当时,张春贤提出,交通的发展,应该是数量、质量、技术、管理的同步跨越。他要求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真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规模扩张与合理把握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经济的工程方案比选、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诸多矛盾,从而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交通部组织实施的一些新理念“示范工程”,更是带来了交通建设、管理全方位的理念创新和工作创新。
  基于这种创新和超前,以至于有些专家私下议论,即使现在来看,三年前的这种提法也还是有很强指导性的。
  广博的知识还成就了张春贤出名的好口才。
  2005年4月1日,张春贤与机关司局级干部进行了3个小时的长谈。由于是内部会议,具体细节媒体无从知晓,据说当时人人动容。一个可以查证的事实是,在后来传达按其录音整理的文字稿讲话时,还有人泣不成声。

  (二)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接触过张春贤的人都说,“张氏微笑”是张春贤最具感染力的特质。其实,不经意中,已漏掉了他性格中颇为强势的另外一面。
  张春贤果断利落,说话行事都有独特的“张氏风格”。在交通部一次很小范围的高层会议上,他说,我们做事不要瞻前顾后,要像小老虎一样。特有的张氏语风令人莞尔。
  张春贤某种程度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办法总是好象很多,他解决一切他看来能够解决的问题,坚定不移,同时,还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完全理想主义者不同的是,他知道保留一个限度,就是从不试图改变他不能改变的东西。有人说,只有像这样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问题。
  在研究了世界交通发展规律以后,在几乎每一个公开或不公开的场合,谈及高速公路,张春贤总是这样陈述他的观点,即:像高速公路这种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何一个国家,都端赖于高层的强力推动。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大局意识,我们的决策要对未来的发展负责。如果错过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话,国家的基础路网不能形成,到一定时期,势必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到时将追悔莫及。
  2005年1月13日,对着上百家中外新闻媒体,张春贤发布了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表示要用30年时间,建设中国的“7918”高速公路网络,包括业已建成的3万公里,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骨干通道,连接全国所有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覆盖10多亿人口,主要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是为国家快速综合运输大通道。
  高速公路网建设完成后,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的快速出行。
  这个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此前,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跃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
  交通部规划司有关人士说,规划的研究论证前后历时3年多,凝聚了国内外多名专家的智慧和心血,能够最终颁布出台,并且成为国家战略,实属不易。
  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也是个大难题。
  自去年6月20日开始,交通部联合其他七个部委,打响了治超攻坚战。
  从治超之初的舆论一片哗然,到后来的超限超载违法深入人心,到成为周边国家的样板,交通部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治超已经进入了长效治理阶段,超限超载率也维持在一个比以前低得多的水平上。
  他的务实体现在方方面面。
  他不是个高调的人,但他却从不刻意强调保持低调。他的观点是,如果多对社会宣传一下,消除可能的误解,营造好的舆论环境,能够有利于工作,为什么不去做呢?在各种场合,他总是尽可能地宣传有利行业发展的观点。
  张春贤很刻苦,即使他已位列高官。很多人倾心于他公众场合的完美举止,却鲜少知道他背后付出的努力。在传达中央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精神时,张春贤凌晨5点便起来做功课了。
  正如交通部一位了解他的人士所说,张春贤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领导风范的人,大家普遍相信他对各种事情的掌控能力。我们现在所应关注的,只是不知道张春贤会给湖南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三)至情至性
  如果用“至情至性”这个情绪化色彩浓重的词来形容一个政府高官,在庄重压倒活泼的中国政坛,不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联想。但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张春贤。
  曾经两次见张春贤当众落泪。
  一次是2003年7月22日,在出席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一位来自云南的小姑娘说的一席话,让张春贤潸然泪下。
  这位名叫张惠莲(音)的小姑娘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在来北京时才产生的。我在路上走了整整7天。我真想修一条直接通往北京的非常非常快的路,让全村寨的小伙伴都到北京来看一看,也让更多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我的家乡去。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得和北京一样漂亮。”
  张春贤不止一次提到此事,他说:“身为交通部长,我当时感慨万千。”他由此想到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他认为,虽然农村公路建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但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是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好好考虑的。他说,我们一定要更多地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感情体现在行政意识当中。
  一次是2004年9月12日,去云南省盈江县,看望“交通局长的楷模”赵家富的亲属时。
  当时,秋雨绵绵,冷风习习。张春贤在云南省长徐荣凯的陪同下,慰问赵家富的亲属。对着英雄的亲属,张春贤说着说着,声音哽咽,泣不成声。张春贤说:“干事的人、我们的英雄,就是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支持和关心英雄的亲人。”离开赵家时,张春贤还反复告诉赵家富的儿女“一定要来北京看看张伯伯。”
  当然也见过他高兴的时候。那是真正的溢于言表。
  在前不久召开的一个小范围会议上,张春贤讲起了外事活动中发生的一件趣事。会见中,在向外方讲起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时,外方代表惊讶地睁大了双眼,问:“真的吗?”当张春贤惟妙惟肖地说着“Really”时,我看到了世间最纯真的笑脸。事后想想,这正是他职业自豪感的一种体现吧,工作着的单纯的快乐。
  张春贤重情念旧。
  时隔2年多,山东某县交通局长仍经常对人说起,SARS侵城时,张春贤亲自慰问送菜到京的司机,说:“我想和你们握握手,你们害怕吗?”
  儿时的伙伴、部队时的战友在乡下去世,张春贤亲自起草了悼词。在这份悼词中,他回忆了与战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说难忘战友身背长枪拣拾木条,连夜给他钉盛书的木箱的情景。

  (四)平民出身的高官
  曾经有传言,说张春贤是某位前政府要员的后代。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
  张春贤,河南禹州人,生于1953年5月。2002年9月,张春贤开始担任交通部党组书记,同年10月,当选为交通部部长。时年49岁,是当时国务院各部委中最年轻的部长。
  从士兵、农民、大学生、技术员到党委书记,再到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高官,张春贤的履历颇具传奇色彩,但细细看来,却一步一个台阶,非常的理所当然。
  1970年12月至1975年3月,在解放军武汉军区通信团当兵。四年多的部队生活,严格的组织纪律对他一生影响很深。
  从部队转业回到河南家乡,张春贤在河南禹县城关公社的一个大队当了差不多两年的大队干部。在此期间,他做过几乎所有的农活。对于一个刚刚20出头的小伙子来说,艰苦的劳动使他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更留下了对农村和农民深厚的感情。
  1976年12月,张春贤进入东北某机械学院学习。因为有先前的经历,张春贤分外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据他的大学同学回忆,当时,张春贤朴实诚恳,处事老练成熟,在同学中威信很高,而且,学习相当刻苦。据说,“老班长”的称呼在他的大学同学中间一直保留至今。
  1980年9月,大学毕业,在原三机部当了一年多技术员后,张春贤进入他其后工作近10年的机械部某设计研究院。正是在这里,张春贤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组织科副科长,一直做到院党委书记,开始初步施展他的管理才能。
  1985年2月,作为当时提拔的一批技术干部之一,张春贤开始就任院党委书记。他从抓党的建设入手,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经过翔实的调研,他还写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政治思想工作的文章,在社会上加强党的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为此,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如“优秀政工干部”、“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国家省市三级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在部里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等。
  这一时期,张春贤完成了从技术生涯到政工工作的转变。在当时参加河南省县团级以上干部管理培训班的100多人中,他是三名优秀学员之一。
  1991年10月,作为机电部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张春贤离开了河南,开始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担任监察部驻机电部监察局副局长兼机电部纠风办主任,开始了他工作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
  1992年的一天,张春贤正吃着饭,领导找到他说,有一个很困难的公司,帐户已被查封,公司一片混乱,让他到这个公司去。他两天内就离开了工作近一年的岗位,走马上任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当时他连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2年零8个月后,在他以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身份离开这家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时,该企业已经是部里较好的企业了。
  云南是他整个工作生涯开始飞跃的起点。1995年8月,张春贤来到云南担任云南省省长助理,分管军工、机械和电子工业及省政府的其他专项工作。
  张春贤当时分管的这些行业几乎都是最困难的。他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小型巨人”企业的工业发展思路,即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精专小企业。他的这套企业发展思路现在云南还有不少人在用,并且取得了实效,培养了一大批云南实业界的“小型巨人”。张春贤还在云南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把企业一些很基层的干部提拔到厅局级领导岗位。
  张春贤自己也表示,在云南这两年对他而言非常重要,他对那里也很有感情。他说:“很多人都把我视为云南人,说是‘我们云南出了个交通部长’。”
  在1998年,他调任交通部副部长时,其履历中已经多了“善于解决复杂棘手问题”的评语。
  此次履新,张春贤已经52岁了。比起3年前他刚坐上交通部长的位置时,虽然白发增加了不少,却更增添了成熟的魅力。而且,他依旧是那么的俊朗,令人着迷。   中国公路杂志社 (记者 张 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每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湖南大学望麓自卑校园传媒 ( 湘ICP备14014987号 )

GMT+8, 2025-7-24 10:38 , Processed in 0.14920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