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上秦安
在渭北高原,小城秦安处在狭长的谷地间.葫芦河从城西缓缓流过.狭长的县城便显得更加拥挤了.这样一个盆地小城,民房节比,小巷深深,掩映在高大的梧桐树下,像一本线装书,余味悠长.
秦安是桃之乡,桃这种灵性的植物赋予了秦安更多的亲和力.首先是人面桃花,适宜桃花怒放的水土必然能孕育出娇艳的”人面”,这其中自有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要不古人怎么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呢.三月的小城,从河川谷地一直蔓延到半山腰,桃花的粉色和馨香溢满了两山夹一谷的小城,又顺着河流的方向一路漾开来.花色映红了旅人的脸庞,眼睛和思绪,让人恍若隔世,幸福出神.与桃花分不开的,是灵秀的秦安女子. 秦安女子眼睛大,身材娇好,清秀聪慧。搀挽着走在大街上的袅袅娜娜,万千风情;骑自行车的,撑着一把花伞,神态娴静自若,金鱼一样穿行在大街小巷.难以置信,这里就是“萧萧黄叶路,匹马向秦安”的渭北高原.
被花香和佳丽淹没的城市是美丽的。保存着传统性格的城市是幸运的。秦安南下关和北关各有一条老街,至今保留着明清朝代的商铺.晨蔼还未退尽,店主人就打开班驳的红漆大门,洒湿路面,摆出秦安人精心纳制的凉麻鞋,草帽和装饰品.卖小吃的女人和卖羊肉泡馍的回回生旺了炉火.游人的脚步逐渐地熙攘了起来,小贩们秦腔一样的吆喝声也就远远地传开了:麻子哎,大麻子----酿皮儿,凉粉----鲜桃儿.音响店里的流行音乐也响起来了,乡下人挑在笼里的蚂蚱也叫起来了。双鬓斑白的老人却在梧桐树下摇着一吧大蒲扇,哼着属于他们的小曲儿.这是另一种情调的悠然.是这样的一条狭窄的老街,将过去与现在,文化与民俗,岁月和岁月搀和糅杂,我中有了你,你中有了我,最后分不开了.漫步在这样的老街,一种真正属于民间的气息扑面而来,少了许多都市的淡漠,多了几分俗世的人情味.
秦安人尚武,与这里是秦人的发源地有关.麦黄六月,麦垛垒在场边上,农人也不顾收割的疲惫,赤膊光背,抡锨操棍,在场院中心为小辈们学习一圈祖传的套路.千百年来,秦安人走遍天下,货郎担的小生意做遍了大江南北,除了不畏吃苦的韧性,他们赖以闯荡天下的,还是要算从小练就的好身手.秦安人更崇尚文脉.最远的有人文始祖伏羲,后来的有李蒿,李白,安维峻,胡缵宗等等,都是当时的俊杰.如今随便是乡野的哪个农家,堂屋里都悬挂着或表胸怀或寄情志或寓治家做人之理的字画,都收藏着古人传下来的坛坛罐罐,器具件什,任何一个扶杖荷犁的农夫都能背诵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句子.
这一片古老的土地,8000年前的原始部落在这里生存过,三国的人在这里进行过激战,丝绸之路也从这里走过.古老的岁月踢踏而过后,如今的秦安人还是一副安静闲适的样子.作为百姓,他们雍容隐忍, 韬光养晦,依然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无比滋润,正如明代文人胡缵宗的诗里说的, “家居陇水西,门有桃千树.秋事乘鹤去,山远云堪住.” |
|